翻《渑水燕谈》一书,看到这样一则庄谐小品:有某刀笔吏,拟为一贵侯作传。此侯早年以杀猪为生,乃一屠户。倘若照直写之,似有所不雅;倘若回避不书,又恐有失真实。于是他便去请教—位叫胡旦的老笔吏,胡旦告之曰:“可写‘贵侯早年操刀为业,即有主宰天下大志’,可两全其美矣!”小笔吏为之叹服。
读完此篇,笔者不禁乐而开颜。这位老笔吏真是妙笔生花,出语不凡。假使那位贵侯是员武将,恐怕老先生还要这样描绘之:“少时执刃,即令群猪丧胆;将*风度,其时已露端倪。”
在书海中倘徉,常常可读到这样令人忍俊不禁的文字,亦可读到一些言近旨远,引人入胜的篇什。内容与文笔俱佳的书籍,读之可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对于喜爰读书的人来说,书籍可谓是生命的全部,正如宋人尤袤所说的那样:“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可读性强、品味高的书刊对读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使人常常欲罢不能。孔夫子的“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与杜甫的“三月不知肉味”都是书籍富有魔力的 佐证。
读书之乐,只有痴爱读书的人才能真正体味到。也许再也没有比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更会享受读书之乐趣的了。在他们夫妇看来,读书是 美事。每月初一、十五,赵明诚用典押衣物的钱买些拓片和干鲜水果回家,夫妻促膝而坐,娓娓而谈,“展玩咀嚼”。
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他们夫妇读书生活曾作这样的描述:“每饭罢,与明诚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页、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这样的读书情景真是浪漫,享尽了生活的乐趣!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也是一位颇会享受读书之乐者。他辞官归乡,寄情于耕读之中,往往是一册在于,便陶然忘饥,宁箪食瓢饮,也不改其乐。.
古人曾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亭楼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其意思是,越是人生阅历深知识面广的读者,读书时汲取的营养越多。在这一点上,笔者深有感触。
例如《西游记》,小学期间读它时,只是了解了那些情节险象环生的故事,对作者的学识、文采则毫无感受。比如第三十六回,写唐僧见山深林密,心中恐惧,信口吟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隐悲:“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赶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初看此诗觉得它仅是诗而已,没什么特别。大学二年级重看《西游记》时,由于知识面拓宽广不少,笔者便发现这首诗是用中草药名串连起来的,其中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都是《本草纲目》中常见的药目。这时候,才由衷地佩服起作者吴承恩的学问来。
心无杂念地去专注读书,就可读出青山之妩媚,读出落叶之精神!
在古往今来的学人当中,笔者最钦佩钱钟书先生。钱老被学界同仁誉为“当代 鸿儒。”他年轻时在清华大学求学时,几乎看遍了学校图书馆的所有藏书。由于博学睿智,学生时代就发表了不少颇具影响的作品,被清华国学院教授、大师吴宓盛赞为“人中之龙”。其时,清华外语系有“龙虎狗三杰”之说,“龙”为钱钟书,“虎”为曹禺,“狗”为颜毓蘅,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后来,颜毓蘅被分配到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他那渊博的知识令无数师生为之倾倒,于是不少人便惊呼:狗尚如此,何况龙虎?
由此,作为“龙”的钱钟书才识更是可见一‘斑了。吾辈读书皆应似钱老那样努力;尽情畅游书海,体味人生的至乐。
瑶琴一曲来熏风,读书之乐乐无穷。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对奴隶们说过:“你一旦尝过自由的快乐,就会毫不犹豫地以大刀阔斧来求之”。读书也是这样,人一旦感受到其乐趣,就会孜孜不倦去攻读之。读书的人多了,民族文化素质就会显著提高,则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刘继兴)
简介
刘继兴,生于年,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作家,文史学者,传媒高管,太原市博雅奇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已发表作品达千万字,有
《刘继兴读史》
《魅力毛泽东》
《历史的迷踪:你所不了解的历史真相》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
《历史上那些牛人们》
《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民国大腕》
《民国秘闻》
《清朝原来这么有趣》
《毛泽东轶事》
《你不知道的晚清》
《民国那些牛人》
《最雷人的历史趣闻》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你所不知道的帝王》
《另类故史:谈资时代的历史爆料》
《最是惊艳民国范》
《风雅毛泽东》等书问世。
与此同时,刘继兴在在台湾出版了面向全球华人发行的繁体版——
《你一定不知道的56个历史真相》
《荒唐!帝王不为人知的一面》
《震惊历史的50则黑色幽默》
《清朝的那些秘闻趣事》
《历史老师来不及教的幽默奇闻》等7部书籍。
广识见,养性灵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