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乙肝会传染给孩子吗如何阻断乙肝母婴传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人体体液传播,体液具体包括精液,阴道的液体、乳汁、血液、淋巴液、脑脊髓的液体、肺腔的液体、腹膜的液体、关节的液体、羊水等等。只要体液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有的女性在怀孕前已经患有乙肝,在怀孕后就非常担心乙肝病毒是否会传染给自己的宝宝。

那么,孕妇乙肝会传染给孩子吗?如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顾虑“乙肝携带者是否可以怀孕”,是因为乙肝病毒是可以在妈妈与胎儿或新生儿之间传播的,这就人们常说的“母婴传播”。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并不一定会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是否导致胎儿、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首先取决于孕妇携带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和母体的基因缺陷。

如果孕妇为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e抗原为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也为阳性,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概率高达90%左右;如果孕妇乙肝病毒e抗原为阴性,乙肝病毒DNA也为阴性,新生儿感染概率只有30%左右。

这就是有乙肝家族聚集倾向的家庭中有的人得乙肝、有的人不得乙肝的原因。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断这种传播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母婴传播”都有哪些方式。

乙肝母婴传播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

①宫内传播,宝宝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5%,母婴阻断失败主要发生在宫内感染的病例。

②产程传播,即在分娩时宝宝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妈妈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进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也最为多见。

③分娩后宝宝与妈妈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播乙肝病毒。

如何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大多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宫内感染。

临床研究表明,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从怀孕20周起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均未检出阳性,机理是怀孕20周起胎盘主动从母体转输一种抗体给胎儿。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针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可在血液及细胞中或在黏膜表面与侵入胎儿体内的乙肝病毒中和,并逐渐清除,使其无法进入肝细胞内生长繁殖,保护率达90%~95%。

对于已接近临产的孕妇,如发现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则其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并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注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

如果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以及1个月时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则保护率可高达97.13%。

由此可见,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绝大多数母婴传播是可以避免的。

看到这里,有的乙肝妈妈可能会问:怀孕了,等宝宝出生再打针可以吗?

为了阻断传染孩子的情况,建议在怀孕的第7、8、9月,分别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预防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使新生儿健康出生。

孩子出生后6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

按照乙肝疫苗接种程序0-1-6方案,即半年打三针,基本能阻断乙肝的发生。

阻断了母婴传播,那么乙肝病毒会不会通过乳汁感染宝宝呢?

母乳中含有宝宝6个月之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并易于消化和吸收。

医院做母乳检查,以查清母乳中乙肝病毒的浓度。

一般不提倡乙肝“大三阳”妈妈母乳喂养,因为乳汁中含较高浓度的乙肝病毒颗粒,对宝宝具有传染性。

而乙肝“小三阳”妈妈,乳汁中乙肝病毒含量较低,如果宝宝注射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且妈妈的乳房无破损,则可以母乳喂养。但喂奶前妈妈应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

温馨提示防止父亲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

乙肝病毒的传播不仅仅限于母婴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也可造成父婴之间的乙肝传播。

父婴阻断的治疗是从孕前开始,而且是男女双方同时进行。男方以降低病毒的传染性为主,女方以提高特异性抵抗能力为主。

原创作者招募中…

如果您热爱写作,对疫苗相关问题、热点事件有独特的见解,欢迎加小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6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