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DIALOGUE丨文化交流
发行多个国家地区,中英文双语编排
咸祥在哪里?就在宁波市鄞州区的东南角。咸祥古称嵩南(位于大嵩之南),元、明间,外来移民利用海涂高阜处煮盐,因名盐场。清嘉庆年间,更名为咸祥。一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个村。她说,咸祥,也即全体吉祥。她是谁,她就是桃奶奶。桃是兆春之木,多么吉祥之木呀。江南有嘉木,就在咸祥的横山村。横山在哪里?东濒象山港,北倚福泉山。如此吉祥之地,焉能不去?国庆中秋长假的第8天,我随桃奶奶,意气风发向横山。且以《入横山村》诗记之:大嵩江水绕横山,明末渔耕村路连。风雨盐田今渐远,游人兴探海潮边。横山村因山而名,村南有三个连着的小山,刚好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边,横看形成短短一横,竖看是个“山”字形,山脚下的小村子因此得名。现在的横山村由外营、鲍家、横山等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桃奶奶的爸爸家在鲍家,妈妈家则在横山,桃奶奶走到村子里,许多奶奶级、妈妈级人物就跟她打招呼。听着一声声乡音,桃奶奶很激动。●宁波“小八哥”亲子博物游学“游”到了横山村,宁波新城小学四年级学生尹贻峰在瞭望台上写作。?崔山风?摄
横山村是个重教育的村。村室展览墙上介绍了一门四博士的故事。村民陈世堂、赵丽月夫妇将三儿一女都培养成了博士,这实在是不容易。除了陈家四博士外,还有知名律师、大学教授等乡贤。当然,桃奶奶也是其中的杰出一员。桃奶奶回忆起她小时候读书的情景,听得我们连连感叹。她说,上小学时每天从这横山的一头翻到另一头,而初中时借读到竹头读书,从住的地方过去要翻过两个山头。上第一个山头时,可回望自己的家,等爬上第二个山头,就可以看到学校了。而两个山头之间,当年小小年龄的她拼命地跑,起早摸黑的山路上没有人作伴呀。多么不容易的求学之路!她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考上杭州大学,毕业后在宁波药专当教师。我认识她时她已经是副教授了,没一点架子。因为每天带着孙女识草赏花,她连带着将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带进了草木世界。孩子们既见识了花花草草,又长了不少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对大自然的兴趣。而这次她要将这个小朋友研学草木基地即“小八哥”博物游学基地放到横山村去,并成立“桃奶奶博物游学工作室”,回报生她养她的家乡。二
有这么好的村民在,这横山村岂不是最美丽的村?而我也因为她的缘故,隔了不到10天,又带着闺蜜去咸祥,强烈推荐她们去爬横山登烽火台了。登上海边的烽火台,别有一番风情。宋时,在横山设了潮讯点。至明时因抗倭需要,大嵩设千户所,横山设烽火台。因为从北仑洋沙山到咸祥鹰龙山,有五六十里海岸线,多为滩涂,唯有横山一带船可直抵,登陆即为平原,因此横山成了海防前哨,是明时防卫倭寇的重要关隘。至抗日战争时期,又筑了碉堡和防空洞。年后,烽火台一度成了瞭望台。横山村是个海防要塞。在桃奶奶的指点下,我站在烽火台远远地眺望碉堡,碉堡似乎并不起眼。再向前,便是无际的大海,海浪拥着滩涂,一次次亲吻海岸,又一次次后退,她是否也记得百年的倭害?且让我以一首七绝《登烽火台》记录之:象山港北横山秀,烽火台前战火燃。寇影警声何处去,唯听海浪说徂迁。横山真的不算高,大约海拔50米,但在一望无边的大海(象山港)前面,显得特别高大雄伟。●横山村是海防文化村,横山山顶有瞭望台遗迹,登台远望,但见海上日出,近景海塘倒影如镜,宛若一支《渔光曲》。
横山上有石阶铺成,据说原先有横山古道,现在修整过了,干净的条石,砌成之字形的登山道。两边的林木不算高大,盐肤木、青冈树、柿树、枫香树等在葛藤、木防己的缠绕下郁郁葱葱。石道两边一尺见宽的泥土上播了花籽,对比上次去时明显长高了。山顶有小石屋,石头墙壁上爬着薜荔藤,很有年代感。待我们登上烽火台,啊,好辽阔的视野:向东,蓝天白云与远处的碧海连成一片;向南,宽阔的象山港中泊着几艘船,似乎要在捕鱼作业;向西南,先是横山码头,再过去就是象山港大桥,桥上的车流一片繁忙;向北,星罗棋布的金色稻田与虾塘鱼塘,包围着崭新的村子。西北处的沿海公路穿村而过,外围还有一条大嵩江,托着美丽而多情的横山村。我们来到村里,看到花草沿阶,路边晒着龙头烤、米馒头、灰汁团,透出浓郁的乡村风味。在我看来,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了。登高望村,这真是:登高环顾星棋布,秋色澄明村舍妍。碧水长廊多故事,多门学士耀华年。三
到横山码头,闺蜜英就激动起来:这不是我以前每次去象山摆渡的地方吗?原来闺蜜在30年前就已经涉足横山了,却在此刻才真正认识横山。咸祥的交通,除了公路就是这航路,而横山都占了,可见其重要性了。而现在象山港大桥开通,这轮渡成为历史,但码头上仍有船只在开动,这海防要塞的地位仍未改变。渔耕横山,八月渔棉会。咸祥沿海的滩涂地是天然的养殖鱼虾之地,而慢慢由海涂形成的平原又适合种植棉花。而横山村是其中十足的渔耕之村。在历史长河中,咸祥人民在庆祝丰收时形成了“八月渔棉会”这一载歌载舞的盛会。“八月半渔棉会”有多年历史,是纪念先贤的庆典活动,已列入省非遗名录。●村民晾晒的“龙头烤”(虾孱干)。?胡勇?摄
农历八月,举行祭祀、演戏、迎神爵献、行会等活动,各种渔船、花桥船、龙船、凤船、双龙船等彩船大巡游,这是人们庆祝丰收的狂欢日子,也是纪念唐时浙江观察史裴肃平乱佑民、清时鄞县知县杨懿围涂筑塘改造田地之功勋。特别是杨懿,勤政恤民,兴工治理大嵩河,建横山、大礁、小礁等6个闸门。杨懿的老家在陕西蒲城,清雍正年间任职鄞县,他上任29个月,却为民做了大量实事好事,最后在抗击洪灾中劳累过度殉职,年仅36岁。人们的愿望很朴素,谁当官为民办实事,人们自然记得他。兹以诗作《八月渔棉会》记下我的感动:横山八月渔棉会,歌舞欢游庆喜年。县令遗德谁肯忘,贤行惠语代相传。MyImpressionsofHengshanVillage
TheOctoberGoldenWeekthisyearwasaneight-dayvacation.Onthelastdayofthevacation,IvisitedHengshanVillageintheeastofYinzhouDistrict,partofNingbo,aharborcityineasternZhejiang.Thevillageisnamedafterthethreehillsalongthecoast.Thethreehillsresembleastraighthorizontallineinabird’s-eyeview.IhadwantedtovisitHengshanforafewreasons.ThefirstreasonwasGrandmaPeach.SheisanativeofHengshanVillage.SheenrolledintoHangzhouUniversityinthesandsheworkedasateacheratapharmacyacademyinNingboaftergraduationfromHangzhou.WhenImether,shewasanassociateprofessor.Nowadays,shetakescareofhergranddaughter.Oneofthethingssheteachesthegranddaughteristhenamesofplantsintheresid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