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金匮要略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5.html

中医经典日历

庚子年

十月

12日星期一

农历八月二十六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01

①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1)

①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2)

②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8)

②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9)

②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12)

①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5)

①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16)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17)

①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18)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一本作无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①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22)

十枣汤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①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23)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汤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①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24)

木防己汤方

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己桂枝各二两人参茯苓各四两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①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25)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①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26)

厚朴大黄汤方

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②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痈篇中。(27)

②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28)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①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29)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方

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31)

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猪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术三分桂枝二分,去皮

上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②《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35)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01

①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3)

①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用栝楼瞿麦丸主之。(10)

栝楼瞿麦丸方

栝楼根二两茯苓薯蓣各三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①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並主之。(11)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魚散方

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茯苓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

上三味,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温三服。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01

①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

①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方见下。(5)

①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10)

①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18)

②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20)

①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22)

①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23)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①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24)

防己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①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25)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①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26)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②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27)

②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28)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醯代苦酒。

②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3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细辛各二两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②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32)

枳术汤方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01

①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1)

①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2)

①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13)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②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用硝石矾石散主之。(14)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矾石烧,等分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①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15)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①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16)

②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18)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①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19)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栀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①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21)

②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22)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01

①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10)

①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13)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麻黄等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①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14)

柏叶汤方

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①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15)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①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16)

②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17)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往期回顾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金匮要略》3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金匮要略》2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金匮要略》1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伤寒论》6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伤寒论》5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⑩《伤寒论》4

杏林研读I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⑨《伤寒论》3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⑧《伤寒论》2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⑦《伤寒论》1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⑥《黄帝内经》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⑤《黄帝内经》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④《黄帝内经》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③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②

每日学中医经典I二级大纲①

研究生中医经典考试考什么?

大家中医I②岳美中:自学成才的大医兼儒侠

第七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启动

大家中医I①承淡安:“针灸也能抗日救国”

湖北中医药大学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湖北中医药大学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湖北中医药大学年“杏林强基计划”(硕博一贯制)招生简章

级研新:图书馆借阅及移动图书馆功能开通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5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