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middot痉湿暍病脉证治第

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风湿,脉浮”还在表,可这有个特殊,“身重”偏于湿,如果我们肌肉、组织里是湿多,就感觉沉,所以凡是身重大概都是湿多,偏于湿多,同时表也虚,“汗出恶风”用防己黄芪汤。用麻黄汤不行,无论是麻黄加术或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全不行,那些都得是无汗的。那么这个用桂枝汤行不行?也不行,主要它是表虚。

黄芪的应用,我们来谈一谈。黄芪,我们一般说就是补气,这都是错的。你们看看《本经》就知道了,《本经》说“主大风,恶疮……”什么叫做“大风”?它就是人怕风得厉害,古人认为大风就是风邪,实际不是。就是表太虚了,这个气虚于表,就是表虚,那么什么叫表虚?就是正气不充于表,也就是说皮肤这个地方太虚啦,皮肤虚按照现在的生理学来说,就是皮肤营养不好,营养不良。根据古人的观点就是:你哪虚,哪地方病就在那不去,所以“邪之所湊,其气必虚”。因为皮肤虚,所以湿也好,顽固的“黄”也好,再就是“恶疮”,不会好的!营养不好,这个气要是不足于表,就不足以把邪驱逐出去,所以这个时候要用黄芪,用黄芪“补气”是指这个说的。所以说这十全大补,那是开玩笑,表气不虚不能用。

有一次我见过一个人,也是个老医生,他自己得肺癌,就大用黄芪,我说你找死呢(玩笑),这肺结核是万万不能用黄芪,你们一想就知道了。我们刚刚讲出汗,麻黄为什么治喘呢?就是人排泄废物,我刚刚说有两、三个通道,一个由汗,一个由小便,还有个就是由呼吸,就是肺。你这个皮表闭塞,应该从皮表排出的东西都加到肺上了,所以就喘,毒素的刺激使得肺脏就受不了了,那你要解表,还让它走这个道(呼吸),喘就减轻了,麻黄治喘是这么一个道理。那么肺结核呢,你如果把这个皮表堵塞了,那么废毒都加到肺上了,你越实表越坏,所以用黄芪来补气,这个毛病是大得很啊!尤其是肺结核,在末期上气不接下气,认为他气虚了,人参、黄芪往上开吧,这人死得非快不可,那是毫无问题的!所以它(黄芪)不能治那个病。

这一段就是说明这个问题,认为皮肤出现特别情况,汗收摄不了了,汗出,而且恶风,特别敏感啊。这个我们在临床上也曾经遇到过,我是遇到过,这人怕风怕得厉害,这屋子本来没风,真正有表虚的人,他还嫌有风,你拿个扇子,他都受不了。所以这里特别搁一个“汗出恶风者”,这纯粹是表虚。而湿啊,特别去不了,湿积累得多,身上特别重。那么这个治疗与上边就不一样了,要搁大量祛湿祛水的药,同时还要把皮肤虚也就是表虚给恢复过来,要是不恢复,那湿还要来,所以才用防己黄芪汤。这个防己黄芪汤用防己、白术这两个药祛湿利尿,力量都很大,同时搁黄芪、甘草,也有生姜和大枣搁到里面做引子用。这个方子大概也经过后世改变的,咱们要开其实就是把生姜、大枣开了就完了。

这个方的煎法挺特别的,他说把上边这个药都挫了,像麻豆那么大,每抄五钱匕,一回用五钱匕,就把四味药豆大的这么一个,挫这么大,一回用五钱匕,五钱匕就是不到一两,是半两,这个匕就是古人取药的一个器皿,这个器皿有一定的量,有一钱匕,有五钱匕的,十钱是一两,这也就是半两。另外,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水一杯半,煎剩一杯的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这后面的话要不得,这个加味都是后人搞的,这个方子也经过后人手了,在仲景那没有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的,我认为这是瞎改的。咱们要用呢,防己用量也较小,用一两,白术七钱半,现在来说我们用防己白术都得搁10克,黄芪多搁点也行,可以搁12克,甘草可以少搁一点,因为要祛湿,而甘草它不利小便,所以小便要是少,它就不能多用,搁3克或者搁6克都可以,大枣起码搁3个,姜可以搁4克。这个都是经过后人这么搞的,加味呢,更要不得了,“胃中不和加芍药”,张仲景治胃不和没有加芍药的,所以我向来不加,这个加味,都信不得的。而且这个方子根本没有麻黄证,若真是像他书上所说的喘,那是麻黄汤证,以麻黄为主要配伍的方剂,那绝不是“防己黄芪汤”,绝不是以这个方剂为基础。

风湿关节痛,有喘的情况,那么头一个(麻黄加术汤)就是,第二个(麻杏薏甘汤)也是,那是麻黄配剂,绝不在防己黄芪汤基础上来加味(麻黄),这是瞎扯。表又虚又实,哪有那个事啊,根本就没道理,麻黄是表实,无汗用麻黄,既出汗你怎么能用麻黄哪?!既出汗,也不会影响到肺上,若影响了也不是表证啊。所以这个加味呀,本书及《伤寒论》都收录了加味的法子,但我一概不讲这些。

那么这个方子(防己黄汤)做汤剂用挺好的,我用过啊,身重湿重,湿重就要祛湿,同时恶风特别敏感,汗出,表虚得厉害非搁黄芪不可。

这一段讲得挺好,他说这三个方子,虽然都是一个“风湿在表”,但各个不一样,麻黄加术,以麻黄甘草汤为主剂加杏仁、薏仁米(的麻杏薏甘汤),和黄芪剂(防己黄芪汤),我们在临床上治风湿关节在起初的时候常用,所以他举这么三个例子。概括一切吗?当然不概括,像我方才所说的。也有桂枝汤加黄芪的,桂枝汤证,表特别虚,有关节疼痛,那也可以桂枝汤加黄芪,我也用过这个方子。所以临床上我们还是要具体分析,具体用药。《伤寒论》的方剂大家有时间还要好好看一看,这个方剂(防己黄芪汤)当然是《伤寒论》所没有的了,这就是表虚,身特别重,恶风特别敏感而汗出者用这个方子。

日本大塚敬节《金匮要略研究》:

①该方对于皮肤色白而肥胖的妇人,夏天汗出如流,大腿内侧出满汗疹而瘙痒或糜烂者有显著疗效。

②对五十岁以上肥胖妇人的膝关节疼痛有效,其多为变形性膝关节病,对于膝关节积液者也有良效,即使非水湿型肥胖者。水液积聚可以看做是皮水证吧。

③亦适用于肥胖而具有疲劳、气短、多汗、盗汗等症状者。

④对结节性红斑有一定效果。

⑤该证患者多诉身体沉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5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