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聊个5毛钱的浅见。
好,进入正题
鸡鸣散,是鄙人治疗腰膝腿关节疼痛的常用方。
方歌如下:
鸡鸣散是绝奇方,苏叶吴茱桔梗姜;
瓜橘槟榔煎冷服,浮肿脚气疗效彰。
另一个加强版,是焦树德焦老的足胻(音“衡”)消肿汤:
足胻苓术槟木瓜,苏梗薏仁黄牛加;
防己桔梗吴茱萸,下肢水肿效堪垮。
焦老此方应是
鸡鸣散+四妙散+防己茯苓汤
合方化裁而得,已成寒温并用之方了。
鄙人用下来的体会是:
病因:风寒湿,以寒湿为主
病位:腰,膝盖,大腿,小腿
症状:疼痛,拘急,麻木,肿胀,苔白腻,舌苔是一个要点,脉可沉弱无力或沉滑有力。沉弱无力那种是本虚得厉害,化了湿后期需要补肝肾强筋骨。
张景岳认为:整个方子,以气为胜,治肿必治水,治水必治气,气行则水散。
苏叶、桔梗开上焦(肺)
生姜、陈皮开散中焦(脾胃)
吴茱萸、槟榔性重着,降泄重坠通下焦(肾)
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配合吴茱萸平冲降浊
全方辛开苦降,开上导下疏中,奏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效,直怼中下焦寒湿浊气。
很经方,相对也温和。
加减:
有瘀血可合活络效灵丹,桂枝茯苓丸;寒重可合真武汤;心阳虚加桂枝;水肿甚可加茯苓,泽泻;寒湿化热可用焦树德焦老足胻消肿汤。
活用鸡鸣散,还可用于治疗静脉曲张、痔疮、失眠、痛风。
附上一则病案:
李姓老妪,72岁
年5月6日一诊
右膝关节胀痛4月,活动障碍,下肢、头目重浊感,眠可,二便调,口干欲饮,纳食无味,无明显腰部酸软疼痛。平素畏寒肢冷,患处皮温低,无明显红肿。
既往冠心病病史,现无不适。
舌暗,舌尖可见瘀点瘀斑,苔白厚腻
右关尺沉弱,左弦细稍数
寒湿夹瘀,有化热倾向
足胻消肿汤加减
紫苏叶10,吴茱萸5,桔梗15,木瓜15,陈皮15,大腹皮15,生薏苡仁15,黄柏10,炒苍术10,川牛膝20,鸡血藤30,丹参20
单位:克
4剂,水煎口服
-05-22二诊
因我外出未能及时复诊。
服药后干活有劲,上下坡最为显著,疼痛减大半,能挑重物。既往头晕沉,吃完后头目清爽。
舌苔明显退下去了,脉同前,摸脉时手仍旧凉。
处方:
效不更方,前方加鹿衔草20克补肾强骨,此法学自湖南彭坚老师。
关于鹿衔草另外的一个作用,那就是止血,配合仙鹤草,那就是汪剑老师常用的“玄冥二老”,对于虚性引起的大部分血证,都可以应用。
血证还有个经验,那就是
“四物太凶加我弟妹”
戳这里:中医野路子
尔后回访,二诊方前后服用8剂,膝盖强健有劲,病愈如初。
写到这里本来是该完了的,但是
有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
鸡鸣散到底是不是该鸡鸣的时候服用效果才好
并且是冷服
山西的柴瑞霁(音“际”)老师认为做到鸡鸣时分冷服,多则次日,快则几个小时后患处脚背渗出一层油汗,有的甚至会拉大量黑便,疗效才佳。
关于鸡鸣时的冷服以从阳注阴,从阴解邪,我没研究过,也没试过。
现代医学有一个时间生物学、治疗学、药理学的概念,但是近年来不知怎的研究好像越来越少了。
韩军、宋建国曾通过昆明种小鼠进行过鸡鸣散镇痛抗炎作用及其机理的时间药理学实验研究,他们得出该方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并呈昼夜节律性,镇痛作用可能与其降低一氧化氮含量有关,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前列腺素含量有关,也肯定了鸡鸣散在“平旦鸡鸣时”用药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时间生物学依据。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实验所用动物为鼠类,属夜行性动物,生活习性与人不同,还是期待进一步研究好了。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曲子写得真好,
来到夏天真好。
参考文献:
[1]韩军,宋建国.鸡鸣散镇痛抗炎作用及其机理的时间药理学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09):63-67.
往期回顾
对,就是洁尔阴!
“舌尖”上的妇科男科病
不叫李贞元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