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生药拉丁名组成:来自动植物学名的词/词组+药用部位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疗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材。
有效成分: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成书年代—明万历二十四年();分52卷,列为16部,共载药种,方条。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糖类的鉴别方法:
(1)Fehling试验:试剂: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C6H12O6+Cu(OH)2→C6H12O7+Cu2O↓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反应;
(2)糠醛(酚醛缩合)反应,Molish反应是糖的检识反应,也是苷类的检识反应。特征:糖或苷类遇浓硫酸/α-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反应机理:在浓硫酸作用下,苷分子中糖内部脱水成糠醛衍生物,与酚类试剂缩合形成有色物。
皂苷类的鉴别方法:
1、泡沫试验取生药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min后过滤,滤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如产生持久性泡沫(15min以上)为阳性反应。(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可形成较稳定的泡沫,借此可与酸性皂苷区别。)
2、浓硫酸-醋酐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醋酐(1:20)数滴。三萜皂苷:红或紫红。甾体皂苷:蓝绿色。
3、三氯醋酸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三萜皂苷:加热至℃,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甾体皂苷:加热至60℃,发生变化。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生物碱的鉴别方法:1)显色反应2)沉淀反应碘化铋钾-橘红色碘-碘化钾-棕红色碘化汞钾-白色或黄白色硅钨酸-灰白色磷钼酸-鲜黄或棕黄苦味酸-淡黄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荧光反应呈蓝-蓝紫色荧光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黄酮、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红~紫红色。2)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药鉴定的方法一般包括:来源(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DNA分子标记鉴定。
生药鉴定过程中的取样方法:在件以下的,取5件;--0件的,按5%取样;超过0件的,超过的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贵重药材不论件数多少,均逐件取样。
1)每一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生药-克,粉末状生药25克,贵重生药5-10克。
2)所取总样品经混合、反复对半递减后,对角取样。
3)一般所得样品不得少于做一次全面检查用量的3倍,即一份作鉴定用,一份作复核用,另一份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
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烘干法(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
灰分测定
总灰分测定—指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的无机成分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成分总和。温度~℃。
酸不溶灰分测定—指总灰分中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
浸出物的测定方法: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冷浸法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溶剂为乙醇或甲醇)、醚溶性浸出物的测定(溶剂为乙醚)
生药性状鉴定包括十个方面:(考十要素)
形状: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
大小: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色泽:在描述时一般采用复合色,一般把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表面特征:是药材性状特征的主要部分。
质地:质硬,质软;致密,疏松;质重,质轻;粉性,纤维性;角质性,颗粒性
断面: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平坦、纤维性、颗粒性、胶丝、裂隙
气: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
味: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味感,如乌梅,黄连,黄柏,甘草,党参
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征和药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
火试: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理化鉴定: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生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
一般理化鉴定:
1、显色反应:甘草粉末+硫酸→橙黄色;
2、沉淀反应:生物碱+碘化汞钾→沉淀;
3、泡沫反应:泡沫指数—皂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泡沫。溶血指数—皂苷溶血作用的大小随其种类不同而异,其溶血的最低浓度称为该皂苷的溶血指数。
4、微量生华: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牡丹皮→针状结晶
大黄→低温(针状结晶);高温(树枝、羽状结晶)斑蝥→柱状、小片状结晶
5、显微化学反应:粉末、切片等→载玻片+化学试剂→沉淀、颜色、结晶、气体如:黄连+硝酸→针状结晶穿心莲+乙酸+Kedde试剂→叶肉组织显紫红色
6、荧光分析:生药化学成分在日光或紫外光的条件下发生荧光
第四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1)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位产量变化不显著,则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位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百分含量
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采收方法: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以及春初发芽前采收。
2)叶、全草类药材采收:通常在花前盛叶期或花盛期时采收。
3)皮类药材的采收方法:树皮一般在清明至夏至之间采收;根皮在秋末采收。
4)花类药材采收方法:一般在花蕾期或花初开是采收。
5)果实种子类药材采收方法:果实一般多在近成熟或成熟后采收;种子必须成熟采收。
6)菌、藻、孢粉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的采收方法:视情况而定。
7)矿物类药材的采收方法:没有采收季节的限制,全年可采收。(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种枝老熟茎叶茂,虫石贝壳随时找。)
生药采收中注意事项:
1)保护野生药源,计划采药,合理采挖。
2)同一植物体有多个部分入药时要兼顾各自的适宜采收期。
3)兼顾繁殖器官的成熟期,保证种群繁殖生长。
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及预防:霉烂、虫蛀、变色、泛油、分解、挥发、升华、风化等。
防霉—主要是控制库房的湿度在65%~70%为宜,含水量应保持在15%以下。
防虫—物理治疗方法:太阳暴晒、烘烤、低温冷藏、密封法。化学防治方法:在塑料帐密封下,用低剂量的磷化铝熏蒸,结合低氧法进行。(温度低于18℃或高于32℃,湿度要在70%以下。)
变色—酶引起的变色→干燥、冷藏、避光贮藏,温度最好不要超过30℃,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
泛油—受潮、变色引起泛油→冷藏、避光保存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
《雷公炮制法》作者:雷敩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炮制大法》作者:缪希雍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中药炮制:在中医中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临床用药及生产的需求而进行的特殊处理加工的过程。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必考):
1)提高药物净度,确保药物质量。
2)增强药物疗效。
3)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4)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6)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7)便于调剂制剂。
8)利于贮运和保存药效。
炮制方法:
1)修制: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
2)水制:洗、淘、漂、泡、飞、去心;
3)火制:烘、焙、炒(清炒/加辅料炒)、煅、淬、炙(蜜炙、醋炙、酒炙、姜汁炙、盐水炙、油炙、羊油炙)、煨;
4)水火共炙:煮、蒸、燀;
5)其它炮制法:复制法、发酵、制霜、发芽法。
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如复制半夏、复制天南星。
发酵:利用酶的作用,在适当的温度下,并给予充足的养料而发酵成曲,如神曲。
制霜:霜是指药物体轻成粉而色白的意思。
发芽:将成熟的果实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其萌发幼芽的方法称为发芽法。
第六章: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影响生药品质的因素
自然因素:生药的品种(基源)、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采收、炮制和贮藏等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三级标准:国家药典、局颁标准、地方标准
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生药中可能混入的杂质、与药品质量有关的项目
生药质量的定量控制——以化学成分为对象:
1)以化学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时,应该首选有效成分。进行针对性定量;
2)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可对总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进行测定;
3)有效成分不清楚,质量控制指标应选用“指标成分”。
生药化学含量测定考察项目:
1)提取条件的选定;
2)分离、纯化;
3)测定条件的选择;
4)线性关系的考察;
5)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试验;
6)精密度试验;
7)重复性试验;
8)回收率试验;
9)样品测定,至少测3批样品。
1~6章重点补充:
生药的记载项目包括:名称、基源、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形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
显微鉴定要点——根类生药的组织构造:首先区分单、双子叶植物
表层皮层维管束形成层髓
双子叶植物根:周皮不存在无限外韧明显无
单子叶植物根:表皮宽广辐射型无有
根茎类生药的组织构造:首选区分单、双子叶植物
表层皮层维管束形成层髓
双子叶植物根:周皮有无限外韧有有
单子叶植物根:表皮宽广有限外韧无不明显
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热,密闭堆置起来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似人出汗,故将药材处理的此过程称为“发汗”。
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生药的表面,以及某些生药受潮、变质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生药的干燥温度常因所含成分不同而异:一般含苷类和含生物碱类生药:50~60℃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70~90℃含挥发油的生药:35℃以下
简述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炙法的区别
炙法
加辅料炙法
辅料
液体辅料
固体辅料
温度
低
高
时间
长
短
火力
文火(个别药物用中火)
中火或武火
辅料去向
辅料渗入药材组织内部
炒后筛去
辅料作用
协调增强疗效
中间传热体
操作方法
先加辅料后炒药或先炒药后加辅料
多为先预热辅料后投药
什么是道地药材?并说出“浙八味”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浙八味:麦冬、玄参、郁金、元胡、白术、白芍、杭白菊、浙贝母。
四大怀药:山药、菊花、牛膝、地黄(河南怀庆)
四大南药:砂仁、益智、槟榔、巴戟天
甘肃-当归青海-大黄宁夏-枸杞云南-三七四川-黄连吉林-人参
名词:起霜、松泡、油润、淬、粉性、角质
根类生药的显微观察要点?
用理化鉴别方法区分黄连、大黄及人参的粉末?
第八章:藻、菌类生药
中药昆布:包括昆布(翅藻科)、海带(海带科)
海藻:海蒿子柔软:称大叶海藻,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有的有柄,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质脆,潮湿时柔软,水浸软则膨胀。羊栖菜:称小叶海藻,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质较硬
菌核:菌丝密集成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
子实体:高等真菌在生殖期形成一定形状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子座: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状结构称子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过渡形式。
冬虫夏草(重点):
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表面环纹20~30条;足8对,中间4对明显,近头部3对,近尾部1对;子座柔韧;虫体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褐色,头部黄红色;断面纤维状,淡黄白色,有小中空或淡灰色的马蹄形印迹或一字纹
夏至前后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6~7成干,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粗蛋白25%,脂肪8%,D-甘露醇7%;多糖、麦角甾醇、腺嘌呤、微量元素、氨基酸
镇静、止血、降压、抗惊厥、抗衰老、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凝集、调节人体免疫、抗肺癌、淋巴癌和肝癌
补益肺肾、止血、化痰
灵芝: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菌盖:半圆形/肾形具同心环和辐射状皱纹,有光泽。下面密布细孔,内生担孢子,赤芝红褐色,紫芝黑褐色
菌柄:侧生,紫褐色,有漆样光泽
紫芝: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
赤芝:皮壳坚硬,黄褐色到红褐色,有光泽,菌肉白色至淡棕色
两者的区别:1、赤芝表面比紫芝亮;2、菌肉颜色不同;3、外形上紫芝较大
茯苓伪品:1、嚼之不粘牙;2、镜检见众多淀粉粒;3、用K-I显蓝黑色
对比学习茯苓与猪苓
来源
性状
功效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纹。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猪苓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不规则瘤块状或扁球状,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质硬,体轻,断面略颗粒性,入水能浮于水面,气微,味淡。
利水渗湿
第九章:蕨类生药
蕨植物孢子体:
1)具根(不定根)、茎(根状茎)、叶(小型叶、大型叶)(孢子叶和营养叶);
2)繁殖器官为孢子囊(孢子囊群),此为鉴别蕨类植物门的最明显依据;
3)根茎上的叶柄残基中维管束数目、类型及排列方式的区别,可做药材鉴别依据
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黄酮类、生物碱、酚类化合物、萜类及甾体化合物
海金沙: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孢子。性状:呈细粉状。棕黄色,质轻光滑,置手中易从指缝滑落。气微,味淡。能浮于水面,煮沸则下沉。置火中易燃,有闪光及爆鸣声,无渣残留。
狗脊: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性状:表面深棕色,密被金黄色绒毛,表面有数个红棕色的木质叶柄残基,下面残存黑色细根。质坚硬,不易折断。(狗脊片)
骨碎补:槲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性状:呈扁平长条状略弯曲或扭曲,多分枝;表面密被棕色钻状披针形细小鳞片,柔软如毛,边缘具睫毛,火燎后鳞片焦灼并脱落,成棕褐色,断面红棕色。质轻脆。
绵马贯众(重点):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
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洗净,晒干
形状:长倒卵形,常纵剖为两半;表面:黄棕色之黑褐色,密布整齐的叶柄残基和膜质鳞片;断面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气味:特异(口诀:绵马贯众倒卵形,鳞片膜质柄密集。硬脆断面点环状,淡涩苦辛气特异)
叶柄基部横切面:1、外侧为数列厚壁细胞,棕黄色;2、基本薄壁组织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3、有分体中柱5~13个,周韧维管束。
主含间苯三酚衍生物绵马精及绵马酸类,此外尚含三萜类如粗蕨素、羊齿三萜、绵马三萜,鞣质、挥发油、树脂等。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和杀虫的有效成分。
1、乙醚提取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红棕色(静置)→红棕色↓(检查间苯三酚衍生物)2、取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1%香草醛溶液及浓盐酸(镜检)→间隙腺毛呈红色
有小毒!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鲜用,一年后失效。
据统计,全国作贯众入药的原植物有11科58种,均为蕨类植物。其中主要有紫萁、狗脊蕨、荚果蕨等。此类药材主要根据叶柄基部维管束数目及排列方式来加以区别。
第十章:裸子植物类生药
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
1)植物在形成种子的同时,不形成子房和果实,不被子房包被,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因此称为裸子植物。
2)体发达、灌木,稀为亚灌木。木质部具管胞,而无导管(麻黄科、买麻藤科例外);韧皮部具筛胞而无半胞(黄酮类是裸子植物的特征性成分)
银杏入药部位:叶——银杏叶(黄酮类);种子——白果(白果苷可分解出氢氰酸,中毒)
银杏叶:叶片扇形,上缘有浅或深的波状缺裂,具二叉状平行脉
麻黄(重点)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草麻黄——形状:细长圆柱形,少分枝;表面:淡绿色。略粗糙,节长2~6cm;膜质鳞叶,基部约1/2合生,上部2裂(稀3裂),锐三角形;先端白色,渐尖,反光;质地脆,髓部暗红棕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形状:略三棱形,多分枝;表面:粗糙,节长2~6cm;膜质鳞叶,基部1/2~2/3合生,上部3裂(稀2裂),先端稍反卷
木贼麻黄——性状:细圆柱形,多分枝;表面:不粗糙,节长1.5~3cm;膜质鳞叶,基部1/2~2/3合生,上部2裂(稀3裂),短三角形,多不反卷。
草麻黄茎节间横切面为类圆形而稍扁,边缘有波状细棱脊18~24条,两棱脊间有下陷气孔,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偶有环髓纤维;草麻黄粉末:气孔特异,下陷,保卫细胞呈电话筒状或哑铃形;木贼麻黄无环髓纤维
含多种有机胺类生物碱,主要的活性成分为麻黄碱,其次为伪麻黄碱等,存在于草质茎节间的髓部。麻黄碱具平喘作用,伪麻黄碱具抗炎作用。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
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主要区别
根系
茎
叶
花
花粉粒
子叶
双子叶植物纲
直根系
维管束环状排列
网状叶脉
5或4基数
萌发孔3个
2枚子叶
单子叶植物纲
须根系
维管束散生排列
平行叶脉
3基数
萌发孔1个
1枚子叶
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扁卵圆形,表面灰绿色或稍带灰褐色,具光泽,并有细微的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网状纹理,两侧各有一条浅色棱线;基部:果梗痕
桑白皮:本品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干燥根皮。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外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平坦;内表面黄色或灰黄色,细纵纹;质韧,折断面强纤维性,纤维层易成片撕裂,有粉尘;气微,味微甘;含多种黄酮类成分(桑皮素、桑黄素)
细辛: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这两种合称“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常卷曲成团。根茎有短分枝,环节;根细长,密生节上;气香而强烈,味辛,麻舌;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
马兜铃: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南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北马兜铃:卵圆形,表面黄绿色或棕褐色,12条棱线背缝线波状弯曲有横向波状细脉;种子多数,平叠;气特异,味微苦。南马兜铃:球形,表面背缝线纵棱平直
蓼科形态特征:1)为草本,茎节常膨大;2)单叶互生,托叶包于茎节形成托叶鞘;3)花两性或单性异株,常排成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4)果实为瘦果或小坚果,常包于宿存花被内,多有翅
大黄:(叶分裂程度:药用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重点)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掌叶大黄:根茎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斜方形网状纹理;质坚实,横断面淡橙红色,颗粒性;髓宽广,有多数星点及线纹,习称锦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有砂粒感(黄柱锥块片形,黄红棕色锦纹清。坚实断面颗粒性,苦涩髓部星点明)
根茎粉末:棕黄色草酸钙大形簇晶众多,棱角短钝,网纹、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大多圆球形。
1、蒽醌类化合物2~5%,其中:1)游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抗菌成分)2)结合型蒽醌——番泻苷(泻下成分);2、鞣质类约5%,为收敛成分
1)大黄95%EtOH提取物在紫外光下不得显亮蓝色荧光(检查土大黄),正品为棕色到棕黄色荧光;2)大黄低温升华为黄色针状结晶,高温则得羽毛状结晶
1、泻下:番泻苷A作用最强,蒽醌苷次之;2、抗菌: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为抑菌有效成分;3、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止血、收敛、利胆和降血脂作用
何首乌(生首乌:能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制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卵磷脂等(重点)
本品为蓼科植物多花蓼的干燥块根
生首乌—性状:团块状/纺锤状;表面:红褐色或红棕色,有浅沟;质地:坚实;断面:云锦状花纹(断面淡红棕色,粉性,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气微,味苦甘涩。(纺锤团块不规则,红褐棕色沟皱缩。横长皮孔坚实重,云锦花纹苦甘涩。)
云锦状花纹:是何首乌的断面皮部观察到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型似云锦状。
牛膝:主产河南,“怀牛膝”;“川牛膝”主产四川;本品为苋科植物重齿牛膝的干燥根。
川牛膝: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棕黄色;筋脉点(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牛膝:细长圆柱形,上端粗,表面土灰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扭曲的纵皱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央有细小黄白色木心;周围有黄白色小点;筋脉点断续排列2~4列;同心环;气特异,味微甜、涩
银柴胡
为石竹科植物披针叶繁缕的干燥根。根的头部有类白色密集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盘”;根的表面有多数凹出须根痕,习称“沙眼”。
黄连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华黄连(味连)、三角叶黄连(雅连)或云南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
味连——形状:簇状分枝,似“鸡爪”;表面黄棕色;有“过桥杆”;质地坚硬;断面:皮部黄棕,木部金黄,髓部红棕;气微,味极苦。
雅连——单枝,似“蚕状”,“杆”较长
云连——似“蝎尾”,“杆”不明显
黄连粉末,棕黄色
1、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孔沟明显;
2、木纤维众多,鲜黄色,可见裂隙状纹孔;
3、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
4、导管纹孔
5、淀粉粒长圆形、肾形、类球形
6、鳞叶表皮细胞绿黄或黄棕色,壁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
7、细小草酸钙方晶
习题1:味连、雅连、云连三种药品药材在性状上有何区别?
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表面黄棕色,节密生,节间膨大,成连珠状,并有须根或须根痕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杆”。味极苦。
雅连:多单枝,略呈圆柱形,两端膨大似蚕形。“过桥杆”较长
云连:多为单枝,较细小,弯曲成钩状,无“过桥杆”。
习题2:如何鉴别大黄和黄连的粉末药材?
大黄粉末镜检
①、草酸钙簇晶多,棱角大多短钝;②、导管多为网纹,非木化;③、淀粉粒多为单粒,脐点星状
黄连粉末镜检
①、石细胞类方形、圆形、长方形,黄色、壁厚、壁孔明显
②、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
③、具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
④、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细胞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做连珠状增厚。
⑤、导管为网孔或纹孔,短节状
川乌
为毛莨科植物卡氏乌头的干燥主根(母根)。形状:瘦长圆锥形,有残茎,表面灰棕,有“钉角”,质地坚实,断面粉性,形成层环三角形;味辛辣,麻舌(栽培:四川、陕西)
草乌:
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形状:不规则圆锥形,形如“乌鸦头”;表面灰褐色,邹缩,有“钉角”(野生:东北、华北)
1、双脂类二萜生物碱(强毒性)主要有: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等。
2、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等,其毒性明显减小
3、其他生物碱成分:去乌头药碱、棍掌碱
乌头碱引起恒温动物急性中毒,表现为呼吸兴奋、运动麻痹、末梢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通常称为“乌头碱症状”
附子
为毛莨科植物卡氏乌头的干燥子根加工品。一般于栽后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将子根和母根分开,洗净泥土、须根。母根晒干称“川乌”,子根习称泥附子,加工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盐附子性状: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附有盐霜,,体重,表面灰褐色
黑顺片性状:纵切片,上宽下窄,具棕黑色皮,剖面暗黄色,半透明状,油润具光泽,断面角质样
白附片性状:形似黑顺片,但无棕黑色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
白芍
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含芍药苷;形状:圆柱形。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平滑;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微棕色,角质,形成层环,菊花心,气微,味微苦酸
栽培:浙江(杭白芍)、安徽(毫白芍)、四川(川白芍)
赤芍:芍药和川赤芍的干燥根。形状:圆柱形;表面暗棕色,粗糙,纵沟纹,易脱落;质地硬脆,易折断;断面粉红/黄白,粉性,菊花心;气微、味微苦酸涩。野生:内蒙古、辽宁、河北、四川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植物心叶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
心叶淫羊藿:茎细圆柱形,有纵条纹,具光泽。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先端微尖,中央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基部偏斜,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有稀疏细长毛,沿叶脉处较多。中脉基部与叶柄交接处有长绒毛。叶片近革质。叶微苦。
箭叶淫羊藿:茎生叶2枚,生于茎顶,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叶革质。
朝鲜淫羊藿:二回三出复叶,小叶较大,先端长尖。叶片较薄、纸质。
柔毛淫羊藿:与箭叶淫羊藿相似,但根茎发达,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白色长柔毛
巫山淫羊藿:茎生叶2枚,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片披针形,长可为宽的5—6倍,边缘锯齿此状,侧生小叶基部偏斜。
防己
防己科植物石蟾蜍的干燥根。习称“粉防己”。
(1)、形状:呈不规则圆柱形,或剖切成半圆柱形或块状,常弯曲,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
(2)、表面:淡灰黄色,具明显横向突起的皮孔,纵剖面黄白色,有导管束条纹。
(3)、质地坚实
(4)、断面:平坦细腻、灰白色、富粉性。木部占大部分,导管束做放射状排列
(5)、气微、味苦
厚朴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药用厚朴、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根皮(根朴)——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干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的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具皮孔;内表面紫棕色,有细密纵纹理,指甲刻划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偶见光亮的小结晶(厚朴酚及厚朴酚结晶)。气香,味辛辣,微苦。
枝皮(枝朴):单筒状,厚1~2mm,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厚朴干皮横切面:木栓细胞多列,栓内层2~4列石细胞;皮层有石细胞群和油细胞散在;韧皮部纤维成束;薄壁细胞稀含细小草酸钙方晶,并含淀粉粒。
挥发油约1%,油中主为β-桉油醇;木脂素类;厚朴酚;生物碱类;木兰箭毒碱
辛夷(木笔花)
木兰科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似毛笔头,外表密被灰白色茸毛;内表面紫棕色,气芳香。
主产于四川、河南、湖南
五味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中华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习称“南五味子”)
北五味子:果实呈暗红色邹缩球形,油润,种子1~2粒,肾形,有光泽;种皮硬脆,富油质。果肉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微咸而辛。
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无光泽,果肉干瘪,油性小。
外表皮1列表皮细胞,有油细胞;中果皮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1列小细胞。种皮外表皮1列栅栏状石细胞;其下为3~4列较大的石细胞;油细胞1列,长方形,含棕黄色挥发油;种皮内表皮1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湖粉粒。
①、含木脂素约5%,主要有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等;
②、其次含脂肪油约33%,有机酸9.1%
肉桂
樟科植物桂树的干燥树皮。
桂皮醛
性状:浅槽状、卷筒状、板片状;外表皮灰棕色,有地衣斑;内表面棕红色,指甲刻划显油痕;质地硬而脆;断面颗粒性,有黄棕色线纹(石细胞);香气浓烈,味甜、辣
取粉末少许,加氯仿振摇后,吸取氯仿夜2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10%的盐酸苯肼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肉桂有如下加工品:
①、油桂筒(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不经压制,晒1—2天后自然卷曲成筒状,阴干
②、企边桂:为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版之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③、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质的桂夹中,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
罂粟科植物的特点
形态特征:1、草本,体内常具乳汁或黄色液汁
2、单叶互生,无托叶
3、花两性,萼片2,早落
4、蒴果,瓣裂或孔裂
化学特征:主含异喹啉类生物碱:罂粟碱——具有解痉作用;
吗啡——能镇痛;
可待因——止咳;
延胡索乙类——能镇痛、镇静
延胡索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形状:扁球形;表面:瘤状突起,上面有茎痕,底部中央略凹;质地坚硬;断面角质,有蜡样光泽
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约0.5%: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丙素(原阿片碱)等
荧光粉末——粉末在紫外灯下显亮黄色荧光
阿片
本品为罂粟壳植物罂粟的未成熟蒴果割破果皮后渗出的乳汁干燥制品
棕色或暗棕色膏状物,时间长久变成坚硬而脆;特异臭味,味极苦
十字花科植物的特点
十字花科植物有显著的抗癌、抗衰老、抗辐射作用
形态特征:①、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
②、花两性,辐射对称,总状花序,花瓣4,十字形排列;雄蕊6,四强雄蕊
③、长角果或短角果
化学特征:①、芥子苷(硫苷)——本科植物的特殊性成分
②、强心苷类
③、尚含生物碱、脂肪油、四萜类化合物
板蓝根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圆柱形,根头膨大;表面棕黄色,根头盘状凹陷;断面粉性,“金井玉栏”;气微,味微甜后苦涩,质地坚实;含成分靛蓝,靛玉红。
金井玉栏:指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断面形成层成环,将木质部分成内外两部分,一般皮部呈黄白色(为玉栏),中心木质部淡黄色(为金井)。如:人参、板蓝根等。
山楂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羽裂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山楂”。
北山楂——果实呈类球形,直径1~2.5cm.。表面深红色,有光泽,布满细小白色斑点,顶端有凹窝,边缘有宿萼,基部有细果柄或柄痕;果核5枚,弓形。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有机酸——消食导滞
黄酮类——防治心血管病及降血脂
山楂三帖酸——降血压、降血脂、强心
苦杏仁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杏的带苦味的成熟种子
形状:偏心形,基部钝圆;表面黄棕色,数条深棕色脉纹;气微,味苦;与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苦杏仁苷受苦杏仁酶或OH溶液的作用,生成苯甲醛、氢氰酸和葡萄糖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1列,间有石细胞常成群;表皮下为多列薄壁细胞。外胚乳为1列颓废细胞;内胚乳细胞和子叶薄壁细胞含湖粉粒及脂肪油。
粉末:种皮石细胞多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淡黄色或黄棕色,侧面观大多呈贝壳形、类圆形、层纹无或少见,孔沟甚密。
1、苦味酸钠反应阳性:取粉末0.5g,置带塞试管中,加5%硫酸溶液3ml,试管口放一三硝基苯酚试纸,将试管置40~50℃水浴中加热10分钟,滤纸条由黄色变为砖红色(检查氰苷类)
2、杏仁加水捣碎时,释放出苯甲醛气味。
1、止咳平喘作用:氢氰酸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苯甲醛
3、抗肿瘤作用:抑制人子宫颈癌JTC-26细胞;
4、抗炎镇痛作用:杏仁蛋白
5、毒性:口服大量苦杏仁易产生中毒
黄芪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形状:圆柱形;表面淡棕黄或深褐色;质地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菊花心”;气微、味甜、有豆腥味
甘草
本品为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形状:圆柱形;表面红棕或灰棕色;断面黄白色,纤维性,粉性,有放射状纹理,根茎中心有髓;质地坚实;气微、味甜。
粉末——淡棕黄色;①、晶纤维细长,壁极厚,微木化;②、木栓细胞棕红则,壁薄,微木化;③、具缘纹孔导管较大
甘草甜素反应:取本品粉末少许置白瓷板上,加80%(v/v)硫酸数滴,显黄色,渐变橙黄色。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甘草抗溃疡、保肝
2、解毒作用: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
3、抗病毒作用:对艾滋病毒等多种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镇咳祛痰作用
5、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习题1甘草主含何种化学成分,如何鉴别?甘草的解毒作用取决于哪一种成分?为什么?
主含化学成分为甘草甜素,运用甘草甜素反应鉴别,方法为:取本品粉末少许置白瓷板上,加80%(v/v)硫酸数滴,显黄色,渐变橙黄色。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
习题2如何鉴别甘草和黄芪饮片?
从性状上鉴别,黄芪性状——形状:圆柱形;表面但棕黄或棕褐色;质地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菊花心”;气微,味甜,有豆腥味。
甘草性状——形状:圆柱形;表面红棕或灰棕色;断面黄白色,纤维性,粉性,有放射状纹理,根茎中心有髓;质地坚实;气微,味甜。
苦参
豆科苦参的干燥根
圆柱形,下部常分枝;表面棕黄,外皮易剥落;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白;气微,味极苦
黄芪、甘草、苦参的主要性状区别
——
外表
横切面
味
黄芪
棕黄——深褐
皮黄白,木淡黄
甜、豆腥味
甘草
红棕
黄白、粉性、木质部形成层明显
甜
苦参
黄棕
黄白
味极苦
芸香科植物的特点
形态特征:1、乔木或灌木、稀本草
2、复叶或单身复叶,叶或果实上有透明油点(腺点),多含挥发油
3、花两性、辐射对称;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为其倍数
4、果实为蒴果、核果、蓇葖果、柑果、稀翅果
化学特征:1、挥发油;2、生物碱类:呋喃喹啉类,吡喃喹啉类,吖啶酮类生物碱
3、黄酮类;4、香豆素及木脂素
黄柏
芸香科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
形状: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褐色,有横向皮孔,残留栓皮薄;内表面暗黄色,有细密纵邹纹;体轻,质硬;断面深黄色,裂片状分层;气微,味极苦
黄柏横切面——木栓细胞含棕色物,韧皮层有石细胞和纤维束在,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品鞘纤维。
黄柏粉末——黄色,纤维与晶纤维多见,鲜黄色;石细胞分枝状,鲜黄色;草酸钙方晶
川黄柏含小檗碱较高,达4%~8%,亦含木兰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
1、小檗碱颜色反应;2、黄柏酮反应;3、水溶液呈胶状;4、薄层层析
关黄柏
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
板片状;栓皮除去:外表面绿黄色,有纵脊、沟纹残留,栓皮后,有弹性;内表面灰黄色;质地坚韧;断面鲜黄色,纤维成片剥离;气微,味极苦
关黄柏主含小檗碱0.6%~2.5%,并含黄柏碱、黄柏酮、巴马亭、药根碱等
枳实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或甜橙的干燥幼果。呈半球形,表面绿黑色,粗糙,密被黄色斑点及小凹点(油室),中心放射状排列果瓣9~11瓣,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
白鲜皮
本品呈卷筒状,外表面灰白色,常有凸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片层状,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沉香
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心材。习称“国产沉香”
国产沉香(白木香)——1、呈不规则块、片或盔帽状,小碎块;
2、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偶见孔洞,可见黑褐色或棕黑色的树脂斑块和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斑纹。空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
3、质疏松或较坚实,大多不沉于水,断面刺状
4、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进口沉香——1、呈圆柱状或不规则块片,长约10cm,宽约2~4cm的条块,两端及表面有刀劈痕。
2、表面黄棕色或灰黑色,密布断续棕黑色的细纵纹(含树脂的部分),油室可见黑棕色树脂斑痕
3、质坚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
4、气味较浓,燃之发浓烟,香气强烈
丁香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
①、似研棒状,长1cm~2cm,上端花蕾近球形,下端萼筒类圆柱形而略扁,向下渐狭,红棕色,表面有颗粒状突起,用指甲刻划时有油渗出。
②、萼先端四裂,裂片三角形,肥厚
③、花瓣四片,膜质,淡棕色,覆瓦状抱合成球形
④、质坚而重,富油性
⑤、入水则萼管垂直下沉
⑥、香气浓郁,味辛辣,有微麻舌感
粉末——①、油室众多;②、纤维随处可见,呈梭状,壁厚,微木化;③、花粉粒极面观略呈三角形,角端各有一个萌发孔;④、草酸钙簇晶极多,较小,往往成行排列
花蕾中含挥发油14%~21%,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另含β-丁香烯、乙酰基丁香酚,以及少量甲基正戊酮、醋酸苄酯、苯甲醛等。
①、取本品氯仿浸液2~3滴滴于载玻片上,速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不久,即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纳结晶产生。
②、取上项氯仿液蒸干,加乙醇2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呈暗红色。
人参
五加科植物东北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栽培品称“园参”;野生者称“山参”
果实鲜红色——“亮红顶”;掌状复叶3-6枚;茎单一,直立;主根肥大,圆柱形。1年生者具有1枚三出复叶,称“三花”;二年生者具有1枚五出复叶,称“巴掌”;3年生者具有2枚复叶,称“二甲子”;4年生者具有3枚复叶,称“灯台”;5年生者具有4枚三出复叶,称“四批叶”。
顶端横生邹纹的部位,称“芦头”;上有凹陷的茎痕,称“卢碗”;不定根称“芦艼”;须根上细小突起称珍珠点或珍珠疙瘩。
山参:芦长碗蜜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园参:芦短碗少艼侧伸,环纹粗稀多园参
园参: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明显纵邹纹、疏浅断续的恒温。下部着生枝根2-3条,根茎较短细(芦头),上有茎痕(芦碗)数个,呈凹窝状,交互排列;有时具细长横生的不定根(艼);须根上有不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疙瘩)。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多数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和放射状裂隙。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甘。
园参、山参性状区别
——
芦
体
腿
皮
纹
须
艼
山参
芦长碗密
人字型圆柱形
2个
细紧
紧、连续铁线纹
粗细均匀、长、珍珠疙瘩明显
枣核状
园参
短粗碗疏
圆柱形、纺锤形
2-4个
粗糙
疏浅、断续
短、交错、杂乱
多数、横生
糖参(白参):人参鲜根针扎孔,用糖水浸后干燥。表面淡黄白色,上端有较多断续的环纹,下部具2~3条支根;全体可见加工时的点状针刺痕,味较甜。
生晒参:全根晒干称“全须生晒参”,林下参多加工成此规格;减去小支根,硫磺熏后晒干者称“生晒参”
红参:将园参剪去小支根,蒸透(3~6小时)后烘干或晒干。剪下的枝根和细根蒸干后干燥者称“红参须”。主根长3-10cm,侧根多已除去;表面红棕色,半透明,具纵钩、邹纹及细根痕,下部具有2~3条扭曲的支根;质硬脆,断面平坦,角质样,中心色较浅。
1、树脂道碎片呈管状,内含黄棕色块状分泌物;
2、草酸钙簇晶,棱角尖锐;
3、淀粉粒极多,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
4、导管多网纹和梯纹,稀有螺纹;红参、糖参经过煮,观察不到淀粉粒。
适应原样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整作用;对血液系统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对内分泌系统作用;对正常的血糖水平有调节作用。
含总人参皂苷约4%,四环三萜玛烷型皂甙为主要活性成分,其次为五环三萜的齐墩果酸型皂苷(C型),甘元为齐墩果酸。
当归
伞形科华当归的干燥根
根头(归头)及主根(归身)粗短,略成圆柱形,支根(归尾)2~10多条,上粗下细,扭曲。面黄棕色,质较柔软,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木部色较浅。香气浓郁特异,味甘、辛、微苦,有麻舌感。
支根横切面:韧皮部宽广;有胡分泌腔(油室或油管)散在,外侧较大,向内渐小,呈类圆形。
当归粉末:1、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细胞壁稍厚,表面(切向壁)有微细斜向交错的纹理,有的具菲薄撗隔。
2、油室及油管碎片时可察见,含挥发油滴
川芎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球块,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环状轮节,并有多数瘤状突起的茎痕,
顶端凹陷。质坚实,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形似蝴蝶,习称“蝴蝶片”,断面黄白或灰黄色,有黄色油点
香气浓郁特异,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味回甜。
挥发油、生物碱(川芎嗪)、酚类及有机酸类(川芎酚、阿魏酸)、多糖
柴胡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华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
南、北柴胡性状区别
——
外形
颜色
质地
断面
气味
北柴胡
根呈圆锥形,常有分枝,支根发达
黑褐色或浅棕色
质硬,不易折断
片状,纤维性
微香,味苦
南柴胡
根较细,常弯曲,多不分枝
红棕色或黄棕色
质软,易折断
平坦
败油气,味淡
1、皂苷:柴胡中含柴胡皂苷a—f;2、挥发油少量;3、多糖类:柴胡多糖
1、泡沫反应:取柴胡粉末,加水,用力振摇,有持久性泡沫产生(皂苷类)
2、显微化学定位实验:取柴胡横切片+1滴无水乙醇-浓硫酸(1:1),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栓内层和皮层显黄绿色,最后显蓝色,表示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存在于栓内层和皮层。
大叶柴胡因其含有柴胡毒素与乙酰柴胡素有剧毒
秦皮:取药材少许浸入热水或乙醇中,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含有荧光结晶物质秦皮甲、乙素)
龙胆:龙胆科植物粗糙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
种习称“坚龙胆”。
唇形科植物的特点
形态特征:1、草本,多含挥发油而有香气;
2、茎四棱形,多单叶,叶对生
3、花两性,轮伞花序,花冠5裂,二唇形:二强雄蕊;花柱着生于4裂子房中央基部
4、四分小坚果
薄荷
唇形科单萼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茎方形,有对生分枝;表面黄棕色或紫色,有节和棱,有毛茸;断面白色,中空;叶搓揉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茎横切面、叶横切面
粉末经微量升华,所得油状物镜检,有针簇状薄荷醇结晶析出,加浓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许,显橙黄色,再加蒸馏水1滴,变紫红色。
习题
1、试述薄荷的来源及主要鉴别特征,本品以何地产者为道地药材?
Bohe薄荷来源:唇形科单萼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性状特征:茎方形,有对生分枝;表面黄棕色或紫色,有
节和棱,有毛茸;断面白色,中空;叶搓揉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产地:江苏、安徽。
2、薄荷中主含什么成分?
薄荷中主含挥发油(薄荷油):l-薄荷醇(薄荷脑l-menthol)、l-薄荷酮(l-menthone)
黄芩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贝加尔黄芪的干燥根。(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
根呈圆锥形、扭曲,根头粗大,有茎痕或残存茎基,表面棕黄色,质脆而硬,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央显棕黑色,枯朽状或为空洞,习称“枯芪”。根色鲜黄,内部充实的小黄芪(生长不足四年者)及新根(子根)称为“子芪”(条芪)。气微,味苦。
取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5分钟,滤过。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滴,即生成橘黄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
习题
1、黄芩主含何种成分,如何鉴别?
黄芩主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其中主要有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鉴别:取黄芩粉末2g,
置ml锥形瓶中,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5分钟,滤过。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滴,即生成橘黄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
2、黄芩以产于何地者为道地药材?商品药材分为子芩和枯芩,如何鉴别?
黄芩以产于河北承德的子芩为道地药材。
子芩为黄芩之嫩根。质硬,内部充实,外呈鲜黄色,余同黄芩。
枯芩为黄芩之颇似腐木的老根。中心空而发黑,呈暗棕色。外表呈黄棕色,余同黄芩。
丹参
唇形科植物赭根鼠尾草的干燥根。
圆柱形;表面砖红色,鳞片状;质地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棕红,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主要含脂溶性的二萜醌类(丹参酮、隐丹参酮)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原儿茶醛);二萜醌类有抗菌、抗炎、抗冠心病等作用,酚酸类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肌损伤和抗氧化作用。
益母草
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中药茺蔚子,能活血通络、清肝明目
菊科植物的特征——双子叶植物中的最大科
形态特征:1、草本、有的具乳汁或树脂道
2、单叶,多互生,无托叶
3、花小,两性;头状花序,花冠管状、舌状或假舌状。聚药雄蕊,连成管状包在花柱外面。子房下位。
特征成分为: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青蒿素—抗疟);菊糖(杀虫成分—除虫菊素)
青蒿
菊科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全草含抗疟活性成分青蒿素
红花
菊科亭可托红花的干燥管状花
管状花,黄红色或红色,柱头露出于花药筒外,质轻,柔润;气微香,味微苦。
红花粉末——1、分泌细胞呈长管道状,充满黄色或红棕色分泌物
2、花粉粒深黄色,类球形,3个萌发孔,外壁有短刺
3、花柱碎片深黄色,表皮细胞呈圆锥形,先端尖
4、花冠裂片表皮细胞呈短绒毛状
1、本品乙醇浸液悬挂一滤纸条,5分钟后把滤纸条放入水中,立即取出,滤纸条上部显淡
黄色,下部显淡红色。
2、水浸液显金黄色。滤过,残渣加10%碳酸钠溶液,浸渍,滤过。滤液加醋酸使成酸性,即发生红色沉淀。
西红花
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柱头。
柱头呈线性,三分枝,暗红色或橙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一短裂隙,下段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脆;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西红花加硫酸1滴,开始显蓝色,渐变为紫色,后变为红褐色或棕色(检查西红花苷和苷元)。可与红花鉴别。
红花与西红花区别
红花
西红花
药用部位
花
花的柱头
花粉粒
三个萌发孔,外壁刺状突起
(极少)三个萌发孔,但无刺状突起
放入水中
金黄色
黄色,柱头膨胀成喇叭状
药理作用
子宫兴奋作用(西红花作用强)
苍术:菊科植物茅苍术(南苍术)、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南、北苍术性状区别
形状
表面
质地
断面
气味
南苍术
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灰棕
坚实
朱砂点,起霜
香气浓
北苍术
疙瘩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黑棕
疏松
朱砂点,不起霜
香气淡
共同点
都有朱砂点
朱砂点:指药材平整的横切面上可见的棕色或橙黄色的油点,即油室。如苍术、白术、木香。
苍术、白术、木香:菊科;有油点(朱砂点);有菊糖;含挥发油;功效:燥湿健脾、行气止痛。
蒲黄: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三叶半夏的干燥块茎。
扁圆球形,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上端多圆平,中间有棕黄色凹窝(根茎),凹窝周围密布棕色麻点状须根痕(棕眼);下端顿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半夏的炮制品: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毒性大小依次为: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