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m-mip.39.net/nk/mipso_5924222.html
导读:我国台湾、美国、新加坡科学家继年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马兜铃酸及相关化合物导致肾癌和部分肝癌的致癌分子机制等上该杂志封面后,
年10月18日,该杂志再次发布台湾科学家再次在该杂志发布重大研究成果,称亚洲地区的肝癌高发或与马兜铃属植物作为草药的广泛使用有关,并再次登上该杂志当期封面。
研究医院98例肝癌病理样本,结果78%具有马兜铃酸诱变的特征,大陆的89例47%符合。另来自越南的26例19%相匹配,来自东南亚其他国家的9例中的56%匹配。
但是,来自北美的个肝癌中仅有4.8%,欧洲的个中有1.7%与AA诱变特征相匹配。
基因突变特征确实性和地理分布的一致性,充分说明马兜铃酸及相关化合物,也就是含有这些毒性化合物的马兜铃属及相关植物作为药用在肝癌发生中可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过头来看我们有关中药毒性的研究、重视程度和政策导向,与几年前相比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但就含有马兜铃酸及相关毒性化合物的马兜铃属及相关植物作为中草药来说,除了之前“酌情”禁用的极个别品种外,仍被普遍用作中药材和用于制造中成药。
更重要的是,由于政策导向和传统意识,民间对于这类强毒性植物缺乏基本的认识和警惕,广泛用于各种疾病调理。比如,论文中,研究者指出至少在台湾地区,很多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用于产后抗菌和调理。
在大陆,木通因为带有一个通字也被广泛用作下奶药。
因此,这类草药的祸患更多在于民间乱用来调理,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而不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成药。
无论怎么说,马兜铃酸类强毒性的研究再次向我们,尤其是政策制订者发出强烈提示,是该重新审视中草药毒性的时候了。至少对于有强证据狰狞具有强度性的含马兜铃酸类化合物的所有植物都应该绝对禁止用作草药,而不是“酌情”。
有鉴于此,笔者年的一篇旧文在现在看来仍很是具有时效性,今天再拿出来共大家指正。
马兜铃酸强致癌性再次拷问中药安全性及当局中医药政策
提要:最新研究表明马兜铃酸是一种可以诱导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强致癌物质,其致癌性高于紫外线和吸烟。中国目前仍有多大数十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和中成药在广泛使用,应该引起高度警惕。中药的毒副作用绝不仅限于马兜铃酸,可能有更多的“马兜铃酸”潜伏在被广泛使用的数以万计的中成药中,对于这些可能的毒药以及整个中医药政策,当局欠民众一个交代。
关键词:马兜铃酸基因突变致癌性中药毒副作用
年8月7日,美国、新加坡和台湾多个医学中心科学家发布了关于马兜铃酸及类似化合物致癌性研究报告,并同步在线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网站首页显著位置。研究者用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技术发现,马兜铃酸可以诱导暴露患者体细胞发生非常高的基因突变。具体而言,尿道上皮细胞癌细胞基因突变率达每百万个碱基对个突变点,高于紫外线诱发黑色素细胞瘤的个突变点,更显著高于众所周知的吸引诱发肺癌的8个突变点。同时发现,马兜铃酸诱发的基因突变还与其他癌症包括部分肝癌的发生相关。
也就是说,马兜铃酸是一种高强度致癌物质,正如研究者所言:马兜铃酸是现今已知的最强的致癌物质。
马兜铃酸导致不可逆性肾病以及尿道上皮细胞癌已经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从上世纪60年代的“巴尔干半岛肾病”,到90年代的“中草药肾病”,最终研究者把元凶锁定为众多中草药含有的一种硝基菲类化合物,——马兜铃酸,因而称之为“马兜铃酸肾病”。
“马兜铃酸肾病”的特点是,只要曾经服用过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哪怕只是少量,患者都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性肾病和尿道上皮细胞癌,暴露剂量越大、次数越多,发生几率也会越大。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即通常所说的“尿毒症”。
既然元凶确定,国际社会迅速做出反应,年英国率先全面禁用所有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年WHO发出警示并指明马兜铃酸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随后的年到年间欧美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台湾和香港,先后全面禁用所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在我国也引起了轰动一时的所谓“龙胆泻肝丸事件”,但是最终结果,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3亿国家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SFDA,不基于保护民众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原则,而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仅仅象征性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这三种中药材的用药标准,而更多的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却仍在广泛使用。据不完全统计,明确或者可能含有马兜铃酸的、并仍在使用的中药材有朱砂莲、天仙藤、细辛、寻骨风、马兜铃、汉中防己、追风藤、淮通、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威灵仙等,多达数十种,而用这些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更是多大数以百计。
年,有美国研究者认为,马兜铃酸导致尿道上皮细胞癌的可能机制是诱发人体所谓“抑癌基因”——p53基因发生突变,因而导致癌变不再受到机体抑制癌变功能的破坏,发生癌变。年,WHO宣布马兜铃酸为一级致癌物质。
最新的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马兜铃酸诱发癌症的机制,诱导体细胞发生高水平基因突变,致癌性高于紫外线之于皮肤黑色素瘤,更高于吸烟之于肺癌,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致癌物质。而且不限于尿道上皮细胞癌,还发现与部分肝癌的发生相关,就是说,马兜铃酸可能是一种多组织细胞强致癌物质。
研究者还指出,虽然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全面禁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但是危机远远没有结束,因为只要是曾经暴露于这种强致癌性物质的人群,都有可能发生尿道上皮细胞癌,甚至肝癌的可能。
这一次,中国再显特色,而特立独行于全世界之外。那么,作为特色中国的民众,我们能做什么呢?除了自己、家人以及告诉身边的人远离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以外,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呼吁全社会正视马兜铃酸问题,敦请当局全面废止一切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作为药用呢?
即便这一呼吁和敦请获得成功,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吗?没有,远远没有。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当局的中医药政策。反中医运动在我国已经延续百年,傅斯年先生更是把所谓中西医之争视为“最令人断气的事情”,现状如何呢?就是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今年更有消息称国家要通过“中医药保护法”,通过立法形式来干预科学之争,再次突显中国特色内涵之博大精深。
这里,我们暂且搁置所谓中西医之争,单纯讨论中药问题。近年来,当局,把中药列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大力支持和发展。结果,无以数计的、无效甚至有害的各色中成药占据了整个医药市场超过4成份额,造成原本拮据的国家卫生保健费用和老百姓治病救命费用的巨大浪费。
更为严重的是,除上述马兜铃酸事件,仅仅近1、2年中药重金属毒性和超标事件、乌头碱毒性事件、槟榔致癌事件屡有发生,而更多的中成药不良反应,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那么,最根本的问题处在哪里呢?那就是药物标准问题。
什么是药物?按照现代医学理论,用于人体的药物必须是化学结构明确,成分明确、单一、纯净,作用机制、毒副作用明确,经过临床试验和应用证明有效安全的物质(当然,也可以由2种或者几种复合上述要求的化学物质组成复方制剂)。这一点也可以从现代药物的研发流程得到证实,方舟子先生的《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对此作出全面而通俗的说明。
反观中药,现代药物的多个明确在中药几乎全为“尚未明确”,有效性和安全性更没有经过严格体外、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中药的标准甚至不如FDA有关食品补充剂标准。
在美国和世界多数国家,中草药被列入食品补充剂范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不需要经过严格检验和验证,只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现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是,同时不准许宣称有任何疗效,来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07年以前,甚至可以允许产品标签不注明所含成分和剂量,也允许含有一定污染成分。年,FDA修正的新规则明确要求必须标注所含成分和剂量。即便如此,仍有专家认为,这仍不能解决食品补充剂的安全性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问题。因为,新的规则没有要求食品补充剂所含成分与其他药物、食品、草药和补充剂所含成分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健康带来的影响。
而这些,在中药都是讳莫如深的问题。
一直以来,一些所谓中医药专家和中医粉总以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所谓“千年验证”来胡搅蛮缠。而马兜铃酸事件的主角之一马兜铃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马兜铃英文名“Aristolochia”,有可以分解为““Aristo+lochia”,希腊文原意是“最好的”+“分娩”,而其花的形状酷似子宫,因而认为它有助于分娩,被作为一种助产用药。古罗马也有作为蛇伤解毒药的记载。也就是说,马兜铃在欧洲的记载和应用超过了年,远远早于中医,而马兜铃酸肾病也是首先在欧洲发现并得到研究确认的。世界各传统医学一直以来也同样是以草药作为主要治疗药物,直到现代医学发展起来,草药作为药物已经被彻底摒弃。这足以说明草药并非中国的什么“伟大宝库”,只应该是历史遗迹,“千年验证”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这次由台湾、美国、新加坡科学家完成的研究表明,马兜铃酸是一种强致癌物,而且可能导致多系统组织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当局和SFDA对于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和数以百计的中成药如何处置?我们更要问,目前所有在使用的中药,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其中还有多少尚未发现的、潜在的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的“马兜铃酸”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医药问题呢?请最高当局、委计委、和SFDA给民众一个回答。
挣脱枷锁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