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精诚君
防风,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用。
防风,顾名思义,就是说它有防风祛风邪的功能。中医自古以来就将防风视为发表散风之良药。它既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又可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状。
至今,河南有些地方称之为“春天之药”,每到立春时节起都要备几剂防风通圣散,全家服用可防春日之温热病。故有“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之称,这句话说明了防风通圣散用途之广,集防与治于一体。该方出之金代名医刘完素《宣明论方》。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由于该方卓越的临床疗效,并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攻邪派用此方治疗面肿风,配汗、下、吐之法治高年暴发狂症。
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1.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2.防风一药,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
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却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1.《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2.《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3.《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
4.《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
5.《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
6.《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
7.《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
8.《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
9.《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
10.《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发痉、阴虚火旺者慎用。
1.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以三味熬取浓汁,次下蕤仁膏,日点。(孙氏《集效方》)
2.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
3.小便淋涩:三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荆楚春播人。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白癜风治愈要多久初期白癫疯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