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
相比小肠,作为消化系统的末端的大肠,
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无规律的作息、工作日一顿速食午餐、
周末无节制地胡吃海塞,
都让大肠不堪重负。
近年来,中国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升高。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三。
大肠癌各部位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男女之比为1.65∶1。
国内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较欧美要提前10年,青年癌症患者中大肠癌占23.7%。
医生一个动作,发现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直肠指检是直肠癌主要的筛查方法,因为大肠癌中70%~75%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直肠指检一般能了解距肛门8厘米范围内的病变。
然而体检时,很多人因难为情而在“肛门检查”一栏写了放弃,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即使毫无症状,40岁以上人群也应每年进行一次直肠指检。
对于结肠癌的检测,肠镜是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方式。
通过肠镜不但可以清楚地发现肠道病变,还可通过镜下切除等手段对肠道病变直接摘除和检测看看是良性还是癌性,是结肠癌早期预防中无法替代的主要手段。
大肠癌4种早期征兆
在大肠癌中,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多表现为便血和肠梗阻,较易引起人们重视;而盲肠和升结肠癌多表现为贫血,人们对此缺少意识,容易延误诊断时间。
建议出现以下几医院检查: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突然每天大便3~4次,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最近变细了。
便血这是大肠癌最早、最常见的表现。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贻误了确诊时机。
腹痛部分病人以不确定位置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有些病人仅感到腹部不适或有腹胀感。
当大肠癌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明显腹部绞痛。
贫血老年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胃癌或大肠癌的可能性。
预防大肠癌从"口"做起
多数研究认为,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与高脂肪饮食和运动不足等生活方式的改变相关。
美国癌症协会(ACS)、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为预防大肠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改进饮食习惯
积极防治肠道疾病
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
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定期检查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
END
来源:生命时报
图文据网络,侵删
猜你喜欢
?中央发话,这些人的待遇要提高!快看看有没有你
?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中央深改组开会定了这些事!
?这儿疼千万别当骨科病,心跳随时可能停!35岁后互相提醒
?肠胃不好,这些食物千万别吃?这篇文章教你怎么“吃”掉胃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