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药市销售淡季影响,近三四个月来江西粉防己走动迟缓,行情低迷并伴有小幅下滑,时下市场带皮统货售价70元,去皮统货76元。粉防己虽为野生资源,但受需求拉动不足,及库存尚丰影响,笔者对其后期走势简析,以下笔者简单盘点下防己当前的供需情况。
粉防己,纯野生药材,由于粉防己根系发达,生长在一米深以下的地层中,耐干、耐旱,但由于深层的土壤养分不足,所以生长周期长,一般粉防己要在地下生长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可挖出供药用,因此资源还是野生供应全国。野生资源是越挖越少,越少越挖,所以那些没有家种成功的野生药材由于资源逐年稀缺长线都是看好的,防己也不例外,因此笔者看好防己后市。
首先,粉防己虽然被过度采挖,资源逐年减少,而且生长年限很长,其植株的生长速度赶不上采挖速度,破坏性采挖资源很难恢复。但是,资源并未到枯竭地步,笔者也多次和当地药商交流,就拿江西吉安泰和县为例,当地一年的产出量在吨以上。虽然说资源不断从近山向深山转移,但资源并未到枯竭地步,价格低了,药农不愿意进山采挖。现在产区好货不多,因为好货走的差不多了,外地药商来都是找好货的,才导致产区待售的货源质量差,并不能说明其资源枯竭。
从前,一个采挖粉防己的能手一天能挖鲜货30公斤,现在一人一天采挖量在5-10公斤左右,也侧面反映主产区资源的一个萎缩,也说明其实挖粉防己并不比外出打工能多赚多少钱,而且比外出打工辛苦许多,一般青壮年更愿意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老弱妇孺对于一天能挖多少药其实并不太在意(由于该品根系发达老弱妇孺也几乎挖不了什么量),只要能在家发挥余热就是一件幸事,但如果鲜货价格疯涨到40元一公斤,估计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也回家挖药了,那些还未开发的区域也会被开发出现,产量就逐渐上来了价格也会逐渐回调。
其次,此品种虽然疗效被逐渐开发,但总体来说还算是小品种,药用量并不大,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需求量上升到-吨之间,因此除非有新的疗效被开发出来,新药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用量才会大幅增加。上面笔者提到的江西一个县的产量基本就能占到全部产量50%以上,而且库存很多集中在产地并未得到实质消化,经过这么多年药材起起伏伏,加上年药市环境大好,很多药商都从中赚了钱,当地药农也有了一定的风险抵抗能力,一定的老存库也是这个品种很难疯狂的原因之一。
再次,笔者联系当地多位经营商,他们都说今年防己产地走动一直比较疲软,少有大货交易,主要靠一家北方药厂不断购货消化库存,而且近两年每年购货量都比较大,具体是刚性需求还是像某企业一样行为就不得而知。
粉防己有着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的功效,但无论是饮片还是中成药,在整个药品配方里占的比重均不大,对整个方子成本的影响也不大;防己属于小品种,整体年需求量不大,以防己为原料的药品主要有:国药集团中联药业的防己关节丸、浙江康恩贝生物制药、江西金芙蓉药业和南开允公药业的汉防己甲素、海南制药和江西银涛药业的汉防己甲素注射液、浙江众益制药和北海阳光药业的汉防己甲素片等产品。所以,疲软的需求,是导致防己行情下滑、走动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粉防己原主产于江西(景德镇、吉安、新余和鹰潭中北部)、安徽以及湖北等地,受前几年价高刺激,农民采挖积极性较大造成附近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该品野生资源一旦遭遇破坏,短期内很难恢复生产。适宜防己生长的地区很多,若价格上涨到一定高度,会刺激新产区的采挖,这样一来,产量还是会增加;目前防己已经开始从近山向深山转移、从老产区转移到新产区,包括江西南昌和上饶、皖南地区、武夷山地区和湖南部分地区都有新资源采挖,加之原有库存暂时未得到真正消耗,所以笔者认为,防己短期内行情难以大幅攀升。目前防己资源有限性和采挖成本上升的价值回归、是市场供需矛盾产生的结果,防己长期走势仍会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