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及其类方

相关条文:

金匮要略2痉湿暍

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5中风历节

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金匮要略12痰饮咳嗽

24、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历黄丸主之。

金匮要略14水气病

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附方《外台》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防己类方:

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炒甘草半两,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生姜四片,大枣一枚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防己地黄汤: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一分,生地黄两斤

木防己汤: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己椒历黄丸:防己、椒目、葶苈、大黄各一两

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防己: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名医别录》:味苦,温,无毒。主治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观仲景使用防己均治疗痰饮、水湿一类的疾病,结合名医别录谓之治水肿、风肿,《药征》直谓:防己主治水也。

关于其性,本经谓平,主治热气,结合后世经验,应属苦寒之品。除邪,乃治疗实证为主疾病。寒热虚实已明,病位较难理解。防己主治风寒温疟,中风,通腠理,金匮治疗风水、皮水,乃走表也;又治膈间支饮、肠间水气,谓其利大小便,乃治里也。

《本草乘雅》:防,防御;己,己土。此得水用,不令土有少犯,然性流离解散,当善驭之,则为通剂之巨擘。

防己乃把中焦水饮从上下、四周向外驱除,故能治表里也,关键在于其配伍。

后世多将防己用于治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认为防己走下焦;李东垣曰:本草十剂云: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通其滞塞。且认为防己走血分,气分则不能用。防己黄芪汤亦谓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而黄煌在药证里直接说治疗下肢水肿。

其实这样则局限了防己的作用,金匮也不止治疗下肢水肿。刚说防己能治表里,其性可与桂枝对比,桂枝偏温,由里及表,走上为主,偏走气分,防己亦由里及表,走下为主,偏走血分,其搭配桂枝组成防己茯苓汤走表上,治疗四肢肿;搭配白术组成防己黄芪汤走表下,治疗腰以下肿、木防己汤治疗膈间水饮;搭配大黄、葶苈走里下治疗肠间水饮。

还有一关键,防己走血分为主,读木防己汤条文可明,现多用其治疗充血性心衰、肺源性心脏病;与桂枝相伍达到内调气血、外和营卫的作用。所以防己治疗的水邪,多伴有血脉不利,类似现代医学的血管内渗透压的问题,患者应多伴有面色偏黑,肌肤甲错隐见血筋,或者伴有关节不利的情况。《温病条辨》有加减木防己汤治疗湿痹,多将防己配伍祛湿热之品治疗湿热痹。

其中防己地黄汤,治疗如狂病,古人的认识此病亦外来风邪,且有津血分的不足虚热,故以地黄治本,配以防己、桂枝、防风少量走表驱邪,且能将地黄之津液带之全身,达到辛以润之。黄仕沛多将其治疗肢体抽动、面部痉挛、抖动等疾病。(阴虚风动又有血脉不利,查体局部颜色及触诊)

防己类方方证(黄煌)

防己黄芪汤: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防己茯苓汤:可看作防己黄芪汤与苓桂剂合方。

木防己汤:1、颜面黧黑、或紫暗、或两颧暗红。2、喘息、动悸,呼吸急促,心下痞坚,气短乏力或口舌干燥,多饮,腹满,甚至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

3、舌质红,苔少乏津,脉沉紧。

赞赏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作用
中医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yz/1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