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也含马兜铃酸中药还能放心吃吗

首发:11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聪、鲍晓菁

前不久,一篇关于马兜铃酸的重磅论文,登上了美国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封面。论文称,在中成药里广泛存在的马兜铃酸成分与肝癌有关。

结论一出,随即引发舆论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一份含马兜铃属药材的药品名单在网络热传,个别自媒体称“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是导致中国人肝癌高发的罪魁祸首”的文章,也在朋友圈刷屏。

那么,马兜铃酸真的会导致肝癌吗?含马兜铃酸的药是否都不能吃了?我们的传统中药又是否安全?

“一种草药的黑暗面”

马兜铃酸有可能导致肝癌?

引发舆论风波的论文《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的肝癌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广泛相关》,10月中旬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杂志。杂志编辑以“一种草药的黑暗面”为题推荐了这篇论文。

研究者通过对肝癌样本的测序分析,发现来自中国台湾的98个样本中,78%的患者肝癌基因中带有马兜铃酸特有的“基因突变指纹”。此外,越南26个样本中19%含马兜铃酸“指纹”,其他东南亚国家的9个样本中56%有马兜铃酸“指纹”。

基于对全世界共计多个肝癌样本的分析,研究人员认为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存在“决定性关联”。研究人员指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在亚洲尤其中国台湾被广泛使用,但并没有直接说马兜铃酸是当地肝癌高发的原因。

针对《科学—转化医学》这篇论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回应称,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我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詹思延也表示,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这篇论文指出的“决定性关联”并不能证明马兜铃酸和肝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关联’和‘因果’是两个概念,如果要证实二者的因果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包括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的前瞻性或历史性队列研究,并采用病因推断准则进行因果推断。

“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假设的链条,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詹思延说。

马兜铃酸中药服用者上亿

如何正确认识马兜铃酸毒性?

随着“马兜铃酸可能致癌”风波不断发酵,一份“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已上市中成药品种名单”开始在朋友圈疯传,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常用药赫然在列。

有专家指出,藿香正气口服液中有一味厚朴,而厚朴作为一味含马兜铃酸的药材,正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非处方中成药中。据估算,我国约1亿人曾服用过此药。

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证实,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

有网友在新闻跟帖中询问:“难道名单上的这些药都不能吃了?”

专家就此指出,首先,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其次,不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都含马兜铃酸;再次,我国已调整药材使用部位,将马兜铃科植物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根和根茎几乎不含马兜铃酸。

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指出,除调整药用部位外,我国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以及明确安全警示,对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口服中成药品种严格按处方药管理。采取上述措施后,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不过,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注意含马兜铃属药品的肾毒性、致癌性的风险。任何药品都不能大剂量、长时间服用。

中药弊利之争再入风口

我们的中药是否安全?

马兜铃酸曾两次引起对中医药的争论。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比利时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减肥药导致女性肾损害,被称为“中草药肾病”,引起世界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jg/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