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肝,你都知道哪些

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多数患者较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疾病逐渐进展可出现明显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还有睡眠差等。

主要病因

(1)病毒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抵抗力强,极少量的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进入人体,可以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主要的传染源。

(2)母婴传播

儿童以母婴传播为主,多发生在围生期,通过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母亲的病毒水平越高,新生儿感染风险越高。

(3)血液、体液及性接触传播

·

成人有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史、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应用免疫抑制剂、接触乙型肝炎病人血液及体液者均有较高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

·

乙型肝炎病毒可经破损的皮肤及黏膜传播,如修足、纹身、扎耳洞、医务人员工作中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

与乙型肝炎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多个性伴侣者、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危险性高。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亲是家庭聚集的主体,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母亲可将此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血液、体液及性传播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乙型肝炎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都可传染此病。

好发人群

·婴幼儿出生时不具有来自母体的先天性乙肝表面抗体,普遍易感,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婴幼儿好发。

·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者需长期输入血制品(凝血因子)。

·不洁注射者,如注射吸毒、共用针头、扎耳洞。

·家庭成员为乙型肝炎感染者。

·多个性伴侣者

·接触血液及体液的医务工作者。

早期筛查

对于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宜及早筛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HBsAg、抗HBs_,若HBsAg阴性,抗HBs<10IU/ml,需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接种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的措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母亲应进行母婴阻断,其分娩的新生儿需及时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对于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人群也需及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温馨提示您:

乙肝五项检测

-转

乙肝疫苗接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jg/7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