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用什么中药 https://m.39.net/disease/mipso_4790119.html岳美中撰,岳沛芬整理肾炎这个病名,是西医孛来忒氏于年开始命名的。在我们中国书籍里,虽没有这种病名,但是对于肾炎的症状和疗法,均有详尽的记述。我们根据历代医学的经验,来进行对于本病的治疗,从年6月开始,截至年3月底,前后共治疗41例。其中记载较为详细,便于分析与繼续观察后果的有24例。仅就以上情况,做出如下的初步总结。在总结报告以前,需要扼要的谈一谈祖国医学对本病认识的概况,及治疗法则的依据和采用的方制与药物。一、祖国医学对于肾炎病理病因的认识中医虽没有肾炎的名称,但在古昔医籍里有比较详细的证状记载,如:“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劲脉动,时欬,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灵枢?水胀》篇)“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日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附肿,本之于肾,名日风水,所谓玄府者,汗孔也。”(《素问?水热穴论》)“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日水。”(张仲景《金匮要略》)从《内经》与仲景的记载上看,古人认为水肿的原因,是诱发于外感的,所以多先论风水。這一点在《金匮?水气》篇的用药上也可以看出,因为通论治法中虽有云“可下之”,有云“当利小便”,有云“当发汗”,但只举出发汗之方剂最多。全篇共11方,有麻黄的6方,有桂枝的3方,都是发汗解表之剂,而防己黄芪汤虽无麻黄、桂枝,却仍是治风水在表的专剂。现在急性肾炎已经知道多有诱发于外感者,而慢性肾炎亦多有由外感而复发者。古人之所谓风水,可能近似今日之急性肾炎疾患,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医对于水肿病认识是发展的,后世的看法,比内经与仲景更具体化了一些,且有新的发现。如:“阳水先肿上体肩膊、手三阳经,阴水先肿下体腰腹、髀跗、足三阴经,故男从脚下脚起,女从头上肿起,为逆。”(李梃《医学入门》)“阴阳虚实不可不辨。大概阳证必热,热者多实;阴证必寒,寒者多虚。先肿于内而后肿于外者为实,先肿于外而后肿于里者为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为实,小便清白,大便泻为虚。滑数有力为实,弦浮微细为虚(《指脉言》)。色红气粗为实,色瘁声短为虚。凡诸实,或六淫外客,或饮食内伤。阳邪急速,其至必暴,每成于数日之间。若是虚证,或情志多劳,或酒色过度,日积月累,其来有渐,每成于经月之后。”(李中梓《医宗必读》)二、祖国医学对于肾炎的治疗法则古人对于水肿,不仅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且规定出具体而又有效的办法。如:“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素问?汤液醪醴论》)“肿在身半以上者发汗,肿在身半以下者利小便。水病目下有卧蚕,面日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沈沉绝者,可下之。”(张仲景《金匮要略》)“平治权衡”,是察脉之浮沉表里。“去菀陈莝”,是掃除陈腐的障得物。“开鬼门”,鬼门是汗腺,开鬼门即发汗。“洁净府”,净府是膀胱,洁净府即利小便。张仲景对于治疗这个病在发汗和小便方面,更具体化了,且又添出下法,开辟了后人对阳水用下法的途径。又如:“水肿因脾虚不能利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自能健运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非五苓、神祐之行水也。宜补中行湿利小使,切不可下,宜二陈加白术、人参、苍术为主。二陈治湿,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丹溪心法》)“余于此证,察其实者,直清陽明,反掌收功。苟涉虚者,温补脾肾,渐次康复。其有不大实亦不大虚者,先以清利见功,继以补中调摄。又有标实而本虚者,泻之不可,补之无功,极为危险。”(李中梓《医宗必读》以上这些治法,是于仲景发汗和小便与下法之外,又立出补脾温肾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辯证施治,这对水肿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三、临床常用的治法和方剂我们在23个月内,对于肾炎疾患,是根据历代文献所留传下来的理论和治法施以治疗的。但所接受的患者,大都是慢性肾炎,长期浮肿不消,间有严重性腹水者,一般都体力衰弱,所以在临床上,只有采取了古人所谓“补脾温肾”的治法。在方剂方面,采用成方很多,在我们初步试验能够收到效果的,有12个方。但也有因为病情错综原因复杂而根据现状另行疏方的。兹分别说明如下:1.水肿属于实性的共二例一例是因患扁桃体炎而致水肿,浮肿常在身半以上,时伴有咳嗽。疏方用茅根、白通草、滑石粉,以清热利水;用牛蒡子、马兜铃、苦杏仁、象贝母,以宜肺止咳;更以祛温的金银花利湿的赤小豆煎水代茶,频频饮服。结果,小便多,浮肿消退。但有时因外感而扁桃体发炎,引起水肿复发。一例是肾炎兼有肝脾肿大的。以小柴胡汤去甘草,将大枣量增至30枚,送服子龙丸五粒,一日二次,连服五日,停二日再续服。接:子龙九即控涎丹,用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末,制成蜜丸。是逐水峻剂,能消周身水肿,对肝硬化腹水亦能消除,惟多服久服,损伤病人的元气。這里用小柴胡汤送服的取义,是因它能疏肝导滞,帮助消灭肝脾的肿大。去甘草者、因它与甘遂、大戟相反;加大枣量至30枚者,是仿仲景十枣汤之义,以大枣送服甘遂等峻泻之药。因大枣不但能摄持胃中津液,使患者不致因泻下受伤,而且能缓和泻药的下趋之势,使它紆迥于中焦,以奏缓下消肿之效。该患者服后仅觉心下稍有不适感,大便稍稀,次数只増加一二次。服到十剂后,自诉心下松快,小便量增多,无不良反应。2.水肿(虚性)兼高度贫血的二例一例男性,有严重的腹水,其贫血程度据检査所得,红血球最低万,血色素10.5克。服补脾温肾利水等方剂均无效;投以八珍汤后,很迅速地腹水消退,贫血也逐渐好转。经再检查,红血球万,血色素13.7克。一例女性,面部肢体均浮肿,贫血,据检査红血球最低万,血色素6~8克。服其他消肿药无效,改用八珍汤,浮肿消退,精神好转,检查红血球万,血色素9.1克。但查肾功能太坏,血压持续性增高,在症状及血液各方面虽见好转,而实际上仍未痊愈。根据这两个病例,具有气血双疗功能的八珍汤方剂,应用到水肿兼贫血的患者,可取到比较满意的疗效。3.尿毒症三例内一例女性,24岁,系高血压脑病。具体情况见后面所举典型病例一。一例男性,系閻效然大夫所诊治,详见后面典型病例二。另一例男性,由于慢性尿毒症而死4.水肿属于牌虚的四例有用外台茯苓饮者(王焘《外台秘要》方。适应证:心下有停痰宿水,致肢体浮肿者);有用实脾饮者(严用和《济生方》。适应证:身重懒食,肢体浮肿,口中不和,二便不实);有用香砂六君子汤老(《和剂局方》。适应症:气虚停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发生肿症者)。均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投以方药,结果,都收到利水消肿的效验。5.水肿属于肾弱的六例主要症状,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有的有腹水,服其他利水药无效,予以济生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偏于肾气虚寒的用肾气丸),一切症状均好转,尿蛋白也有趋于消失的?但不巩固。6.水肿属于脾肾两虚的七例有用加味五皮饮者(采用澹寮方。赤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橘皮、生姜皮。下元虚寒者,加盔沉香,为末,冲服七八分,瑶桂二钱至一两,酌加干姜。湿盛者加苍术、薏苡仁;有风加防风、荆芥;脚肿加五加皮、木瓜、防己。不服水土,入胃苓汤);有用肾炎有效汤方者(黄省三先生方。云茯苓六钱,泽瀉四钱,猪苓四钱,白芍药三钱,法半夏三钱,川厚朴二钱半,川积売二钱半,陈橘皮六分,生甘草三分)。适应证:血管球性肾炎(急性型或慢性型),真性或类脂性肾变性。我们遇到患者体质衰弱的,有时加入黄芪。这个方剂在临床实际上有效率比较高。亦有用淡虾散的(民間验方。用淡水虾较大者,每三枚为一剂。制法:取淡水虾三枚,在每一枚虾的腹部安置砂仁、白蔻各一枚,用线扎住,放新瓦上焙干,轧细,用热黄酒冲服。忌食盐酱腥荤及黄米食饵)。此方能利小便,但在小便量増多浮肿见消后,须用黄芪粥(即黄芪一两,糯米二两,煮粥食之)或济生肾气丸常服,以补气或温肾,使体力恢复,才不致有复发之虞。一般看来,中医对治疗慢性肾炎,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于退水方面,多数有效。惟据化验检査尿蛋白多数不见消失,有一二例服黄芪粥或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后,尿蛋白减少或竟至消失者,但病例太少,不敢肯定其疗效。此外,肾功能也少有恢复,这在病人根本上还存在着复发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