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B型题第82—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X型题第—题,每小题2分,共分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中药学约占13%,方剂学约占13%,共约78分。
本节笔记对照考纲内容:
6.下列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注意:备考笔记中有关中药及药性的相关内容,仅供学术探讨与备考复习,中药并非无毒副作用,合理运用中医处方要遵循“合理的中医学辨证”这个前提,请不要自行验药,一切要遵医嘱。
(一)秦艽
1、药性:
味辛、苦,性平。
2、功效:
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的作用。
3、主治病证:
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4、常用配伍:
秦艽配伍鳖甲:秦艽祛风除湿乃风药之润剂,并能清热退蒸;鳖甲滋阴清热、软坚散结。二者伍用,共奏滋阴清热除蒸之功效,用于治疗骨蒸、潮热、盗汗等证因阴虚所致者。
秦艽配伍柴胡、知母、甘草:秦艽清退虚热;柴胡辛凉透热;知母清热滋阴;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四药合用,有清透虚热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等症。
秦艽配伍防风:秦艽苦辛性平入肝经,为风药中之润剂,有祛风除湿、舒筋止痛之功;防风辛甘微温,为祛风通用之品,有疏风胜湿止痛之效。二者合用,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之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者。
秦艽配伍防己、知母、忍冬藤:秦艽祛风清热除湿、舒筋活血;防己祛风湿、止痹痛;知母清热除烦;忍冬藤祛风清热、除湿止痛。四药伍用,有祛风除湿清热、舒筋活络、蠲痹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热所引起之肢体痹证、发热、关节肿胀疼痛等。
5、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6、使用注意:
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忌服。
《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勿服。
《本草汇言》:凡病阴虚血燥,精竭髓衰之证,非配大剂滋养药不可。
《本草从新》:大便滑者忌用。
7、秦艽与防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防己: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共同点:祛风湿、止痛:风湿热痹。
不同点:
秦艽:质润,风药润剂。兼舒筋络(新久、上下、寒热均可,尤宜热痹)
通络止痛:中风不遂
退虚热:骨蒸潮热,疳积发热。虚热要药
清湿热:湿热黄疸
防己:热痹要药
利水消肿:水肿、脚气
清热燥湿:湿疹疮毒
品种:
汉防己(粉防己):利水消肿强;症偏下部,湿重于风。
木防己(广防己):祛风止痛强;症偏上部,风重于湿。
(二)防己
1、药性:
味辛、苦,性寒。
2、功效:
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3、主治病证:
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4、常用配伍:
用治风湿痹证。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常与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温病条辨》)
用于治风寒湿痹,四肢挛急:与麻黄、肉桂、茯苓等同用,如防己饮。(《圣济总录》)
用于治水肿,腹水,小便不利,脚气: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常与黄芪、白术、甘草等配伍,用于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如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用于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与茯苓、黄芪、桂枝等同用,如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
用于治湿热腹胀水肿:与椒目、葶苈子、大黄合用,即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用于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与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
5、用法用量:
煎服,5-10g。
6、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及阴虚无湿热者忌用。
(三)桑寄生
1、药性:
味苦、甘,性平。
2、功效:
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作用。
3、主治病证: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4、常用配伍: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症。本品既能祛除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对风湿痹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最为适宜,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等症。本品药性平和,专入肝肾,为补益肝肾要药,故对老人体虚、妇女经多带下而肝肾不足、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者亦每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
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症。本品有补肝肾而兼养血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虚亏、冲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
5、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入散剂、浸酒或捣汁服。
6、使用注意:
应用桑寄生者,部分病例因头昏、目眩而停药;也见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口干等症状,但不影响治疗。服用柿寄生的部分病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区疼痛,少数病人有肝肿大、厌食、短时间的期外收缩及窦性心动过缓。
7、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桑寄生与五加皮的异同
相同点:均能祛风湿、补肝肾。
不同点:桑寄生主要养血而补肝益肾,治血虚兼有风湿者,还能固冲任安胎;
五加皮则补肝肾力较强,又治肝肾亏虚之小儿行迟,还能利水,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四)五加皮
1、药性:
味辛、苦,性温。
2、功效:
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的作用。
3、主治病证:
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4、常用配伍:
《本草纲目》:新一。男女诸风,产后风尤妙。铁线草根五钱,五加皮一两,防风二钱。为末。以乌骨鸡一斤重者,水内淹死,去毛肠,砍作肉松,入药剁匀,下麻油些少,炒黄色,随人量入酒煮熟。先以排风藤煎浓汤,沐浴头身,乃饮酒食鸡,发出粘汗即愈。如不沐浴,必发出风丹,乃愈。(滑伯仁《撄宁心要》)
5、用法用量:
煎服,5~10g。
6、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