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之立春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古籍《群芳谱》有云:“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年立春时间:公历年2月4日早上5点28分,农历腊月十九。

气候特点:气温回升、大风降温

代表寓意:春季的开始

风俗食物:春饼、萝卜、春卷等

风俗活动:迎春、春游、鞭春牛、咬春等

节气养生:保护阳气、戒暴怒,情怀忧郁

三候: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

立春习俗

“咬春”吃春卷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立春养生六大原则1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如有违背,容易伤及肝。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所以,一定要注意“春捂”。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5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节令美食

安神枣麦粥

益气和血

养心安神

养胃健脾

原料:浮小麦50g,大枣25g,精选糯米g。

做法:浮小麦和糯米分别用清水淘洗干净,沥干备用;将大枣用清水洗净,备用。将浮小麦、大枣、糯米放入砂锅中,倒入饮用水用武火煮至水开。将火调小,煮至粥稠即可。

功效:具有益气和血、养心安神、养胃健脾的功效。此外,这道粥还能滋养脏腑,保护体内的阳气,预防春寒侵袭身体。

节令中药

春季养生,一般宜选用有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调达作用的中药,以顺应阳气升发的特性,做到温养阳气,升而不散,温而不热。常用的中药有制何首乌、生地黄、白芍、枸杞子、川芎、太子参、黄芪、芡实等。

中文学名:黄芪

别称: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人衔等

分布区域: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

药用价值

中药疗效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性味归经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药材选方

1、玉屏风散

2、防己黄芪汤

3、黄芪桂枝五物汤

4、补中益气汤

临床应用

1、高血压病

2、缺血性心脏病

3、急性肾小球肾炎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5、银屑病

6、糖尿病

7、慢性鼻炎

8、骨质疏松

配伍禁忌

黄耆-原植物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梳》:“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食用禁忌

1.如果是属于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炽盛的患者,那么千万不要服用黄芪泡水,因为这不仅不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反而会加重病情。这一类型的患者想要令身体恢复健康,那么就应该将黄连、大黄、败酱草以及栀子一起泡水服用,千万不能够选择黄芪。

2.如果是患有肺结核的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那么我们也是不建议单独使用黄芪泡水喝的,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搭配合适的中药。

3.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也是不能够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感冒发热的患者也别服用黄芪,这不利于身体退烧;

5.怀孕期间的女性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很有可能导致滑胎,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特别是孕晚期的准妈妈更是需要特别注意。孕妇如果不小心使用了黄芪,那么有可能导致体内的羊水减少,这样在分娩的时候产程就有可能增加,这增加了胎儿的危险。另外还有研究结果显示,服用黄芪之后会增加染色体畸形以及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对于将来孩子的身体以及智力发育造成损伤,所以正在备孕以及怀孕的女性服用黄芪都需要谨慎。

黄芪的这些食用禁忌一定注意,否则不但无法起到养生效果,反而会危害健康。

温馨提示:虽然立春了,但早晚温差大,请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jg/3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