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草药博大精深,功效广泛。我们都知道黄芪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且补气的效果最强,但是具体是补哪里的气呢?如果用黄芪煮水喝,是不是对身体有好处呢?
黄芪是一味中药,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的功效。可以治疗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慢性溃疡、体虚浮肿、身上疮疡久久不愈合等。其实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虚,那黄芪到底补得是哪的气呢?脾胃?肺?
人体除五脏外,还分为六腑,三焦就是六腑之一。三焦分为上、中、下三焦。把人的躯体分为三个部分,横膈以上的是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到肚脐的器官是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黄芪被称为补气之圣药,主要的功效是补中益气,也就是补得是中焦之气。主要有以下功效:
1.补脾胃之气
脾胃虚弱,就是平时我们总说的胃不好,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无力,可以和党参、山药、白术一起煮水喝,有强健脾胃的功效。
2.补气升提
气虚下陷、内脏下垂,比如常见的子宫脱垂、胃下垂等,可以用黄芪补齐升提。中医中有一个药方叫做补中益气汤,就是用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等配伍,可以身体下脱的脏器,补益人体中气。
3.补表气治虚汗
不经常流汗的人不知道汗流浃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般老人身体虚弱后,表虚不能自固,常常坐着就出汗,称为自汗。严重的人汗如雨下,汗出过多身体也没有力气。黄芪可以补气固表。
4.托毒排脓
补气,气升则可以排毒托脓外出。一般疮疡久久溃破不能愈合的人,是因为阳气虚弱。如果用黄芪与排脓药同用,可以补阳,帮助脓液排出体外,促进疮疡的愈合。
5.利水消肿
因为阳气不足导致的虚性水肿,通过补阳气可以消水肿。一般急性肾炎水肿、慢性肾炎水肿都可用黄芪补阳气利水肿。中药中有一方名为防己黄芪汤就是利水消肿的。
黄芪是补气作用很好的药,甚至还和当归一起起到快速补血的功效。中医有话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补血时加上补气的药可以提高补血的疗效。对于身体虚弱,肛门有垂坠感,四肢无力,少言懒语,食欲不佳,大便稀塘的人来说,经常用黄芪、党参、白术煮水喝,会有很好的效果。
据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保肝、利尿、抗衰老、降血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所以,症状与黄芪相对的人群,可以经常用黄芪泡水喝。身体容易上火、火热较重的人,不宜服用。
核心提示:
正信健康全网头条
医院激活空间
想了解更多内幕,长按下方百癜疯名医送白癜风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