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肥胖水肿又走样
腋下潮湿发黄臊气重
阴雨天气风湿关节痛
其实这些都是“水湿导致的浮肿”
引起的众多健康问题
点击收听课程
要点
“水湿导致的浮肿”引起的健康问题张仲景《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原文:
1、“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防己黄芪汤组成:防己12克,黄芪15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
熬法:将以上药打碎后,放入生姜4片,大枣一枚(建议三枚以上),然后入煎(这是一付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防己黄芪汤功能:风湿身重、出汗怕风、身体浮肿小便少或者下肢浮肿偏重、腰以下浮肿或头部出汗。现在多用于下肢浮肿、慢性肾炎水肿、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肥胖症、心脏性水肿、妊娠水肿、慢性荨麻疹水肿、狐臭等。
辩证要点:出汗多,头部汗多;怕风;腰以下浮肿;肌肉沉重;小便少。
防己黄芪汤加减调理健康问题:
1.狐臭:两腋下经常潮湿,一摸粘手,腋窝处衣服发黄,臊气甚浓。夏天严重。口淡,吃饭不香,身体皮肤潮湿而懒惰,大便溏稀,身体容易肥胖。
分析:脾虚湿重、表虚导致湿着,聚而发味。
方法:健脾祛湿,提升表阳。
防己黄芪汤加减:汉防己30克,生黄芪60克,炒白术30克,生苍术15克,茯苓皮30克,茯苓15克,人参10克,干姜10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泽泻20克,车前子12克、车前草12克,生甘草6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温馨提示:有狐臭的人因为湿气重,表虚,所以容易衰老,长皱纹长斑发质差掉头发。
2、肥胖症
症状:身体肥胖,多汗,少气,无故就发胖,四肢沉重,脑袋昏庸,食欲不振,整日困倦、大便溏稀,体虚无力,容易感冒。舌体胖淡,舌边齿痕明显,舌苔白腻。
分析:痰湿重、内外皆有湿气。
解决方法:健脾祛湿、消痰实表。
防己黄芪汤加减:汉防己60克,黄芪60克,炒白术30克,苍术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焦山楂20克,茵陈蒿20克,甘草6克,陈皮1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身上容易淤青加丹参30克、怕冷加制附子6克。
3、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症状:下肢沉重,腿部浮肿,足跟痛,汗出怕风,脉浮,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尿蛋白和红白细胞均异常。
分析:脾虚水湿重,表虚不固。
解决方法:健脾祛湿、益气固表。
防己黄芪汤加减:汉防己18克,生黄芪24克,白术9克,炙甘草9克,大枣4枚(剪开)生姜9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连服服用半年。指标全部正常后,用:黄芪30克,白芍12克,桂枝9克,茯苓24克,来善后。健脾益气,养护肝阴,防止复发。
4、大腿内侧疼痛兼风湿性关节炎
症状:面色苍白、身体浮肿、大腿内侧疼痛、下肢关节疼痛、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皮肤常有麻木感、口淡不渴、怕冷、舌苔白腻。西医一般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分析:湿邪留滞、阻碍气血。
防己黄芪汤和当归四逆汤:黄芪15克,汉防己9克,苍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制附子12克,木通12克,细辛3克,薏苡仁30克,秦艽9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5、皮肤本身水湿重同时外受风邪造成的荨麻疹
症状:晚上严重,容易出汗,饮食差,脾虚,大便糖稀,四肢沉重。
防己黄芪汤加减:防己60克,黄芪60克,炒白术15克,茯苓皮15克,姜衣6克(注:不可以用姜代替),甘草6克,白鲜皮12克,车前子12克,陈皮10克,大枣10枚。
注意:若方中有制附子,需要提前熬制制附子一个半小时,然后再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友情提示
中药材的熬制很讲究方法,先放和后放,加凉水还是热水,都是在熬制中使用!特别像制附子剧毒、阿胶需要打碎冲服、生姜、干姜还不是同一味药材。所以,刘老师建议大家熬药要咨询当地中药师,比较复杂的还是建议大家在药店熬制,切勿自己煎药服用,影响效果,延长病期哦!
往期课程,欢迎点击:
桃核承气汤
古经方黄连阿胶汤
古经方如何调理头晕
古经方茵陈蒿汤的神奇
常见妇科疾病如何调理
温馨提示:文中提供的古经方仅供读者参考、交流、如需使用,请先咨询当地中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