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公益救助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大家好,今天来说下古代“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的一剂名方升阳益胃汤。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药的来历,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学派创始人李东垣,是健脾胃、去痰湿、清湿热的经典良方,是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之一。
先来看一个病例
患者女,47岁,这个我印象深刻,因为来的时候是家人搀扶着来的,走的很慢,说话有气无力的。问诊后发现患者倦怠嗜睡,四肢无力,口苦咽干,食欲不振,消化不好,胸腹满闷,白带清稀,大便溏泻,小便次数多。另外患者常年咳嗽咳痰,怕冷畏寒,小腿经常性水肿,睡眠质量差、多梦。
综合辨证属于脾胃虚弱,导致湿热滞留中焦、脾阳不振。
她这种情况我直接给开的升阳益胃汤,能升清阳、健脾胃、去痰湿,调畅中焦,中焦通了,上焦和下焦水火相济,湿热去,气血畅,诸多不适自然就消了。果不其然,用药不到一周,她家人就打来电话说走路也不喘了,睡眠也正常了,工作也有劲儿了,连多年的咳嗽也不发作了,听到这样的结果我很是欣喜。
看到没,这个方子是专治脾胃病的,而且是专治脾胃湿热。对症,效果自然奇佳!
上面这个是典型的脾胃病,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患者病例,正好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患者刘先生45岁,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反复发作4年,近一年来,双膝关节屈伸困难,每逢气候变化则疼痛钻骨,辗转不安,严重时步履不稳,需人搀扶。
现症:患者面黄消瘦,精神倦怠;双膝关节轻度浮肿,冷敷则舒;双下肢行走乏力,头晕口苦,饮食纳呆,懒言思睡,小便略黄,大便稀溏,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清阳不升,湿热下行。
拟升阳益胃汤化裁:黄芪、泡参、茯苓、白芍、牛膝、银花藤,独活、白术、防己,半夏、柴胡、全虫,黄连、炙甘草。2剂后双膝关节疼痛显著减轻,饮食略增,大便成形。守方加红花,1日1剂,半月后全身关节疼痛消失,膝关节浮肿消除,行走自如。
遂改用成药调理月余,随访至今,未有复发。
看着这里是不是你也会有疑问,这个人不是脾胃病吧,咋也能用这个方?其实这个患者,病源于脾胃虚弱,日久经脉失濡,络脉空虚,湿热之邪流窜经络,阻遏阳气,致中虚气馁,营卫不利而致痹。
升阳益胃汤扶正祛邪,升阳燥湿,加全虫钻透捜剔之功,重用牛膝强筋通络,且引诸药直达病所。防己易防风增强消肿祛湿之效,忍冬藤、红花通阳活血。诸药合用,持治以恒,清阳得升、湿热即除,故四年之疾霍然而愈。
所以呀,只要有清阳不升之证,即便不是脾胃病,也都可以用该方治疗。现代临床上,升阳益胃汤既用来治疗腹泻、胃炎、肠炎等疾病。
也用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顽固性不寐、胃下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低血压、胃癌术后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带下、眩晕、头痛、耳鸣等病症。
如果你也有脾胃相关的问题,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可以评论区留言。
好了,今天就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