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7745188.html
虚实之辨为中医“八纲辨证”之核心,仲景书中所言“六经”实来自“八纲”,故不能不认真学习、求索并加以临证体悟。今读此文,觉其不以主观断虚实,从腹证为抓手识别虚实,从具体临证解读虚实,对虚实的理解颇为透彻,故而分享给大家,紧要处后面做备注,以便研读。
原文如下(括号内为马培锋依据自己读书心得备注,只为说明问题,且参以己意,或对大家读书有启发,或给大家带来疑惑,……):
夫为医者,无一不言虚实。以羸弱者为虚,强健者为实,非医所论也,仅从外观之,不能辨其虚实(对今日的体质辨识有纠偏之功)。
医所谓虚实者,如《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所凑,胸满、腹满,心下、胁下痞硬之类,皆按之硬者(此处为腹诊求实证,以有无结聚的按之硬辨之),名为实,夫精气夺者,必虚。故病实者则正气虚衰(此处最为紧要,应深入理解虚实,无虚则邪不得独伤人!但治疗却不见得一定得补虚,而是依据症状表现的实或虚而施以攻邪或补正之法,后面有论述)。
医者治病,虽见正气虚,但邪气实者则先攻其邪气,邪去则正气自复。故《内经》又曰,“攻病以毒药,养精以谷肉果菜。”(思考今日之“养生保健”的药茶、药粥!)
但人有禀赋强弱,阴阳虚实,不可一例。故发汗、吐、下后,有变发诸证者,亦备其变(仲景书多以发汗、吐、下后的写法引出诸证,又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实示人临证要依据当下所现的症状论治,所谓发汗、吐、下,只能作为参考,不可不知)。但经汗、吐、下者,非为误也。何以言之?以汗、吐、下为攻邪之术,邪不独去,并伤津液,于是邪尚未全去,正气已先虚,以药不能应其变化之故。
对此,又在命名病证时,有以虚命之者,虽则以虚命之,其所指为正气虚,虽则以正气虚命名病证,但如后世所说,而以补虚之法不能治(深入理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古人认识发病的观点。真正临床治病还要根据患者患病以后所出现的症状反应,表现出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表或里,再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论治,选择适当的治疗方药,缓解现有症状,“治愈疾病”)。故只应完全随证处方,其言虚言实者,皆从诊察所得情况,命名病症,不可臆度(此处最为紧要,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这是仲景一书精髓所在,也即后世所谓“方证辨证”、“汤方辨证”,且莫主观臆断,闭门造车,推演病因)。
《金匮要略》云:“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此烦,虽犹邪气所致,但按心下濡而无物,以非实烦,故命之日“虚烦”。(此处为栀子豉汤的方证内容,明确提出“按之心下濡”,此是对后面“虚烦”中之“虚”的腹证描述,是腹证的按之濡、无抵抗。以此解“虚烦”中之“虚”,切合临证,从古至今,无此解读,可谓独到见解。此处也可参“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学习。)
又云:“虚者乃愈,实者三日复发。”(此出自木防己汤条,更以腹诊解“虚”对应前文“心下痞坚”之实,此腹诊家独到之处,解临证之惑于顷刻。附原文以便学习“虚实”:“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又:如能结合妇人产后篇小柴胡汤与大承气汤治疗产后便秘一起学习,则更能深入领会学习“虚”与“实”。)
此言虚实者,亦在于按之心下痞坚与否,审其情形而命之。
前述两条,一虚为病尚存,一虚为病乃愈。亦在于审其病证也。(依据方证条文具体情况,对比学习同一“虚”字所主,此又学习仲景书之大要!切莫脱离语境,单独说理!)
其它如命名虚劳者,亦与虚烦同例。病有外形不足,肌肉瘦削,颜面色薄,烦热,疲倦,名之曰虚劳,作为病证名称而已(看似过激,实则事实)。
然则如《医断》所说,疾病以实为最多,不可拘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说。
而论病证虚实时,亦据其按诊情况(仔细读,知以腹诊辨识虚实),审察其证情。
故栀子豉汤证以虚烦名之者,亦应以按诊腹证为准则。
既名之以虚烦,岂可再行攻下,不得以实邪烦躁为例。若误用攻下,则致害不能救。此乃至理明言。
华佗曰:“病虚烦有热者,与伤寒相似,然不恶寒,身不疼痛,故知非伤寒,不发汗,不头痛,脉不紧数,故知非里实,不可下之。如此内、外皆不可攻,然医若强攻之,遂损竭,必死。”(此内、外实仲景书之里、表与里证、表证,治法里证下之,表证发汗,皆攻邪祛病之大法。)
应用古方者,当知此意。
mpfdy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