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饮痰湿乃四大阴邪的区别治疗秘方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饮、痰、湿乃四大阴邪,随其潜伏之处不同,见症亦千变万化。若为其症状所惑,则万象纷纭,难以尽识;若识其根本,则能执简驭繁,知常达变。

  水饮症,其辨证要点在舌。凡a舌体异常胖大,或舌苔水滑欲滴者,必有水饮!遇此舌象,不论其症状如何,即当利水;水饮去则症状减。若妄加辨症,反舍近求远!

  水、饮、痰、湿有何区别?答:水饮痰湿,同出一源,但其形态及特性却有所不同。湿者,潮湿之气也,乃无形之邪。水、饮、痰乃有形之邪也!水与饮最为相近,常并称为水饮。痰与湿差异较大,多另当别论。

  湿者,散之如雾,聚之成痰。积水为饮,饮凝为痰。水清、饮稀、痰稠。

  水饮痰湿的形成,论及形态差异,可概括为:“从无形到有形、从弥漫到聚集、从清稀到浓稠”。

  水邪致病,可分为三类:水饮、水臌、水肿。

  水饮证的主症就是舌象。只要舌胖大苔水滑,不任是何病名,都按水饮论治。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

  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痰饮:脾主湿,肺主津;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肺不运,水湿流注胃肠,聚为痰饮。

  悬饮:水停胁下,咳则牵引胸胁作痛,或兼发热,此乃悬饮。即今之所谓“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水”之类。溢饮:水气行于四肢,手足浮肿无力,谓之溢饮。

  支饮:水饮停于胸膈、胃脘,如物支撑,以至心下坚满,咳逆不顺,谓之支饮。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泽泻汤主之。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水饮证方剂及运用

  、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水饮所生,多因脾虚不运,阳虚阴凝。方中用茯苓利水,是治其标;配合白术、甘草补脾,以绝水之源,乃治其本。桂枝温心阳,振胸阳,散寒凝,降逆气,用之可收以阳消阴,制水上泛之功。水停中焦,最易犯上,此乃心属火,水克火之故也!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可补心阳。桂枝在温阳之际,尚有降逆之功,故能实其上以制其下也。苓桂枣甘汤由“茯苓、桂枝、大枣、甘草”四味药组成。

  《伤寒论》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心阳随汗液外泄而受损,上虚不能制下,以致水气蠢蠢欲动,欲作奔豚。欲作者,将作而未作也;虽脐下悸动不安,但尚未见逆气上冲也。此证因汗多伤阳所致,故重在补心阳生津液,水当利但不宜太过也。大枣补脾而能生津,其性甘缓,以其配茯苓而用之,可利水而不伤津液也。

  苓桂姜甘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四味药组成。《伤寒伤》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水停中焦,阳气受阻,不达于四肢而手足厥冷,此病因在于水饮而非寒凝也。若不散其水饮而治肢体厥冷,治为不当。若水饮下注胃肠则生腹泻。此证水饮较甚,用生姜散水气。

  鉴别使用:白术、大枣皆能补脾。苓桂术甘汤用白术意在运脾利水,苓桂枣甘汤用大枣意在保津利水。苓桂姜甘汤重用生姜,意不在补,而在散。生姜辛烈,发散水气之力犹强。苓桂术甘汤重在治脾,苓桂姜甘汤重在治胃。此三方,看似雷同,但一味药之差别,其所治之病机并不同,经方组方之严谨精妙,令人叹服!

  、半夏麻黄丸·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麻黄丸:由半夏、麻黄各等份所组成,主治水饮内停,上凌于心,以致心下悸动之症。肺主通调水道,故用麻黄宣肺以行水,半夏和胃消痞而降逆,二药合用,一宣一降,共凑行气散饮之效。但麻黄过用,恐发越津气,故本方以丸剂小量,缓缓图之。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二味药组成。主治水饮停聚胃脘,上逆作呕之症。半夏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生姜散发水气,擅长止吐。半夏生姜合用,可消痰涎水饮,治心下逆满之症,且止吐之力甚强,乃止吐之祖方。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半夏汤重在降逆止呕,此方则重在利水。

  3、枳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枳术汤:由枳实、白术二味药组成。枳实消胀下气,白术运脾燥湿。主治脾胃虚弱,中焦不运,水饮内结,积于心下,以至胃脘膨胀坚实,甚则包块起伏,聂聂悸动之症。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阳虚阴凝,水气结于心下,以致心下坚满,腹大如鼓,或兼肢冷便溏之症。经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此方温阳散气,不利水而水自消。

  4、木防已汤:水饮停于胸膈,逆于心则心下坚满,逆于肺则咳喘倚息,泛于上则面目虚浮、面色黧黑。方用桂枝通阳散结,防已化水行饮。然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吐下之后,定无完气。故又用石膏以清郁热,人参以扶正气。

  5、停苈大枣泻肺汤:肺主津,主通调水道。若肺气失宣,津水不布,则聚而生饮,可致胸满、咳嗽,喘不得卧之症。方用停苈子泻肺平喘,大枣缓急保津,药只二味,却攻补兼施。

  6、十枣汤:水饮顽痰伏于体内隐僻之处,或积蓄日久,根深蒂固,非寻常之药所能攻克。十枣汤由大戟、芫花、甘遂组成,皆搜刮痰涎之峻猛之品,能涤荡五脏六腑。唯药力太猛,故以大枣煎汤送服,意在缓其药力,保存津液,务求祛邪而不伤正。

  7、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此症初粗看,似为表证,实则为水饮内停,太阳经气被阻,不能敷布肌表之故。利其水,太阳经气畅达于外则诸症自解。此证有四大症候:“颈强、发热、心下满痛,小便不利”,犹以“小便不利”为辨证关键。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此四大症候并非同时出现;当某些症状单独表现突出时,人常不识,故分别表述之:发热,舌苔水滑,心下微满,小便不利,此水饮内停、阳气外郁之故,当利其水,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8、五苓散:《伤寒论》7条“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脉浮而微热乃太阳经证;小便不利、渴而能饮乃水停膀胱之腑证。此证为太阳经·膀胱腑表里同时为病,用五苓散发汗兼利水,可表里双解。按《伤寒论》原意,五苓散证乃太阳经表邪不解,引起内腑气化不利以致水停膀胱之证,又称之为蓄水证。但在临床实践中,蓄水证往往已不兼表症。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太阳经气化不利,水不化津,则口渴;水气内蓄则少腹胀满、小便不利,故五苓散证的主要证候为:、小便不利,、少腹胀满,3、口渴欲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乃水饮内

  停以致太阳经气不利;五苓散证乃太阳经气不利以致水饮内停。二者病机正好相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证“心下满微痛”,显示水停中焦为主,专于利水。五苓散证乃水蓄膀胱、水停下焦之证,通阳并利水。水停中焦,胃脘多水,故不渴、恶饮;若饮水多,必心下悸,或心下满微痛,且往往小便通利。水停下焦,气化不利,津液不布,故口渴、欲饮,少腹急结,必小便不利。因此,是否口渴与是否小便不利,乃分辨水停中焦与水停下焦的关健。在第7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中,有“烦渴”一词,犹当重视。烦渴是异常口渴的意思,意味着五苓散证候群中,口渴一症比较明显。

文源:实践浅

精彩文章回顾

为什么我们总放不下改变别人的执念?

执着于解决问题,会让问题不断发生

女儿问“妈妈死了以后,我该怎么办?”妈妈写了一份《去世指南》,暖哭了……

内五行「木」-肝胆病

钟茂森《孝经简讲》(..3)

李辛:小孩身体越好越结实,发起烧来就越高(大人发烧也同样道理)

从中医的角度谈运动养生的方式

国医大师陆广莘:老了不要锻炼太多,吃药就是老三样

清晨吃碗神仙粥,胜任何补药!9岁中医心脏手术月痊愈

子宫肌瘤先治肝,两盒中药可消除

治头痛的良方:清上蠲痛汤

钟相根

每天练正坐:养胃、治腰痛、护膝关节

郭生白-大医传承一-8-排异本能系统与自主调节系统

自我,是客观世界的源头,若想改变命运,就去改变内心世界

南怀瑾:比“性交”快感高得多的“内触妙乐”

篇微小说,短到极致,却催人泪下

阿毗达摩轻松谈善心所(五)

加纳卡阿毗旺萨尊者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第十九讲: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通一切不善心所(无明、无惭、无愧、掉举)及贪心所

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学习分享-97

金匮要略对水饮论述(转载)

过敏、打鼾,皆与痰湿阴寒有关

徐文兵

很多怪病都是痰湿引发的,此文把痰湿说得一清二楚

痰解燥解:为何怪病多痰?何为外燥内燥温燥凉燥?

走进中医-痰饮和瘀血

唐云

必须知道:《金匮》中关于痰饮病的二十一方(收藏)

大师风范:刘渡舟讲痰饮病(中医课堂竟如此精彩)

怪病多痰:看国医大师如何治痰饮!

我用中医治好了昏迷年的植物人(附通窍活血汤,涤痰汤)

王四进经方讲座-88-劳伤解:气血;阳和汤:骨结核、骨肿瘤、炭疽病、痰核、淋巴结核;排脓汤;桂枝茯苓丸配吴茱萸汤

冠心病核心病机是“痰瘀滞虚”

爱吃肉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痰湿的?

很多怪病都是痰湿引发的,此文把痰湿说得一清二楚

给大家介绍个治痰湿的神药-竹沥达痰丸

痰多,最容易生怪病,这样做,能拔除痰根,和痰说再见!

二陈丸,虚不受补用它打底!胃肠不适,咳嗽痰多,用它改善

通鼻化痰解毒方治疗鼻咽癌

脂肪瘤神方(痰核/结节)

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从痰治

朱良春:痰注(结节病)的辨治(痰核/结节/脂肪瘤)

癌瘤皆由痰生-国医大师周岱翰辨治癌症经验

性早熟?中医从痰可化之

怪病多痰:看国医大师如何治痰饮!

倪海厦:七岁儿童痰迷心窍!

一动就出汗的人,多半都是痰湿重

痰、咳嗽、哮喘,肺部病的中药经方!

脑梗死=熄风、活血、化痰?葛根加半夏汤取效一则

中医带你看透—痰、瘀、毒与糖尿病肾病

“二陈丸”祛痰湿、清肠胃,夏天很需要!

因为痰湿,有个邪恶的说法是“广东无美女”

痰湿体质的症状及调理方法

中医带你看透—痰、瘀、毒与糖尿病肾病

人体8阴毒:汗、痰、水、尿、血、气、便、脂,如何排毒?

由痰论治虚证案例

国医大师李振华:疏肝健脾,清心豁痰治抑郁!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随喜打赏

长按上方赞赏码支持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7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