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1,来源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块根。
2,别名
汉防己、石蟾蜍、白木香、山乌龟。
3,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圆柱状,有时呈块状,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茎柔韧,圆柱形,有时稍扭曲,具细条纹,枝光滑无毛,基部稍带红色。叶互生,质薄较柔,叶柄盾状着生,长与叶片相等;叶片外形近圆形,先端锐尖,基部截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均被短柔毛,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小,雌雄异株,为头状的聚伞花序;雄花花萼4,肉质,三角状,基部楔形,外面被毛,花瓣4,略呈半圆形,边缘微向内弯,具爪,雄蕊4花药近圆形;雌花的花萼、花瓣与雄花同数,无退化雄蕊,心皮1,花柱3枚。核果球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4,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丘陵地带的草丛及灌木林的边缘。分布于江苏、安徽南部、浙江等地。
5,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纵剖为2~4瓣,晒干。
6,药材性状
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块状或块片状,常弯曲如结节状,长3~10厘米,直径1~6厘米。去栓皮的药材表面淡灰黄色,可见残留的黑褐色栓皮,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纵剖面浅灰白色,维管束浅棕色,呈弯曲筋脉状纹理。气微、味苦。
7,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膀胱经、肺经。
8,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9,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用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下肢湿热、疥癣疮肿等。
10,药理研究
有镇痛、抗炎、抗过敏、松弛横纹肌等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抗心肌正性肌力、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室肥厚等作用。
11,化学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粉防己碱、去甲基粉防己碱、较环藤酚碱、氧化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等。可应用比色法及薄层色谱法进行总生物碱及粉防己碱、去甲基粉防己碱的含量测定。
12,脾胃虚弱及阴虚无湿热者禁服。
13,配伍药方
①治遗尿,小便涩:防己、葵子、防风各30克。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股,散服亦佳。(《千金要方》)
②治膀胱水蓄胀满,几成水肿:防己6克,车前子、韭菜子、泽泻各9克。水煎服。(《本草切要》)
③治脚气肿痛:防己、木瓜、牛膝各9克,桂枝1.5克,枳壳3克。水煎服。(《本草切要》)
④治水膨胀:防己30克、生姜15克。同炒,随入水煎服。半饥时饮之。(《本草汇言》)
⑤治鼻衄:防己(生用)90克,捣罗为细散。每服6克,新汲水调下。老人小儿酒调3克服。更用热汤调少许、鼻中喘气,佳。(《圣济总录》)
防己黄芪汤
黄芪20~60g、防己12~30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三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二次。
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
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1.特发性水肿、功能性水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风心病、肺心病等以浮肿为主要表现时可用本方,肝硬化腹水也可参照使用。
2.变形性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以关节疼痛、沉重、活动不利、动作不灵活为主证时可见到本方证。
3.一些代谢性疾病也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痛风、糖尿病、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症等。
4.其他还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荨麻疹、狐臭、带下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仲景用本方主治“风水”、“风湿”。肾脏疾病有时可表现为“风水”,可使用本方。如岳美中治一40岁男患者,患慢性肾炎,多年不愈,下肢沉重,胫部浮肿,累及足跟痛,且汗出恶风、脉浮,舌质淡白,边有齿痕。尿蛋白(+++),红白细胞(+)。岳老投防已黄芪汤:防已18g,生黄芪24g,白术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掰)。嘱其长期服用。患者连续服此方10个月,检查尿蛋白(+),又持续两个月,尿蛋白消失,一切症状痊愈(《岳美中医案集》,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新昌治疗—名狼疮性肾炎并慢性尿毒症患者,女,16岁,全身浮肿,腰痛剧烈,呕吐时作,二便不通,颜面晄白,表情淡漠。血尿素氮58mg/L,血肌酐1.65mg/dl,二氧化碳结合力25.6Vol%,尿蛋白(+++)。予防己黄芪汤合大黄附子细辛汤去细辛:防己30g,黄芪30g,白术30g,甘草6g,附片9g(先煎),大黄10g(后下)。3剂。药后呕恶已平,大便已通,小便3~5次/日,每次ml。守方再进3剂,呕吐已止,精神好转。仍守前方,大黄改为粉剂吞服(每次1.5克,每日2次)7剂。服后浮肿消退,饮食增加。继进上方7剂后,尿毒症近期缓解,病情稳定(国医论坛,;5:17)。关节疾病多有“风湿”见证,在服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后虽然疼痛减轻,但出现汗出不止,身重恶风时即可使用本方。肥胖及高脂血症可用防己黄芪汤改善症状。李春生用本方加味治疗2例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经3个月左右,均大为好转。处方:黄芪30g,防己12g,白术10g,甘草4g,生姜6g,大枣3枚,草决明20g,黄芩10g(中医药学报,;5:36)。阮士军也曾用本方加味治疗一名肥胖患者,防己、黄芪俱用60g,另加去湿利水之药,治疗两个月,体重恢复至以前水平(北京中医杂志,;4:35)。本方主治条文中有“汗出”,狐臭即是腋下大汗腺分泌亢进所致,因此也可用本方治疗。如阮士军用本方原方(防己、黄芪各30g、白术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治疗12例狐臭,全部治愈,疗程最短2个月,最长6,5个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日本的矢数道明也用此方治愈一名15年病程的狐臭患者,形体肥胖,肌肉松软,腋下汗出甚多,全身倦怠,服药后第二天即大量排尿,出汗小减少,症状随之逐渐消失(日本东洋医学会,11卷4号)。
使用本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黄芪体质”的识别是关键。“黄芪体质”是指适用于黄芪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以中老年人多见。特征如下: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外形呈浮肿貌,目无光彩。肌肉松软,腹部较膨满,但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及痛胀感。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肚脐相对显得深凹,编者谓之“黄芪肚”。整个人就像一个盛水的皮囊。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营养过剩、缺乏体力运动往往是该体质形成的原因。
其二,与类似方作鉴别。本方与越婢汤都治疗“风水”,所主皆有浮肿、关节痛、多汗、尿量减少。区别在于:越婢汤适合麻黄体质者,体力比较充实,皮肤比较粗厚,看上去偏暗,平素少汗;防己黄芪汤适合黄芪体质者,体力比较低下,皮肤较细嫩,平素易出汗。越婢汤证病程较短,并有口渴、身热等热象,其浮肿往往是全身性的;防己黄芪汤证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多伴有畏风、疲劳感,浮肿多见于下肢。防己茯苓汤也主水气,与本方相比,少白术而重用茯苓,无生姜、大枣而有桂枝。所主为“四肢肿”、“四肢聂聂动”。本方所主水气侧重于下身,以身重汗出为主证。防己茯苓汤可看作防己黄芪汤和苓桂剂的合方,其镇静作用要强于本方。
其三,关于本方的剂量,日本医家丹波元简认为是后人改动,而《干金方》所载却是原方。当为:防己四两、甘草一两、白术三两、黄芪五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因此,本方单独应用时可用大剂量,加味或合方时,可用小剂量,许多临床报道中,黄芪和防己的用量都较大,均在60g以上,可参考使用。而甘草的剂量不宜过大,以3--6g为宜。另外本方的剂量也应参考患者的体重,大致上应与体重成正比。
其四、本方常加味或合方,如气喘者,加麻黄、杏仁。腹痛者加芍药。汗多伴口渴、身热者,加石膏。增加利水消肿的功效,常加茯苓、泽泻。恶寒、关节冷痛者加附子、细辛等。如本方证伴有易感冒、鼻塞时合玉屏风散。腰身疼痛,脉沉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时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口渴、尿量减少伴心悸、眩晕者合五苓散,同时呈现精神委靡,下肢肿甚者合真武汤等。临床可随证加减使用。
最后,还要注意其他方面问题。如方中防己的品种应采用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此又称汉防己。服用本方后,往往小便量增大,可作为取效指标之一。
略
尤在泾:风湿在表,法当以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以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金匮要略心典》)。
......
赵以德:脉浮表也,汗出恶风,表之虚也,身重,水客分肉也。防己疗风肿、水肿,通腠理;黄芪温分肉,补卫虚;白术治皮风止汗;甘草和药益土;生姜、大枣辛甘发散。腹痛者,阴阳气塞,不得升降,故加芍药收阴(《金匮方论衍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