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带教实录顽固性失眠新治

武某,男,79岁。寐差,多梦,入睡困难,且易醒,足踝部水肿,手脚凉,腰膝酸软,口渴,时有咽痒,时有心悸,大便干,舌淡暗,舌体胖大,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浮弦紧。

方药

防己7g生地30g防风10g桂枝10g

人参10g猪苓15g茯苓30g滑石15g

阿胶15g酸枣仁30g鸡血藤30g首乌滕30g

延胡索10g

7付,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失眠,又称为不寐,指长时间的睡眠不足,或睡眠不熟。轻者难以入寐,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从《黄帝内经》提出的“阳不入阴”、“胃气不和”理论、营卫不和理论,到脏腑功能失调理论等,中医对于不寐的认识在不断深入。或为阴阳失交,或为脏腑不和,常用方剂有:黄连温胆汤用于治疗胆郁痰扰型虚烦失眠;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用于治疗心阳虚损,心神不敛,浮越于外,乃生烦躁之失眠;黄连阿胶汤主治少阴病阴虚火旺型失眠;归脾汤主要用于心脾气血两虚之神志不宁所导致的失眠;半夏秫米汤主治痰湿内阻,胃气不和之失眠。

在本病历中该病人的主症为:寐差,小便不利,口渴,下肢水肿,心烦,腰膝酸软,脉浮弦紧。结合伤寒论第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第条内容:“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以及《金匮要略》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徐老师认为:该病当属少阴病,少阴阴虚有热,水气不利。热与水结,津不上承则口渴,阴虚则内热,虚热上扰,故见心烦不得眠。水热互结,水气不化,故小便不利,下肢水肿。阴虚肠道失于濡润故大便干燥。足少阴肾寓元阴元阳,腰为肾之府,肾腑虚损则腰膝酸软,阳气不能温煦,则四肢凉。阴血亏虚易感受风邪外袭,风为阳邪,易袭阳位,肺为华盖,居高位,与外界相通应,喉为肺之门户,故有咽痒,风邪易化热入里,表现为阴血不足伴有邪热,故脉有浮象。邪热内扰,乃见心神不安,心悸而不寐。

治疗上方药为猪苓汤合防己地黄汤,用猪苓汤滋阴润燥,利水除热,又因阴血不足故重用生地黄养阴血以除热,用防风、桂枝、防己祛风邪外出,酸枣仁、首乌藤、延胡索为徐书老师治疗失眠常用对药,本方作为安神之品,以宁心、养心安神。两方合用,风从外解,阴自内补,热从内清,心得滋养,则诸病自解。

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点击右下角的“好看”,分享给更多热爱中医的朋友们吧!

咨询

医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6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