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药材*芪

*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耆或*蓍,常用中药之一。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生用或蜜炙用。*芪可分为:内蒙*芪、膜荚*芪、绵*芪、多序岩*芪(又名“红芪”)、日本*芪(又名“和*芪”)。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炙*芪又名蜜炙*芪,蜜*芪。为*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内热消渴。《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芪色*,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之药也……”。《本草逢原》载“*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本草对于*芪的论述*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

夫*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芪用之于当归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当归原能生血,何藉*芪,不知血药生血其功缓,气药生血其功速,况气分血分之药,合而相同,则血得气而速生,又何疑哉。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主治:

*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用法与用量10~15克,大剂量30~60克。不过,名方补阳还五汤的*芪用到克,有的名中医一天用克*芪。我用*芪的 剂量在归脾汤中用到75克。

处方中写*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均指生*芪。

炒*芪为*芪片用麸炒至深*色,筛出晾凉人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耆或*蓍,常用中药之一,*芪可分为:内蒙*芪、膜荚*芪、绵*芪、多序岩*芪(又名“红芪”)、日本*芪(又名“和*芪”)。

*芪药用配伍

补中益气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

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芪配伍禁忌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用法与用量10~30克。

*芪须多服久服方能见效:《伤寒》不用*芪,《金匮》罕见四逆,可见*芪是内伤杂病的用药。岳美中先生经验,“*芪之于神经系统疾患之瘫痪麻木消削肌肉等确有效,且大症必须从数钱至数两,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效”。*芪以10~30g为常用范围,大剂量可达g甚至更多。曾见家乡皮肤科老中医孙老先生*芪用至g。但用量过大可以导致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并可出现头昏潮热等。尤其是肌肉坚紧,大便秘结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发热、咽喉红痛者,不宜使用。

张仲景用*芪有一个剂量段:*芪大量治疗水气、*汗、浮肿(5两),中量治疗风痹、身体不仁(3两),小量治疗虚劳不足(1两半)。现代应用可以根据张仲景的用药经验适当变化。如用于治疗浮肿,量可达60~g,治疗半身不遂,骨质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g;用于上消化道溃疡,可用15~30g。

食疗配方

1.*芪建中汤:*芪15克,大枣10个,白芍15克,桂枝、生姜、甘草各10克,饴糖50克。*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以*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

2.*芪补肺饮:*芪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乌梅各6克。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

本方以*芪补肺益气、固表,以五味子补肾敛肺,乌梅助五味子敛肺止咳,麦冬养阴润肺。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久不止。

3.*芪桂枝五物汤:*芪30克,赤芍、桂枝各15克,生姜10克,大枣10个,煎汤饮。

源于《金匮要略》。本方重用*芪补气,并鼓舞气血运行,以赤芍活血行滞,桂枝温通血脉。用于气虚血滞,肌肤麻木,或肢体疼痛,或半身不遂。

*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网上资料说*芪服用方法:

①每天用*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②每天用*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③取*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芪饭、*芪粥,也很有益。

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沈老师觉得有很大问题,生*芪不是什么气都能补的,只适合用于卫气不固,自汗时作;体虚感冒;水肿;疮疡难溃等寒性体质的人。如果不是这几种情况,每天一克也会上火。不是说,容易出汗就用*芪,比如湿热易汗用*芪则不是养生治病,而是致病。“是药三分*”,不对证下药,随便乱用,很危险,用药如用兵,不得不谨慎啊。

蜜炙*芪则多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者,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崩漏等寒性体质者。

我觉得,*芪不宜单独作为大多数人的养生日常保健养生用品。

有的资料说:“从体质上来说,*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不准确辩证下药,十分有害。

食用禁忌

从身体状况来说,除体虚感冒之外的感冒、经期都不要吃*芪。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芪粥呢?因为*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芪就不太适宜了。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炽盛者用*芪一般会出现*副作用,应禁用。因为*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患者使用*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连、茵陈、*芩等。热*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药,如*连、栀子、大*、败酱草等。

西方 研究的结果也证实,服用*芪的时候, 不要服用环磷 (西医认为cyclophosphamide癌得星,安道生,是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否则互相会相克。

胡适曾经是糖尿病重症,被当医院定为“不治”,无奈之中找到当时的北京名医陆仲安,陆因为善用*芪,早就有“陆*芪”的雅号,他开给胡适的方子里 味就是*芪,而且用到了克。在惯常的处方中,作为补气药之首的*芪,一般也就用到30克,四倍于常的剂量真的救回了胡适,以至于从那之后,胡适一直用*芪泡茶做日常饮用,借此控制住了糖尿病。

以方测证,胡适的糖尿病应该是阳虚卫气不固所致。

*芪毕竟为药材,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

注:本文是沈老师根据正确的中医思维和理念,参考了网上及其他资料,加上自己的实践心得和见解整理而成。

长按







































白癜风初期图片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4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