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病因病机以及案例分析

白癜风医院的医生哪家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水肿的病因

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脾气的升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这些脏腑功能正常,则三焦发挥决渎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可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反之,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上述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即可发为水肿。

1.风邪外袭,肺失通调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调,上则津液不能宣发外达以营养肌肤,下则不能通调水道而将津液的代谢废物变化为尿,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2.湿毒浸淫,内归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痈疡疮毒生于肌肤,未能清解而内归肺脾,脾伤不能升津,肺伤失于宣降,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济生方·水肿》谓:“又有年少,血热生疮,变为肿满,烦渴,小便少,此为热肿。”

3.水湿浸渍,脾气受困,脾喜燥而恶湿。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均可使脾为湿困,而失其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4.湿热内盛,三焦壅滞“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湿热内侵,或湿郁化热,湿热内盛,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5.饮食劳倦,伤及脾胃,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脾气受损,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6.肾气虚衰,气化失常“肾者水脏,主津液。”生育不节,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以致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上述各种病因,有单一致病者,亦有兼杂而致病者,从而使病情趋于复杂。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与心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阳也虚,土不制水,则使水肿更甚;肾虚水泛,上逆犯肺,则肺气不降,失其宣降通调之功能,而加重水肿。因外邪、疮毒、湿热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肺脾;因内伤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脾肾。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此外,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使水肿顽固难愈

二水肿的治疗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三医案分享

现在分享一下我在临床上治疗水肿的2例医案,如下:

①刘某,男,76岁,朔州市朔城区人,年3月30日来就诊。患者形体肥胖,个子中等,整条右腿粗大伴明显水肿,按之没指,右侧眼睑浮肿,年右腿因车祸后骨折,现整条腿不能弯曲,腿肿去年至今1年余,服用利尿药不见好转,听人介绍来就诊。现症如下:形体肥胖,肌肉结实,面色黧黑,中等个子,右腿粗大水肿,按之凹陷,左腿未见水肿,右腿比左腿胖好几圈,右眼睑浮肿,口干,咽干,口不苦,不出汗,周身疼痛,眼睛迎风流泪,无恶心、腹胀纳差,大便正常,小便黄,夜间尿多4至5次,舌苔白,舌中剥脱边齿痕,脉沉弦。

分析:形体肥胖,肌肉结实,面色黧黑麻黄体质,不出汗,周身疼痛,右腿水肿,眼睑浮肿迎风流泪舌苔白为太阳表实证,也可以看作是伏邪,口干咽干,小便黄,夜间尿多,为阳明证,腹胀纳差,舌边齿痕,脉沉为太阴证,辨为太阳阳明太阴证,方用越婢汤合防己五苓散,加黄芪构成防己黄芪汤更加利水消肿。药物如下:麻黄30克,生石膏40克,甘草6克,防己15克,茯苓30克,猪苓1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桂枝20克,黄芪20克,生姜30克,大枣30克,3剂水煎服,嘱其麻黄要先煎5分钟,倒掉水,留药渣再跟其它药一起煎,一副药泡40分钟,煎30分钟,分三次服完。

4月2日二诊,药后汗出,右腿肿减轻大半,右眼睑轻微浮肿,口干舌燥较前加重,舌苔黄,舌中剥脱,脉沉缓。思之,药后汗出浮肿好转,唯独口干舌燥加重,考虑麻桂辛温发汗伤阴,遂麻黄改为15克,生石膏60克,生姜15克,方药如下:麻黄15克,生石膏60克,甘草6克,防己15克,茯苓30克,猪苓1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桂枝20克,黄芪20克,生姜15克,大枣30克,3剂水煎服。4月7号电话告知,腿肿,口渴均好转,不愿在喝药了。

②李某,男,47岁,朔州市朔城区人,年12月24日就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黧黑,有糖尿病史,平素嗜酒,双下肢浮肿,足背为甚,口服的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不见好转。现症如下:形体消瘦,面色黧黑,双下肢浮肿,足背肿,颜面浮肿,无汗,怕冷,手足发凉,口干,不欲饮水,口不苦,疲乏无力,精神差,舌苔白,脉沉细。

分析;形体消瘦,面色黧黑,双下肢浮肿,足背肿,颜面浮肿,无汗,怕冷,手足发凉诊为少阴证,口干,不欲饮水为太阴证,疲乏无力,精神差为气虚证,辨为太阴少阴兼气虚证,方用真武汤加五苓散加防己黄芪汤。方药如下:附片20克,茯苓3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猪苓10克,泽泻30克,桂枝15克,防己15克,桂枝15克,黄芪15克,3剂水煎服,附片、生姜先煎1小时,一副药泡40分钟,煎30分钟,分三次服完,服药期间禁酒,忌辛辣油腻生冷。药后告知浮肿好转,未在继续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yz/8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