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黄芪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7

概述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别名

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人衔等。

图片

产地

1.膜荚黄芪:生于山坡灌丛及旱坡砂质壤土地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2.内蒙古黄芪:生于山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和西藏等省区。

形状鉴别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炮制

蜜黄芪: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斤用炼熟的蜂蜜25斤)。

性味归经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

3~5钱,大量可用至1~2两。

相关配伍

1.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治气虚卫表不固,风湿外客,一身尽重,关节烦痛,或腿足浮肿,汗出恶风,脉浮者。防己12g、黄芪15g、白术9g、炙甘草6g、加生姜四片、大枣1枚,水煎,去渣温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愈。本方中黄芪补气健脾补肺,尤能固表行水。与防己相配,去风不伤表,固表不留邪,利水之功增强而不伤正气。共为君药。

2.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治虚劳病,阴阳气血俱虚。现用于胃,心,肺等慢性消耗性疾患。小建中汤加黄芪12g.水煎去渣,后入饴糖微火熔化,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本方由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黄芪配饴糖,则甘温益气之力更佳;与桂枝相合,则温阳以益气;与芍药合用,又有益气和营之效。

3.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水煎,温服。一日3次。方中黄芪为君,大补脾肺之气,固表实卫,则外可御邪,而内可护营。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

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

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

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

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

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

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

水送下。

推荐阅读:

1.什么泡水喝养肝护肝?

2.枸杞吃错了很要命,这样吃它才管用!

3.黄芪常喝百病少,加一宝功效更好!便宜又好用

4.安徽亳州、河北安国3月26日市场行情

推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yz/6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