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pf.39.net/xwdt/170110/5197605.html慢性乙肝不容小视我国是肝病大国,在我国乙肝感染率达7.18%,大约每14个中国人当中,就有1个人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约2千万人,每年有23.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疾病,其中15.6万人死于肝癌。相关数据显示,慢性乙肝患上肝癌的风险,比正常人要高出倍到倍。虽然疫苗的广泛使用让乙肝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它依旧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是目前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肝病毒感染还是我国成为肝癌重灾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慢性乙肝患者一部分病人通过治疗以后,病情趋于缓解,特别是核苷类药物上市以后使病毒抑制,有效的防止了疾病的进一步进展。但是部分患者虽然使用了抗病毒药物,他们还是会出现肝纤维化、10-20%的患者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在慢性乙肝的40岁以上人群中,肝癌的发病率还是居高不下。因此,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摆在我们医务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
中医中药防治慢性乙肝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慢性乙肝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积聚”、”臌胀”等范畴,慢性乙肝的中医病因病机不外乎“湿、热、瘀、毒、虚、郁、痰”,病位在肝,涉及脾肾二脏。总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目前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滋养肝肾等法治疗。在慢性乙肝疾病发展过程中,中医中药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中医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抗病毒治疗是疾病治疗的一个关键。中医中药从单纯抗病毒治疗来说,并不是其最优势的方面。所以慢性乙肝患者如果符合抗病毒治疗指证,还是需要按照《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中药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协同作用。在干扰素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白细胞降低、发热、肌肉酸痛,那么中医中药的联合使用,就能降低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在核苷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有些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低磷低钙血症,中医中药能够减轻相关西药出现的一些毒副作用。同时,在抗病毒的过程中,运用中药可协同提高抗病毒的疗效。对于运用了抗病毒治疗、不能达到HBV-DNA完全转阴,以及e抗原血清转换的患者,联合运用中药辩证治疗,可以通过体质调整,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达到DNA转阴和e抗原的血清转换,实现良好的治疗目标。
对于那些不具有抗病毒治疗指证的人群,病人愿意采取前期保肝措施,或者是有些职业必须要求病毒阴性的案例,中药对他们来讲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段。虽然抗病毒并不是中药的优势,但是通过保肝、提高免疫的中医辨证治疗,其中还是有20%的患者能够做到DNA转阴,包括大三阳的患者也能达到e抗原的血清转换。
中医中药保肝降酶的作用虽然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但在相关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经过半年治疗,还不能得到肝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就需要做一些抗病毒治疗。恰恰在我们治疗中,有很多医生可能从第一次出现肝功能不正常,就让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这和我指南提出的要求并不一致。故而保肝降酶的治疗在首次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治疗必不可少,相关的研究证实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联合保肝降酶治疗不会影响抗病毒的治疗效果,还会起到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降低肝纤维化的发生,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目前在临床运用的保肝降酶的药物中中成药占了很大的比例,也被广大西医医生广泛运用。当然汤方的使用更能体现个体化治疗,也能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中医中药抗肝纤维化、抗肿瘤对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慢性乙肝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中医中药在抗纤维化这一块,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我觉得中医中药的抗纤维化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而且很多中成药也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慢性乙肝疾病三部曲的最后一关就是形成肝癌,肝癌会危及患者生命。在肝癌阶段,中医中药也具有其非常独特的优势,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治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我们可以通过中医中药的运用,带瘤生存,提高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当然在进行介入、射频、放疗等一些手段后,联合中医中药的治疗,能帮助患者减轻西药使用过程中的毒副作用,让患者更有利于保护肝脏,接受后续的治疗,同时预防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中医中药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很多心理问题,我们曾经用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考评,发现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存在明显的下降,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有些患者虽然已经应用抗病毒药物,但仍然会出现如失眠、胁痛,或者情绪改变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中医中药的运用能帮助他们改善这些症状,能使他们作为健康人回归社会,这也符合我们现代医学模式。所以,无论慢性乙肝在发病的哪个阶段,中医中药的介入为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生存率,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临床诊疗,我们建立和发展了活血化瘀治疗肝病的学术体系,同时也倡导“四位一体”(药物、心理、饮食、运动)中医治疗肝病的综合疗法,也将在今后的慢性乙肝的诊治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中医中药的辩治优势,造福广大肝病患者。
专家介绍张玮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中医院感染科主任,并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市中医领军人才、上海市“十佳感染病工作者”。有丰富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