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
李灿东教授
病例
黄某某,女,73岁
.04.15初诊
主诉:发现睑肿、踝肿2日。
现病史:缘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睑肿,足踝肿,按之凹陷,伴胃脘痛,时咳嗽,畏寒恶风,口不干,纳可,夜寐欠安,便可,面稍红,舌淡红,苔薄微黄,脉弦稍沉结。辅助检查:尿常规:RBC(+)。
既往史:“慢性胃窦炎”、“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病史。
方药
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
茯苓10g白术10g生白芍15g生姜3片
黄芪15g防己10g神曲10g玉米须15g
甘草3g熟附子(先煎)6g
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二诊:.04.19,药后睑肿消,夜寐改善,已无胃痛,困倦嗜睡,口不干,便可,舌淡红苔白,脉弦滑浮。
方药
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
茯苓10g白术10g生白芍15g熟附子(先煎)6g
黄芪20g防己10g防风10g玉米须15g
神曲10g生姜3片
6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体会
患者此次发病现双眼睑水肿,及踝肿,该患病在脾肾,病机为阳虚水泛。何以得之?眼睑为脾之所主,脾主运化水湿,脾气不行则津液停滞而成水饮,且脾胃生化营卫,脾胃之气弱,则营卫生化无权,气不外达,卫气不行防御之能,则恶风;卫阳不达肌表,表阳不振而见畏寒;脾胃气虚,且又脾主统血,脾气失摄,气不得升,故血不循常道,而见尿中有血;中焦不运,胃脘不荣则痛,则见胃脘作痛也,此痛当为隐痛,得温则喜,得按则舒,不可不察,此在脾也。病位又因何在肾呢?辨证尚需辨人,此案患者年已古稀,人之一生,阳气渐衰而材力将尽,肾气将惫,故患者肾虚特点不可不知。故水肿责之肺脾肾及三焦。踝肿病在下焦,口又不干,此案当虑阴证,以阳法治之。脉沉者,病在里,《金匮》水气病以沉脉为主脉,言沉为水也。
何以治之?论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当温补脾肾,温阳利水为治。方用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出入。真武汤温阳利水之功,教材解释详尽,兹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方中白芍在此案中作用颇多,一可利小便,《神农本草经》载此药有利小便之功,于此案中消水肿。二可缓急治胃痛,芍药有通太阴之脾络之功,观仲景腹痛重用芍药,如小建中汤、当归芍药散便可知。三可制附子之温,附子温肾中龙雷之火,龙火升腾,恐动肝胆之相火,用芍药可收敛相火,附子配白芍,亦为后世温潜法之来源。合上防己黄芪汤加强益气行水之功,为风水表虚之方,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等症,方中黄芪助茯苓、白术奏健脾行水之功,防己善行下肢,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功,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力。本方去大枣之黏腻,恐助脾湿,配合神曲,防止药石伤脾胃正气,加入玉米须,利尿消肿,清肝利胆,既能配合苓术去脾虚之水肿,亦可配合防己去膀胱湿热,可谓一举两得。
药证相合,而能奏功,4副药后,正气进而邪气退,阳得运而阴邪消,阴阳调和则水肿消而夜寐安。患者现疲倦虚寒之象,效不更方,守方续进。加入防风,成玉屏风散之格局,卫外而固、扶正固本也。
启示
真武汤为阳虚水泛之方,但阳虚不单在肾,而在脾肾也。观仲景原意,用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切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方中重用茯苓,故重在利水可知,附子用炮不用生,用一枚不用二枚,便可知附子在助阳而不在温阳。因此也可以推导出附子汤与真武汤虽药物相仿,但附子汤重在温阳以止痛,真武汤重在助阳而行水,临证选方,不可不察。
李灿东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岐黄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教育部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基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学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医专业副主任委员、国际数字医学会中医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ICD-11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术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诊断学》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
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等多项课题;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在中医误诊学、人体健康状态辨识研究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主编著作38部、副主编著作9部,代表作有:《中医误诊学》、《中医状态学》、《中医健康管理学》、《身在中医》等,担任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近10年来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被引0余次。
主讲的《中医健康理念》入选教育部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
内分泌代谢疾病、慢性胃病、肿瘤等杂病的中医诊治。
名
医
荟
萃
国医堂坐诊时间:
周日上午(08: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