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芋果和叶有毒

茵芋又名卑山共、莞草、卑共、茵蓣、因预。有毒,芸香科植物茵芋常绿灌木,有芳香。单叶,常集生于枝顶,革质,狭矩圆形或矩圆形,叶柄有时为淡红色。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常为两性,白色,极芳香,萼片宽卵形,边缘被短缘毛;花瓣卵状矩圆形,花蕾时各瓣大小略不等;雄蕊与花瓣等长或较长;浆果状核果矩圆形至卵状矩圆形,红色。

喜生于树阴下、海拔较高林下。主要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模式标本采自安徽黄山。枝、叶味苦,有毒。用作草药,治风湿。湖北民间用全株作草药,治肾炎、水肿。产台湾的其叶含茵芋碱及香豆素。全年均可采收,茎叶切段,晒干。

该品有毒,内服宜慎。阴虚而无风湿实邪者禁用。

叶有柑橘叶的香气,革质,集生于枝上部,叶片椭圆形、披针形、卵形或倒披针形,顶部短尖或钝,基部阔楔形,长5~12厘米,宽1.5~4厘米,叶面中脉稍凸起,干后较显著,有细毛;叶柄长5~10毫米。

性味:辛苦,温,有毒。

《本经》:味苦,温。

《吴普本草》:微温,有毒。

《药性论》:苦辛,有小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肝、肾。

茵芋细辛酒

药物组成:茵芋(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天雄(炮,去皮脐)、乌头(去皮脐)、秦艽(去土)、女萎、防风(去梢)、羊踯躅、防己、石南、细辛(去苗叶)、桂(去粗皮)各一两。

功能主治:治风血痹,肌体手足痿弱,四肢拘挛。

用法用量:初次服一合,每日三次,逐渐增加。

制备方法:上药切细,如麻豆大,夹绢袋贮盛,以清酒五斗浸药,冬浸七日,夏三日,秋五日,春五日。

资料来源:宋·《圣济总录》、明·《普济方》

茵芋,有毒部位,果和叶,以叶含毒较烈。中毒症状:误食少量引起轻度痉挛,大量则引起血压下降,心肌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若痉挛时可肌注苯巴比妥,痉挛控制后可洗胃,导泻。若血压下降则注射肾上腺素或苯甲酸钠咖啡因强心剂等。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鍝釜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㈡瘮杈冨ソ
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yz/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