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芝春堂
很讲究
大医精诚,良药仁心祛病疗疴,三省吾身
黄芪作为药用已有多年历史。《神农本草经》将黄芪列为上品,原名黄耆(读音qí),“耆”指德高望重的老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本草汇言》称其:“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主治气虚之短气乏力、食少、大便不成形、中气下陷、水肿等症状。
黄芪药性甘,微温,是常用的补气药,主入脾经,可治疗脾气亏虚引起的胃部胀满、精神不振、形体消瘦等,可与大枣熬膏,去渣以蜂蜜调味服用。因其温热,所以善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治疗脾气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为补中益气和升阳举陷的要药。此外,黄芪可治疗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黄、神衰疲惫等症状,常与当归配伍,称当归补血汤,水煎内服用于产后或病后补益气血。除了补气,黄芪还有多种功效。
利尿消肿。黄芪因善补脾气,所以也可用于脾气虚、水湿运化失常、四肢浮肿、小便不利。黄芪可与茯苓、白术、防己等健脾利水之品配伍,如《金匮要略》的防己黄芪汤。
补益肺气。《本草求真》记载:“黄耆,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治疗肺气亏虚,短气虚喘,常与人参、蛤蚧、紫菀、款冬花等补益肺肾、止咳定喘之品同用。
益卫固表。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因此黄芪具有益卫固表之效,治疗气虚卫表不固,自汗恶风。《灵枢》中指出:“黄耆既补三焦,实卫气……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耆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常与防风、白术等同用,如玉屏风散。
补虚通滞。黄芪在治疗痹症日久、肌肉麻木或中风半身不遂等属气虚血滞方面效果较好,可与羌归、川活、当芎等祛风活血之品配伍。
黄芪蜜炙补气升阳,容易助火、敛邪,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热毒疮疡皆不宜用。《本草备要》记载:“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名医介绍
Personalprofile
郑攀
中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出身中医世家,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经方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委员等。先后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6项,主编、参编出版《郑启仲儿科医案》等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长期从事临床及体质研究,在内、儿科常见病、疑难杂症及亚健康体质调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河南电视台《天天养生》栏目特邀专家。
擅长治疗:
内科:咳嗽、鼻炎、胃炎、肝炎、紫癜、肾病等。
儿科:小儿厌食、咳嗽、便秘、腹泻、多动症、抽动症及亚健康体质调理等。
妇科: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
坐诊时间:每周五
长按解锁名中医道地药
芝春堂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