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医的力量谈谈薯蓣丸续

第二个对薯蓣丸源流的初步梳理

一个呢,就是孙思邈《千金要方》里面风眩篇里有个薯蓣丸方,他就是金匮里薯蓣丸去掉阿胶加上鹿角胶、黄芩,主治就是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我们看一下这个条文,其实这个“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就是我们讲的这个风病、气病,但是这个其中夹热,所以他加了有黄芩。他这里面有几个方子,我们可以看一下,有些人说他这个方子里有炙甘草汤啊、有小柴胡汤啊,有杏仁茯苓饮啊、有当归芍药散啊,当然后面我也会说我自己的一个理解,就是到底怎样认识薯蓣丸的这个组成。

然后我们最最重要的一个方子呢,就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有个大山蓣丸,这个山蓣就是薯蓣。他的药物组成与金匮里薯蓣丸的组成是一致的,我更多的是参考这个条文,因为互证嘛,就是说第一药物是一致的,第二个就是他这个方后注里这个主治啊,我觉得确实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去对待,因为我们金匮里面的主治范围确实不是很广的。我们看一下这里面他写的主治是哪些: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具体表现呢,有一些像肢体沉重啊、骨节酸疼啊,也表现一些心中烦悸啊、面体少色啊,谈到这里我也说一下,临床中碰到薯蓣丸的方子的时候,我经常想起马老师的一句话,就是说“这个人就是气血薄”,一看到这个人就是面色菜菜的,青青的,或者就像结核病人一样,一看到就是白色的,菜色的。这就是面体少色。在这里面也讲了很多气机郁滞导致的一些表现,包括少气啊、脐腹弦急啊、夜多异梦啊、情思不乐啊等;也有肺系的一些表现,比如咳嗽喘乏、盗汗啊;也有脾系的一些表现,包括饮食减少、肌肉瘦悴啊、唇口干燥啊;也有心系的一些表现,比如说烦悸啊、睡不好觉啊;也有肾系的一些表现,比如失精啊、腰背强痛啊等。所以我们把这个条文整体来看的话,确实薯蓣丸的主治范围概括了心肝脾肺肾五脏的虚损症状,也概括了皮脉筋骨肉五体的一些症状,所以范围是非常广的,也反映了我们五劳七伤六极虚损的这种状态。

刚刚我讲了这个大山蓣丸的适应症啊,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一个就是虚劳,另一个是风病,再一个是气病。比如虚劳的话,就是我们提到的五脏的虚损啊,五体的虚劳;也表现风病的风之相,比如狂癫啊、眩晕啊、惊悸啊、肢体的游走性疼痛啊、少腹弦急啊等;也表现为一些气病,比如我们说喘乏啊、饮食减少啊、心烦啊、少气啊,情思不乐、心神不宁啊等。所以我们再回来金匮里九个字来看,我们就发现这个大山蓣丸里对薯蓣丸做了一个很好的传释。当然了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历年来对薯蓣丸的组方结构都有很多争议,我也想听听在座各位高手的一个解读,我们希望形成一个共识,更利于我们临床上的应用。我只是死抠字眼,主要是结合这九个字来进行自己的一个理解。

我们会看到很多关于这个方子的一个分析,一个最普遍的分析是:里面有四君子汤补气,合用了行气的药物,有四物汤养血,有理中汤补脾阳,有小柴胡汤调节肝脾,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等等。当然你要去找,能找到许多。但是是不是就是这样气血同调,四君子四物汤这样子呢,一说肯定也是有道理,但是我们要理解原文的话我觉得还是最好要结合同时代的书以及仲景虚劳篇相关条文来理解。

第三个薯蓣丸方剂结构的初步分析

现在我就想立足于原文,对这个组方结构进行理解。既然是“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当然第一个就要涉及到补虚,这是不用讲的,第二要祛风、理气,第三个我们知道气血亏损导致一定的淤滞,所以活血祛瘀啊,这个肯定也是要有的。这个我查了一下,我觉得陈修园讲祛风、补虚、破瘀这三纲鼎足,是不易之准绳,就讲了虚劳诸不足,夹风气的这么一个治疗原则。

第一个,先谈谈涉及到补虚的几张方子。

薯蓣丸里面包含了一张最重要的方子,我觉得大家对这个是没有争议的,就是炙甘草汤。其实他最多的体现的就是补虚。我不知道尹周安在不在,我记得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个方子是通过方老师,我基本上是原方原用,尹周安也是很多脉管炎、静脉血栓啊等很多范围都会用到。薯蓣丸里这些药物,炙甘草、桂枝、麦门冬、地黄、阿胶、人参、姜、大枣,除了没有麻仁,这就是一张炙甘草方子。另外,再谈一个药物,我也是从马老师那里得到的一个启发,很多送服办法、粘合剂等当中本身也包含了一味药,在这里面那就是酒。大家知道薯蓣丸是要用酒送服的,所以酒也是一味药。加起来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炙甘草的方子,在薯蓣丸的方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另外呢,薯蓣丸是立足于脾胃,以脾胃为重的补虚的一张方子。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就是从他的命名”薯蓣“来说的,另一个呢就是从脾胃在整个五脏虚损中占有的地位,气血生化之源来说的。那我们在这整个方子来看呢,桂枝、芍药、甘草、姜、大枣,这也是小建中汤的意思。再添一味药蜂蜜,和胶饴类似,所以加起来也可以说薯蓣丸里含有一个小建中汤的方子。

还有呢,就是这里面也有半张肾气丸的方子,地黄啊、薯蓣啊、茯苓啊、桂枝啊这些。

这么来看的话,这个方子就稍显的清晰些,而且这些方子都是从仲景的虚劳篇几个方子里面来的,我们来立足于仲景治虚劳的这个习惯性法式来理解的话,可能更加实际一点。其实在仲景那个年代是没有四物汤、四君子汤这个概念的。

第二个,来看看涉及到祛风的方子。

祛风的话,后面在药物讲解这部分里我会特别的说一下风药。在祛风这里,防风肯定是首要。因为我们说防风是风中之“润剂”,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其实在金匮里祛风的话防风的应用也是有的,比如说治疗血虚内风证的防己地黄汤。前不久我也研究里一下侯氏黑散,他是治疗虚中夹风的,包括中风引起的夹风夹痰的,这里面有防风的一个应用。还有治疗产后中风的竹叶汤,加上治疗“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的桂枝芍药知母汤,里面也有防风,再就是薯蓣丸。所以我们看到这几个方子里都有防风,体现了祛风。但是不是用防风就仅仅是来祛风的呢?不是的,还有很多药物。

第三个,再来谈谈有活血破瘀的这个方面。

气血淤滞的状态下,要活血破瘀。津液的瘀阻就是痰证,血液的瘀阻就是瘀证。痰证的话通过健脾行气能解决,补益脏腑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就能达到治疗痰证的一个基本框架。气血津液的枯竭所导致的淤滞状态,就要活血破瘀。其实炙甘草汤本身就是具有很好的活血破瘀的作用,尹周安在这方面也很有经验,可以请他来谈一谈。薯蓣丸里的一些药物包括川芎、地黄、酒、当归、白芍这些都有很好的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治疗血痹。

第四个就是薯蓣丸部分用药的理解

薯蓣丸的药啊,都是很有意思的,首先这些基本上都是《神农本草经》里的上品药,所以我们看一下做一个丸剂的话对药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当然也不排除像大黄蛰虫丸里的是另外一种。一般来说就整个虚劳篇的用药都是可以常服的,有很多都是药食同源的。

先谈一下山药。我们孔老师对山药应用也是非常有经验的,对张锡纯药物应用的经验非常独到而且应用率比较高。在张仲景的方子里有两个用到了山药,一个是薯蓣丸,另一个就是肾气丸,这两个都是治疗虚损的,是可以长期服用的,所以就选了这么个药食两用的甘淡平和的药物。我听所有的解读我觉得马老师的解读是最透彻的。他说山药啊,皮滑内白汁多,滑呢入脾,白入肺,汁多有精液,可以填精,入肾,所以说山药是一个上中下三焦肺脾肾同调的药物,是非常适合长期服用补虚的药物。他有几个特点,一个就是可以补虚填精,适合阴阳俱虚的症状,第二个就是药食两用。第三个呢,山药比较平和,可以阴阳双补,就是不滋腻,在临床上我经常给体质比较差的小孩子推荐。关于山药的使用呢,孔老师更有发言权,他有很多使用办法,待会可以让孔老师来补充一下。山药在《神农本草经》里讲是甘温之品,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聪耳明目,标上品。所以药物是非常平和的,适应方证也是比较广的,触角比较长,而且可以久服。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对山药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总共列举了四十几种关于山药的配方,他主张生用,没有经过火炒的,要体现山药滋阴的功能。甚至认为山药既可以滋阴又可以利湿,既可以滑润又可以收涩。

下面谈谈风药,记得孙曼之老先生在方子里经常会使用到羌活、独活这类风药,对他的应用非常讲究,量非常少但是很多方剂里他都会配到风药。老先生专门做了一个关于风药使用的讲座,我也有兴趣去听了,受益匪浅。风药的应用如果说从马王堆医书算起的话,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包括《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啊、《雷公炮制论》啊都有关于风药的一个加载。(未完待续)

颐仁中医









































中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患者皮肤大阅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yz/1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