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症临床多见,是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难以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其基本病机为气机不得下降而上迫,出现呼吸困难。《伤寒论》中有许多条文提到喘,致喘的病机多样,而饮邪致喘临床亦多见。《伤寒论》中将饮邪致喘归纳为三种表现情况。
饮邪阻肺致喘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喘证可责之于上焦,“肺病者,喘息鼻张”“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黄帝内经》中已提出肺为主病之脏。肺为娇脏,饮邪积聚于肺脏,阻滞气机,以致肺气肃降失职而喘,且饮邪为阴邪,性冷,形寒饮冷则伤肺,阴邪袭肺,寒性收引凝滞,可致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失调。单纯的饮邪致喘表现为咳喘急促,不欲饮水或喜热饮,可伴随咳吐清稀痰涎,或口中唾液较多,脉弦滑,苔润,可罩有一层黏液。《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处侧重于饮,指一定量水液停留于肺脏,饮邪为阴邪,多由阳气虚弱,气化无力所致,故以温药温补阳气助水运,化水饮,且喘为气机上迫之象,故治则宜温化水饮、平冲降逆。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气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为饮邪停滞于肺作喘,故以干姜、细辛、半夏温化水饮,桂枝平冲降逆,麻黄宣肺平喘,合奏化饮降逆之功。此处的寒气欲解为水饮已化之意。
干姜,味辛,性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其味辛发散,气温可温化水饮,可知干姜温肺散寒化饮,入肺经,则阴邪袭肺多用之。如治疗虚寒肺痿的甘草干姜汤,用量多为三两到四两。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可蠲饮除邪。《本草经集注》谓其温中、利水道。细辛味辛入肺经,温能散寒、除饮邪,咳逆上气时可与干姜、五味子配伍。多用于饮邪较重而正气尚未亏虚时。与干姜、桂枝配伍时细辛用量较大,多为三两,此处不可拘泥于细辛不过钱之说。半夏具温燥之性,为燥湿化痰常用药,水饮严重时,与温肺化饮之药相伍,化饮之力更著。麻黄味苦,性温,止咳逆上气,宣肺平喘、发越阳气。麻黄并非像干姜、细辛直接温化水饮,但肺气不降之喘麻黄可以平喘以治其标,如防己地黄汤方后注明“喘者,加麻黄半两”。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此方治疗饮邪所致哮喘效如桴鼓。射干主咳逆上气,散结消滞。其组方与小青龙汤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射干麻黄汤重在宣肺,而小青龙汤可治疗外寒内饮,且临床患者呼吸声粗重,喉中痰鸣音显著时多用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中用生姜未用干姜,《本草疏证》:“曰寒者多用生姜,曰冷者多用干姜。干姜可代生姜,生姜不可代干姜。……咳则必用干姜,竟不得用生姜,盖咳为肺腑病,肺主敛不主散也。”故此方可用干姜代生姜温肺化饮。
由此两方可见,饮邪致喘则温化水饮,饮邪上冲则降逆平喘。方可用小青龙汤及射干麻黄汤。药可用干姜、半夏、细辛、麻黄、桂枝等化饮降逆平喘。
饮邪挟热致喘
饮邪为阴邪,但临证时患者病情多寒热错杂,如饮邪挟热,或患者素为体阳盛体质,又有饮邪袭肺,亦或饮邪久蕴而化热。临证可兼见热象,如舌红,脉浮或数,烦躁,治宜化饮清热。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越婢加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肺胀即肺气胀满,多由风邪外袭,水饮内停,邪实气闭,肺失宣降所致,其临证表现为喘而烦躁。故用越婢加半夏汤宣肺散饮,降逆平喘,兼以清热,方中麻黄宣肺平喘,半夏、生姜温肺化饮,石膏性凉透散宣发郁热,大枣、生姜、炙甘草安中和脾。
小青龙加石膏汤为寒饮挟热致喘,方由小青龙汤加石膏组成。石膏多用来宣散肺中郁热。“石膏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肌解表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石膏力能清透郁热,观张锡纯之经验,临床可用15~50克。
越婢加半夏汤郁热更为严重,故麻黄和石膏用量均大于小青龙加石膏汤,其配伍也有所不同。麻黄石膏两药相配发散水邪,清泻郁热,但应注意两药比例。若石膏量大于麻黄,如越婢加半夏汤中石膏与麻黄比例为8:6时,则重在透郁热,而小青龙加石膏汤中石膏与麻黄比例为2:3,则重在化饮解表发汗,兼以泻热。
正虚饮停致喘
除寒热错杂外,病情复杂时常虚实夹杂。病人久病致虚,既有饮邪存在,又有正气虚衰。或素体虚弱,复生饮邪,如此视虚实程度确定治法,扶正不可助邪,驱邪不可伤正。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木防己汤与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便为饮邪致喘后期虚实夹杂病情复杂的代表方。水饮停留心肺胃脘,饮邪上迫肺,心阳不布,气机不利则气喘,此时饮邪不仅停留在肺脏,也多侵袭其他脏腑。心下痞坚为水饮停聚,面色黧黑为水饮上泛,而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已有正气虚耗,其脉沉紧为水饮聚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但此脉应按之少力,已现虚象,如此用木防己行膈间水饮,泻经络之湿邪,逐脏腑之水气,以人参辅助正气,扶正祛邪同施。若仍旧未愈可知病重药轻,故加茯苓、芒硝加大祛饮消积之力,以驱邪为主,而去石膏防其性凉再伤正气。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遣方用药治之。
饮邪致喘临证变化多端,但治疗多以化饮为主,再根据病情加减。临床并非按照此三种表现情况传变,可能疾病初始便为饮邪挟热,或者疾病日久仍未耗伤正气。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关于饮邪致喘的治则治法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具体应用仍需要医者权衡变通。
根据《中医药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民间确有专长技术的无证中医可以通过中医专长考核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合法注册行医。不同于过去的考试,中医专长医师考核方式是专家对考生评议考核,为确保考核公平公正,防范考核舞弊风险,在充分考虑专家队伍基数基础上,规定考核专家人数为不少于5人的奇数,通过现场陈述问答、回顾性中医医术实践资料评议、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等形式对实践技能和效果进行科学量化考核。考核中医药技术方法分为内服方药和外治技术两类,包括医术渊源或者传承脉络、医术内容及特点、诊断治疗、安全规范等内容。
取得《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者,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也就是说,通过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后,你就可以在本省范围内开展中医医疗活动,具有合法的行医权利。
①西医想转型中医的(西医诊所以后会有很多限制)
②精通中医确没有中医毕业证书,无法从事中医诊疗
③家有祖传秘方或技术,现在未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④无任何中医基础,但爱好中医想从事中医行业
⑤具有村医证书,但不能报考执业医师证的人员
⑥在昊学教育只要你想从事中医行业,都可以申请报名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或经多年中医医术实践的,申请参加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医术渊源,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或者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5年,掌握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并得到患者的认可;②由至少2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
③推荐医师应当为被推荐者户籍所在地或者长期临床实践所在地的省(区、市)内相关专业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昊学教育可协助考生全程办理报名相关手续
1、中医基础知识
网络课程+面授课程详细讲解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辨证论治让你轻松获得中医基础知识为专长技术奠定基础。
2、中医专长技能
网络课程+面授课程详细学习简单易懂疗效显著的中医特长技术,让你拥有中医专长从而轻松应对考试,一次通关获得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并可以在日后中医临床实际应用中获得收益。
3、答辩流程指导
全程一对一面授指导考核流程,集中培训医术渊源或者传承脉络、现场答辩、注意事项、心理调节等轻松应对考试答辩。
4、全真模拟答辩
全真模拟答辩现场,提前熟悉考核流程,消除答辩紧张心理,熟悉答辩环境。
5、全程协助报名
昊学教育可以为学员提供全程、全方位、全面的考核报名协助,包括资料整理填写、推介老师、临床从业证明等。
6、高清网课辅助
昊学教育中医专长研究院邀请国内中医方面权威授课名师录制中医(专长)医师网络课程,方便学员随时学习,巩固复习,让学员轻松掌握中医相关知识。
7、科学课程设置
昊学教育中医(专长)课程根据学员需求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为所选专长必须要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为根据自身需要可以选择学习的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在取得中医专长证书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中医技能,通过学习提升了自己的临床应用技能。
8、独家内部教材(独家教材)
昊学教育中医专长研究院聘请知名中医团队,编写独家内部中医(专长)教材,教材和培训课程配套,全套教材为三本(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专长技能、专长答辩指导)
1、提供贴心细致的全程备考服务,让您省心省力备考;
2、中医基础知识模块-中医专长技能模块-答辩指导模块三重模块化学习,多重过关保障;
3、权威名师授课,解决您学习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4、专属教务老师跟踪测评,定期督学保证您的学习效果;
5、考前一对一答辩指导熟悉流程、调整心态,顺利通关;
6、签订协议,保障权益,加入我们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7、中医专长技能模块轻松应对考试,还能学到中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