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气、增津液、止汗,此治疗汗出表虚的桂枝汤法,在汗出水肿类疾病中,也用生姜、甘草、大枣,也用此法。
以前在讲解治疗汗出、水肿的越婢汤时,反复强调“胃气虚”在水肿类疾病发病及治疗中的重要性,仲景方中用生姜、甘草、大枣健胃气。胃气虚则肿,今日在读到防己黄芪汤治疗汗出、身重时,又遇到这一问题,治疗水肿得重视胃气,故两方所同者,均健胃气以生姜甘草大枣,两方所不同者,防己黄芪汤水气在体表,以表虚寒为主故而汗出、水肿,越婢汤水气在体表,以有热蒸津液外出故而汗出水肿,两方均重视胃气,但寒热不同,故用药亦有别。
后又学习越婢加术汤,加深了对术一药的深刻认识,《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止汗。”我们知道,体表水肿的消除,要么通过汗出(有人说,越婢汤、防己黄芪汤均有汗出,但还是水肿,怎么理解?很简单,汗出但胃气虚,水液滞留体表不去,故而水肿,这和汗出发热的桂枝汤机理同,用桂枝汤可发汗止汗退热)、要么通过小便,加术是止汗利小便之法。
始终理会仲景书,是读懂经方的关键,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附:越婢汤方证、防己黄芪汤方证、越婢加术汤方证,并做简要解说,以便同仁研学。
越婢汤方: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简要解说:用生姜、甘草、大枣健胃气,用大剂量麻黄发越水气,石膏除热,止汗,与大剂量麻黄合用,即可制麻黄发汗、又可泻热止汗。
越婢汤证: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简要解说:恶风、汗出,乃表虚之证,脉浮为主表之脉,结合症状反应,知风水也是表证。又此处“不渴、无大热”,是针对无明显的阳明里热证的“恶热”而言,又可理会,石膏非只清热,用石膏也不一定有大热(结合“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读之更确)。
防己黄芪汤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四味,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简要解说:本方用生姜、甘草、大枣健胃气,用白术止汗利水,防己利二便,除水湿,黄芪益气固表,治体表之虚(因为表虚,所以水停)。
防己黄芪汤证: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简要解说:脉浮、汗出、恶风是表虚之证,身重是体表有水湿,曰“风湿”、曰“风水”示其为表证,也无需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