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的分类,皮肤病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水痘、风疹、湿疹、手足口病、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症、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等等。
身体体表系统包括皮肤可以统称作太阳系统,太阳系统至少承担了人体运作的三大主要功能,保护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温暖滋养肌肤的功能,管理毛孔开合、出汗、调节体温的功能
太阳系统就运行正常,防卫能力就强,相反,就弱,抵抗力就差。仲景把人体体表系统,也就是太阳系统出现的疾病称作太阳病。
比如体表发烧、异常流汗、各种皮肤疾病,包括各种过敏、带状疱诊、红斑狼疮、湿疹等,出现在皮肤浅层的酸痛、肌肉痉挛等等,只要是出现在体表系统的疾病都可以称作太阳病,所以皮肤病都可以看做是太阳病。
比如体表发烧、异常流汗、各种皮肤疾病,包括各种过敏、带状疱诊、红斑狼疮、湿疹等,出现在皮肤浅层的酸痛、肌肉痉挛等等,只要是出现在体表系统的疾病都可以称作太阳病,所以皮肤病都可以看做是太阳病。
治疗
以桂枝汤为治疗思路,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白芷,蛇床子、苍耳子等宣发解表,“清扫”皮肤的药物。
另外寒邪入侵皮肤可导致毛孔收缩水液滞留皮肤而产生所谓的湿疹,小朋友发生在手脚上的水泡现代医学称作“手足口病”
这种可采用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加术汤等思路进行处理,用麻黄汤的思路去解表,用白术祛除表系统中的湿邪
寒邪束表时间久了不仅在表面郁结成水,而且会郁结成热,湿热夹杂导致的形成皮肤表面的发红发黄,潮湿等皮肤病
这种可从《伤寒论》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思路去考虑。原文说:“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身体内脾肾不足水液代谢不利也会引发的皮肤病。
当身体内脾肾不足运化失调时,身体内很容易积水。
水液在重力作用下很容易积累在脚部和腿部导致皮肤溃烂,疼痛,瘙痒。常用真武汤的思路加减法
湿邪入侵到皮肤关节导致的皮肤病。这种情况在西医中常见为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导致关节部位变形或者在关节部位出现的湿痒皮肤病
这种情况可用甘草附子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治疗思路。
湿邪入侵到皮肤肌肉导致的皮肤湿疹。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较常见,我们常用防己黄芪汤,桂枝汤加防己、黄芪的思路来解表祛湿。
慢性虚损肥胖型体质导致的皮肤病。慢性虚损肥胖体质由于身体内长期脾肾运化不足,身体内很容易积湿积水,水液浸渍皮肤很容易导致湿疹
这种情况应首先用真武汤结合五苓散的思路标本兼治,加强脾肾的运化能力,祛湿太阳系统中的水邪。
血虚瘙痒型皮肤病常见身体干瘦,津血不够滋润,身体内很容易形成内风的皮肤瘙痒。
这种皮肤病和湿疹、溃烂性的皮肤病不同,皮肤上出现的症状有时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皮肤因营血不能滋养而干、涩、痒,严重时会出现所谓干燥综合征、银屑病等。
这种情况应该以养血滋养营气为主要治疗思路,可以用当归散来止风养血,用炙甘草快速补充血液,用桂枝新加汤来滋润恢复人体的脉络。
什么叫湿邪?中医里”“六淫邪气”中,最怕的是湿邪。
寒则温之,热则寒之
而用燥湿的方法运用不当,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
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总之,万恶湿为首。
网红一篇”红豆薏米粥”治湿食疗的方子,让很多人开始盲目的跟风服用
现在到处都在大力的宣传汗蒸盐蒸出寒湿养生的作用,适当的出汗,对于怕冷不爱出汗的人来说,的确可以起到祛除湿邪的作用,毕竟这也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一种有效途径
但是汗蒸毕竟是一种被动的出汗方式,跟适当的通过运动主动的出汗不同,很多人也是不适合的。
在《素问·宣明五气论》又有「五脏化液,心为汗」的记载,《景岳全书》也认为「汗由血液,本乎阴也」。
都知道心主血脉,但汗和血产生是同根同源的,足以体现汗液的珍贵。过汗伤阳又伤津,所以我提倡用汗法除湿要小心谨慎更要适度。
湿邪内聚的源头在于脾胃。运化出现了问题
袪湿的方法有三种,挖沟排水、太阳晒、风吹。
万病伤于寒,医圣仲景著书《伤寒论》,其意正是在此。
清代名医陈修园曾云“另事温补,勿用寒凉”清代名医陈修园曾云“另事温补,勿用寒凉”
在此,希望大家慎用抗生素、滋阴凉寒药和清热泻火苦寒中药,以免耗损我们本来就很虚亏的阳气。
《伤寒论》在讲述疾病的变化时有几大特点:
1.首先通过列举法讲述六大系统疾病的总体现象和特征;
2.《伤寒论》特别强调疾病的“变化状态”;
3.每一种疾病变化,通过药方的组合机理阐述其病因以及对治的方法;
4.疾病在六大系统中的变化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按部就班的传”,而是与体质相关。通常老年人感冒容易直接发展到心肾。身体津液亏虚的人很容易发展到内热影响到厥阴;
5.疾病的变化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快”,甚至可以说“瞬息万变”;
6.人体每一系统的疾病时,特别注重和人体其他系统的整体关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