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药药品标准同步练习
一、最佳选择题1、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的是A、阴凉处B、常温C、冷处D、凉暗处E、密封D凉暗处: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2、试验中的室温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是指A、25±2℃B、25±1.5℃C、25±℃D、26±2℃E、25±0.5℃A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温下进行;温度高低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25℃±2℃为准。、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A、±15%B、±10%C、±5%D、±%E、±1%B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4、《中国药典》规定“称定”是指被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A、十万分之一B、万分之一C、千分之一D、百分之一E、十分之一D“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5、恒重是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的重量A、0.2mg以下B、0.1mg以下C、0.mg以下D、1.0mg以下E、0.5mg以下C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0分钟后进行。6、观察荧光时,若无特别说明,通常是指紫外光波长为A、nmB、nmC、65nmD、0nmE、nmC用荧光法鉴别,需将药材(包括断面、浸出物等)或经酸、碱处理后,置紫外光灯下约10cm处观察所产生的荧光现象。紫外光波长为65nm,如用短波~nm时,应加以说明,因两者荧光现象不同。7、下列哪种细胞后含物加浓硫酸不溶解A、草酸钙结晶B、碳酸钙结晶C、硅质D、菊糖E、钟乳体C硅质:加硫酸不溶解。8、解离组织制片的氢氧化钾法适用于观察A、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的样品B、质地坚硬的样品C、木化组织较多的样品D、木化组织群集成束的样品E、叶类药材A样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的,可用氢氧化钾法。9、可以用微量升华方法进行鉴别的中药材是A、大黄B、太子参C、附子D、地榆E、山药A微量升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枝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在结晶上加碱液则呈红色,可进一步确证其为蒽醌类成分。10、在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等的大小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A、cmB、mmC、μmD、nmE、μm和nmC观察细胞和后含物时,常需要测量其直径、长短(以微米计算),作为鉴定依据之一。11、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的鉴别方法是A、基原鉴定B、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D、理化鉴定E、含量测定B性状鉴别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12、制作解离组织制片时,硝铬酸法适合于A、薄壁组织占大部分的样品B、木化组织少的样品C、木化组织分散的样品D、叶类、花类样品E、样品质地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较大群束E制作解离组织片时,解离液选择原则为:如样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可用氢氧化钾法;如果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较大群束,可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1、适合于完整的药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同属药材的鉴别A、性状鉴定B、基原鉴定C、理化鉴定D、生物鉴定E、显微鉴定E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组织鉴定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切片或磨片鉴别其组织构造特征,适合于完整的药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同属药材的鉴别;粉末鉴定是通过观察药材的粉末制片或解离片鉴别其细胞分子及内含物的特征,适合于破碎、粉末状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14、在采用水合氯醛透化制作中药粉末显微临时装片时,为避免放冷后析出水合氯醛结晶,可在透化后滴加A、乙醇B、蒸馏水C、甲醇D、乙醚E、稀甘油E为避免放冷后析出水合氯醛结晶,可在透化后滴加稀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15、粉末升华,升华物白色柱形、小片状为A、水蛭B、地龙C、斑蝥D、全蝎E、蜈蚣C斑蝥的升华物(在0℃~℃)为白色柱状或小片状结晶(斑蝥素),加碱液溶解,再加酸又析出结晶。16、肉桂粉末加氯仿2~滴,略浸渍,速加2%盐酸苯肼1滴,可见A、紫色针状或杆状结晶B、白色针状或杆状结晶C、黄色针状或杆状结晶D、黄色圆柱状结晶E、黄色针状或球状结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