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气血津液病
6-1、郁证
第一证、肝气郁结证
柴胡疏肝散
第二证、气郁化火证
丹栀逍遥散
养血健脾疏肝热,丹栀逍遥功效好。
第三证、痰气郁结证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第四证、心神失养证
甘麦大枣汤
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
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第五证、心脾两虚证
归脾汤
第六证、心肾阴虚证
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6-2、血证
鼻衄
第一证、热邪犯肺证
桑菊饮
第二证、胃热炽盛证
玉女煎
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
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第三证、肝火上炎证
龙胆泻肝汤
第四证、气血亏虚证
归脾汤
齿衄
第一证、胃火炽盛证
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加味清胃散
清胃散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
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第二证、阴虚火旺证
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茜根散
茜根散方真好记,阿胶芩草干生地;
苔黄脉数血鲜红,侧柏颜色要翠绿。
咳血
第一证、燥热伤肺证
桑杏汤
第二证、肝火犯肺证
泻白散合黛蛤散
第三证、阴虚肺热证
百合固金汤
吐血
第一证、胃热壅盛证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十灰散
十灰大黄茜二蓟,柏茅栀荷棕丹皮,凉血止血兼化瘀,血热妄行作应急
第二证、肝火犯胃证
龙胆泻肝汤
第三证、气虚血溢证
归脾汤
便血
第一证、肠道湿热证
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地榆散
地榆散用苓多验,栀子茜根黄芩连。
槐角丸
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
清肠疏风凉止血,肠风便血痛痔疮。
第二证、气虚不摄证
归脾汤
第三证、脾胃虚寒证
黄土汤
黄土汤为一级方,阿胶黄芩干地黄,灶心黄土草术附,温阳健脾止血强。
尿血
第一证、下焦湿热证
小蓟饮子
小蓟生地藕蒲黄,滑石竹通栀草当,凉血止血又通淋,血淋热瘀定能康。
第二证、肾虚火旺证
知柏地黄丸
第三证、脾不统血证
归脾汤
第四证、肾气不固证
无比山药丸
紫斑
第一证、血热妄行证
十灰散
第二证、阴虚火旺证
茜根散
第三证、气不摄血证
归脾汤
6-3、痰饮
痰饮
第一证、脾阳虚弱证
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第二证、饮留肠胃证
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
甘遂半夏汤
金匮甘遂半夏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己椒苈黄丸
逐饮己椒苈黄丸,化气行水善攻坚,
肠间水气肠鸣胀,口干便难脉滑弦。
悬饮
第一证、邪犯胸肺证
柴枳半夏汤
柴枳半夏蒌黄芩,青皮甘桔杏仁行,
和解清热利肺气,涤痰开结悬饮清。
第二证、饮停胸胁证
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加减或用控涎丹
椒目瓜蒌汤
椒目瓜蒌苏葶苈,桑白夏苓藜陈皮,
十枣汤
控涎丹
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力不差。
第三证、络气不和证
香附旋复花汤
香附旋覆花煎汤,苡仁夏苓苏杏霜,
橘皮功可行气滞,伏暑湿温并外攮。
第四证、阴虚内热证
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溢饮
表寒里饮证
小青龙汤
支饮
第一证、寒饮伏肺证
小青龙汤
第二证、脾肾阳虚证
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6-4、消渴
上消
肺热津伤证
消渴方加减
消渴方中花粉连,藕汁地汁牛乳研,
或加姜蜜为膏服,泻火生津益血痊。
中消
第一证、胃热炽盛证
玉女煎
第二证、气阴亏虚证
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四君,藿香木香与葛根。
下消
第一证、肾阴亏虚证
六味地黄丸
第二证、阴阳两虚证
金贵肾气丸
6-5、自汗、盗汗
第一证、肺卫不固证
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第二证、心血不足证
归脾汤
第三证、阴虚火旺证
当归六黄汤
第四证、邪热郁蒸证
龙胆泻肝汤
6-6、内伤发热
第一证、阴虚发热
清骨散
清骨散君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第二证、血虚发热证
归脾汤
第三证、气虚发热证
补中益气汤
第四证、阳虚发热证
金贵肾气丸
第五证、气郁发热证
丹栀逍遥散
第六证、痰湿郁热证
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
中和汤
丹溪中和汤苍术,半夏黄芩与香附。
清热燥湿理化痰,湿痰气热证治主。
第六证、血瘀发热证
血府逐瘀汤
6-7、虚劳
气虚
第一证、肺气虚证
补肺汤
第二证、心气虚证
七福饮
第三证、脾气虚证
加味四君子汤
加味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加黄芪和白扁豆
第四证、肾气虚证
大补元煎
血虚
第一证、心血虚证
养心汤
第二证、肝血虚证
四物汤
阴虚
第一证、肺阴虚证
沙参麦冬汤
第二证、心阴虚证
天王补心丹
第三证、脾胃阴虚证
益胃汤
第四证、肝阴虚证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第五证、肾阴虚证
左归丸
阳虚
第一证、心阳虚证
保元汤
第二证、脾阳虚证
附子理中汤
第三证、肾阳虚证
右归丸
6-8、肥胖
第一证、胃热滞脾证
小承气汤合保和丸加减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第二证、痰湿内盛证
导痰汤
第三证、脾虚不运证
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
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第四证、脾肾阳虚证
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6-9、癌病
脑瘤
第一证、痰瘀阻窍证
通窍活血汤
第二证、风毒上扰证
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
第三证、阴虚风动证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胶芍草麻桑,
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肺癌
第一证、瘀阻肺络证
血府逐瘀汤
第二证、痰湿蕴肺证
二陈汤合瓜蒌泻白半夏汤
第三证、阴虚毒热
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第四证、气阴两虚证
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
肝癌
第一证、肝气郁结证
柴胡疏肝散
第二证、气滞血瘀证
复元活血汤
第三证、湿热聚毒证
茵陈蒿汤
第四证、肝阴亏虚证
一贯煎
大肠癌
第一证、湿热郁毒证
槐角丸
第二证、瘀毒内阻证
膈下逐瘀汤
第三证、脾肾双亏证
大补元煎
第四证、肝肾阴虚证
知柏地黄丸
肾癌、膀胱癌
第一证、湿热蕴毒证
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第二证、瘀血内阻证
桃红四物汤
第三证、脾肾两虚证
大补元煎
第四证、阴虚内热证
知柏地黄丸
7.肢体经络病证
7-1、痹症
第一证、风寒湿痹
第一证、行痹
防风汤
防风汤中麻黄艽,桂枝葛根归苓草,
生姜大枣杏黄芩,风寒行痹服之消。
第二证、痛痹
乌头汤
乌头汤中用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当,
痹症多因风寒侵,逐寒止痛自安康。
第三证、着痹
薏苡仁汤
薏苡仁汤羌独苍,麻桂防乌归芎姜。
健脾祛湿散风寒,主治着痹湿偏盛。
第二证、风湿热痹
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宣痹汤
宣痹汤主薏苡防,蚕砂滑夏栀翘尝,赤豆杏仁同配入,湿热痹证此方良
第三证、痰瘀痹阻证
双合汤
双合用桃红四物,二陈白芥姜竹沥,
活血化瘀通痰络,痰瘀痹阻筋脉治。
第四证、肝肾亏虚证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具能伸。
7-2、痉证
第一证、邪壅经络证
羌活胜湿汤
第二证、肝经热盛证
羚角钩藤汤
第三证、阳明热盛证
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用黄硝,玄参麦地五药挑,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此方宜
第四证、心营热盛证
清营汤
第五证、痰浊阻滞证
导痰汤
第六证、阴血亏虚证
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
7-3痿症
第一证、肺热津伤证
清燥救肺汤
第二证、湿热浸淫证
加味二妙散
加味二妙苍柏归,牛膝防己萆薢龟,
清热利湿补肾脏,湿热内盛虚火痿。
二妙黄柏与苍术,湿热痿痹此方主,若云三妙加牛膝,四妙薏苡再加入。
第三证、脾胃虚弱证
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第四证、肝肾亏损证
虎潜丸
虎潜脚萎是神方,知柏归芍与锁阳,牛膝陈皮败龟板,生地干姜羊肉尝。
第五证、脉络瘀阻证
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圣愈汤
东垣方中有圣愈,四物汤内加参芪;
气虚血弱均能补,经期量多总能医。
7-4、颤证
第一证、风阳内动证
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第二证、痰热风动证
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第三证、气血亏虚证
人参养荣汤
第四证、髓海不足证
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
龟鹿二仙胶
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
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
第五证、阳气虚衰证
地黄饮子
7-5、腰痛
第一证、寒湿腰痛
干姜苓术汤
肾著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重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第二证、湿热腰痛
四妙丸
第三证、瘀血腰痛
身痛逐瘀汤
第四证、肾虚腰痛
第一证、肾阴虚
左归丸
第二证、肾阳虚
右归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