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本草经疏》
列位看官,今日和你说上一病,是很多人在中年时遇到的问题——痛风。
痛风,一旦发作,所带来的痛楚,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而且,它常常反复发作,难以控制。就生活习惯而言,过食肥甘厚味固然是重要因素,不过要想彻底改变,难度可想而知。
于是,对于痛风顽症,在生活中大有默默忍受、得过且过之人。
这当然是不行的。今天,我们不提西医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只说说祖国传统医学对此病的认识。闲言少叙,把一张不错的经验良方告诉你——
准备中药地龙5克(研),金钱草30克,生薏苡仁3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防己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生甘草5克,黄柏10克,水煎取药汁服用。痛风发生在下肢,加牛膝引药下行。发生在上肢,则加桑枝以横行肩臂。疼痛如果十分剧烈,加延胡索、蜈蚣。总而言之,随病情之变化而随症加减。
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拟制者,为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刘再朋先生。刘师年生人,南京人,历任中华中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南京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卫生部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等职务,为多部中医学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上方,就是刘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摸索出来的一张经验方,被收录在多部中医学专著中。
这个方法的立意,其实十分明了。
看官,话说这痛风患者,十有八九乃是脾胃运化失常、长期以来蕴生湿热者。湿热之邪流注关节,形成砂石,最后阻滞经络,形成剧烈疼痛。因为有湿热,所以患者往往脚趾红肿,皮肤灼热,触之则痛,舌红苔腻。就生活习惯而言,多是喜欢喝酒、吃肉、吃海鲜。因此在治疗的时候,多需要清热、利湿、化石、活血、止痛。这作为基本的治疗法则,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之配伍——
为了祛湿,我们用薏苡仁、泽泻、车前子、防己。薏苡仁,性味甘淡,入脾胃肺经,功在利湿清热而健脾。其中的泽泻,性味甘寒,入肾、膀胱经,功在利水渗湿泻热。其中的车前子,性味甘、寒,入肝、肾、小肠、肺经,功在利水渗湿。其中的防己,能利水渗湿止痛。
除此之外,有一味药用得最妙,这就是金钱草。它性味平、淡,入肝、胆、膀胱经,功在清热消炎、利尿通淋、排结石。我们知道,痛风作为一种尿酸代谢障碍,最容易引起的是尿酸盐沉积。尿酸盐沉积不仅可以引发关节囊、软骨、骨质出现炎性反应,严重的还会导致肾结石。所以,我们用金钱草来化石通淋,实在是直中要害,用心良苦。
祛湿化石之后,我们还要清热。用什么?用石膏、知母、黄柏。石膏,性味辛甘寒,入肺、胃、三焦经,可以清热降火,除烦止渴。其中的知母,性味苦寒,可以解热除烦,清肺滋肾。其中的黄柏,性味苦寒,入肾,膀胱经,可以泻肾火,清湿热。这三味药配合前面的薏苡仁、泽泻、车前子和防己,去尽体内湿热之邪。
最后,我们用生地、赤芍、白芍和地龙来活血通络,使得通则不痛,最终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
应该说,这个方法作为经验方,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是值得肯定的。列位有痛风的患者,可以借鉴应用。但前提,一定是有中医师来辩证指导,不能盲目应用。医者也可以借鉴此法来适当化裁。毕竟,这是当代中医大家的经验之谈,是值得借鉴的。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