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发病的原因 http://m.39.net/pf/a_5924222.html背景年,宜昌市经过12年不懈努力,首次被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年,宜昌城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复审再获此殊荣;未来,宜昌将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以“健康梦”助推宜昌“大城梦”、努力争创全国健康城市和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实现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5月7日,宜昌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国斌做客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介绍宜昌如何以“健康梦”助推宜昌“大城梦”。
文字实录如下: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下宜昌市在创建卫生城市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国斌: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华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共辖13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其中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亿元。宜昌市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截至年,全市共有1个国家卫生城市,2个国家卫生县城,3个省级卫生城市和2个省级卫生县城,2个国家卫生乡镇和24个省级卫生乡镇。
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制度化常态化主持人:宜昌成功创建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在巩固创卫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采取了那些措施?
王国斌:年11月,我市被全国爱卫会授予“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家卫生城市零的突破,并于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被全国爱卫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我市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巩固“三城联创”成果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建立“三城联创”长效机制有关主持人题的意见》,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市政府将爱国卫生和全市卫生创建工作纳入了全市“十二五”规划,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健康宜昌’创建活动”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自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经费及除四害专项经费纳入了预算,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建立起“以查促评、以评促管”的长效机制。去年,宜昌市建立城区基层爱国卫生管理规范,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社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建立起市、区、街办三级督导检查机制,促进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制度化、常态化,积极开展卫生社区、卫生单位等创建活动,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显着提升。
健康管理“宜昌模式”初步形成主持人:卫生计生部门在宜昌创建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国斌:首先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广泛开展。立足宜昌市疾控中心,打造全国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倡导“医防结合”的医院宣教模式,在市直医疗机构中开展特色鲜明的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组建了宜昌市健康知识讲师团,开展“健康知识五进”巡讲活动。开展了五大健康宣传阵地建设。以休闲公园广场为基础,建设了一批健康广场。以社区为单位,打造了一批健康教育宣传长廊和卫生科普知识文化墙等宣传阵地。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阵地,建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健康俱乐部。广泛开展“健康素养66条”卫生宣传活动,统一制作并向居民发放《健康素养66条》读本和合理膳食自我管理包。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活动。截至年底,全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城区“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对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全市各行业广泛推行职工工间操制度,城区开展工间操活动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比例达到69%。认真宣传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加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加强烟草广告市场专项清查整治,确保建成区内无烟草广告。
重点场所卫生监管严格规范。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规范,资料齐全。核发的全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齐全有效,各类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从业人员操作符合卫生要求,经营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措施落实,卫生设施、设备齐全,各类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从年起,市卫生计生部门每年确立一个重点,在城区范围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此为导向,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年,开展了住宿行业卫生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评选产生了20个“宜昌市住宿行业卫生示范单位”,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建设进一步优化,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健全和规范,近3年来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医疗垃圾处置体系进一步规范,总投资1.06亿元的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区所有医疗单位医疗废弃物得到集中处置。组织开展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西陵区创建成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宜都市、伍家岗区创建成为湖北省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制定出台了《宜昌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截至年底,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14个,卫生服务站已建成27个,初步实现了“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全覆盖。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三级病媒生物防治网络进一步加强。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城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市爱卫办的统一指导下,实行统一方案、统一行动、统一药械的防制体系。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印发了《宜昌市城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规范了行业病媒生物监测、春秋集中除四害效果监测、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病媒生物监测、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病媒生物监测等4类监测工作的责任主体、监测对象、监测时间和监测内容,明确了监测结果运用。年,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等3个县市区顺利通过省爱卫办“除四害先进城区”检查组现场考核,成为全省首批除四害全部达标的县市。
健康管理“宜昌模式”初步形成。年,宜昌市被省卫生计生委确定为省级健康管理工作试点地区。通过建立完善“三联三实”为手段的健康管理工作体系,即“部门联动、政策联合、手段联用”和“实实在在的信息平台、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实实在在的促进场所”,确立了着眼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的远景目标。运用三级健康服务,将健康管理服务覆盖于全人群。建立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体系,将健康管理服务贯穿于全生命周期。着力推行不同的健康干预手段,将健康管理服务有效融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全省食品药品安全考评宜昌列首位主持人:现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民生主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
年,宜昌市启动了全国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创建工作,随着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创建措施和力度,在全国首个提出了创建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要求:以“全国创最佳、世界争一流”为目标,建设覆盖领域最广、安全程度最高、监管效果最好的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在年香港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新闻发布会上,宜昌市在全国最佳食品安全管理放心城市前十名中位列第七,同年,宜昌在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评中位列各市州首位。
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步伐主持人:目前宜昌正在加快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那么宜昌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亮点呢?
王国斌:自年启动特大城市建设两年以来,我们秉承和坚持后现代、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遵循后现代理念、绿色生态理念、民生理念、智慧理念和显山露水、弯曲起伏、若隐若现的规划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别保护好绿色生态资源、山体、长江水系和岸线资源,让新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竟进提质、速效兼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继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道路桥梁、景观绿化、市政公用、公共服务、住房保障、土地征收及安置等城市基础设施,两年共完成特大城市建设总投入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亿元,建设城市绿道60公里,开工建设奥体中心、博物馆等大型公建设施18个,城区建成区面积从平方公里拓展到平方公里,为实现五年建设特大城市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持人: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宜昌市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国斌:宜昌城市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一是加强行业制度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创新城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区城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水平的意见》,发布城市容貌标准、扬尘污染治理、餐厨垃圾管理等规范性文件7个,推动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制度化、科学化。二是推行数字城管。建立了涵盖各区及20余家市直部门的指挥体系,并与市社会矛盾化解网、公众诉求管理及应急处置平台,涵盖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及宜昌高新区的65平方公里、16个街道办事处,个社区网格,43个管理部门。
环境卫生方面,一是实施属地管理。原市管万平方米的主干道清扫保洁、20万米地下排水管网养护、座公厕管理、56个道路停车场管理、46条道路维护等作业事权,以及行政审批、“7+1”项行政处罚和相关行政强制权划转各区,园林绿化管理整体移交新成立的市园林局及各区;形成“监督考核以市为主、组织实施以区为主”的属地管理新体制。二是实施市场作业。重点项目建设、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及中转、处置、“野广告”清除、建筑渣土运输面向社会发包。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完成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申报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宜昌市城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开展餐厨垃圾收运体系调研工作,配备3台专用收运车,处置场所基本建成,全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以“健康梦”助推宜昌“大城梦”主持人:目前宜昌市正在努力争创全国健康城市,请问目前采取了那些举措?
王国斌:去年年底,宜昌市顺利通过了湖北省健康城市考核评估,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和成功创建湖北省健康城市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健康管理工作,以“健康梦”助推宜昌城市“大城梦”、人民“幸福梦”,努力争创全省首批全国健康城市和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实现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一是服务城市建设,创新运行机制。以建设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和全国健康城市为总体目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管理为手段,“两建”融合、相互促进,深入广泛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构建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管理与服务、健康饮食与产业平台,依托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健康管理试点市和宜昌市医疗卫生云,形成以市健康管理中心为指导、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社区行业单位为补充、健康信息化为支撑的“健康联合体”,服务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并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二是落脚健康需求,实施五项行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实施健康教育进网络、健康体验进社区、健康饮食进餐桌、疾病筛查进村居、病媒防控进家庭等五项行动,在城区建设全国一流的“健康馆”,在社区、机关和学校布局个“居民健康监测站”,创建国家级、区域性的食品安全监测中心,食品安全监测实现医院全覆盖,开展全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并实行签约式健康管理服务。
三是开展四个专项整治,实施“双百工程”。我们今年在全市城区启动了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成区污水直排、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和重点行业除四害等四个专项整治,按照国务院“意见”和新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加强城区日常综合管理。同时,启动实施“双百工程”——创建各类健康示范单位个,在社区、机关、企业和学校布局个“居民健康监测站”,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
今后,我们将树立公共卫生治未病的理念,以健康管理促健康城市建设。突出四建一加强,即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全国健康城市、全国病媒生物防治示范区创建,推动新时期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
湖北省政府网、中国宜昌网
整编
宜昌发布
?喜欢就点个吧?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