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常用中药解读茯苓黄芪

广·聚·匠·心

誉·行·致·远

茯苓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其菌核含β-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其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葡萄糖、脂肪酶、蛋白酶等成分。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是利水渗湿的药材。

主治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煲汤适用量:9~10克。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肝、肾经。

药用价值

茯苓主利水渗湿,且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之要药。

茯苓可健脾,对于脾虚所致泄泻、带下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生痰饮之症,具有改善和治疗作用。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食用宜忌

茯苓适宜水湿内停导致的头眩、水肿患者,脾胃虚弱引起的便溏或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心悸、眩晕者服用。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用茯苓。茯苓不可与酸性食物同食,否则会降低茯苓的药效。辛辣食物为湿热之品,易助湿生热,酒为湿热生痰之品,与茯苓药性相反,故服用茯苓时忌辛辣食物和酒。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富含多种氨基酸、钾、钙、钠、镁、铜、硒、蔗糖、葡萄糖醛酸、叶酸等成分,是最佳的补中益气之药。

主治功效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药理实验证明,黄芪有轻微的利尿作用,可保护肝脏、调节内分泌系统。

煲汤适用量:9~30克。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

药用价值

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也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党参、防己、茯苓、白术等合用。

黄芪为补中益气、固表止汗之要药,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还能治疗体虚汗多。

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与金银花、皂刺、地丁等同用。

食用宜忌

黄芪适宜气血不足、气短乏力、慢性肝炎、慢性溃疡者服用;高血压、面部感染等患者应慎用。消化不良、上腹胀满和有实证、热证等情况的患者不宜用黄芪。黄芪一般煎煮内服,久服黄芪嫌太温热时,可酌加知母、玄参清解之。妊娠期妇女慎用,孕妇过量服用黄芪易出现过期妊娠、产程时间延长、胎儿过大等不良情况。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〡侵删

注:了解更多名医动态请扫下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jb/8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