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肥胖有妙法连庄中心卫生院耳穴治疗

肥胖症是指机体脂肪绝对增多或者其比例过高,包括脂肪细胞体积的肥大、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和体脂分布异常。西医学中单纯性肥胖属于本病讨论范畴。《灵枢·卫气失常篇第五十九》根据人的皮肉气血的多少将肥胖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类。《石室秘录·肥治法》中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景岳全书·非风》中云:“肥人多湿多滞”。这些均说明了痰湿在肥胖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一、调养范围痰湿体质有单纯性肥胖倾向的人群的调养。二、预防法则以祛湿化痰调体为主,兼以消食助运,少佐健脾、温肾。《素问·奇病论》有“喜食甘美而多肥”记载,说明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等饮食不节因素有关,调养时应兼顾消食助运(即病因预防)。《景岳全书》中云:“治痰者,必当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提示在化痰祛湿调体为主的基础上,尚需健脾以杜生痰之源、温肾以绝生痰之本。三、预防方法在前述痰湿体质调养方法精神调摄、形体锻炼、饮食调理(包括药膳食养)、起居调护、针灸推拿的基础上,结合以下预防方法。1.药物预防常用药物:苍术、荷叶、法半夏、制南星等祛湿化痰与陈皮、枳实等理气化痰及汉防己、生姜、茯苓等宜宣散利水药调体固本为主,配伍炒莱菔子、生山楂等消食化痰,少佐黄芪益气健脾、肉桂温肾化气。代表方剂:导痰汤合三子养亲汤、防己茯苓汤。导痰汤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制半夏、橘红、茯苓、枳实、南星、甘草),具有燥湿豁痰,行气开郁功效。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功效。防己茯苓汤出自《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具有益气温阳利水功效。三方合用,共奏燥湿化痰,理气消脂之功,适应于痰湿体质有单纯性肥胖倾向的人群调养。2.非药物预防(1)针刺法:①取中脘、丰隆、水道、阴陵泉以祛湿化痰,配以天枢、关元、脾俞、足三里、三阴交以化湿消脂,温肾健脾。②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1-1.5寸毫针,针刺深度0.5-1.2寸,进针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有酸麻胀重感为佳。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3次。(2)灸法:①取穴同针刺法。②操作方法:选用温和灸或温灸器灸。温和灸施灸时,嘱患者仰卧位,医者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巨皮肤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一般灸15-3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温灸器施灸时,一般灸15-3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3)推拿法:①取穴同针刺法。②操作方法:摩腹配合点穴。双手重叠用掌心紧贴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摩腹操作以顺摩为主,手法轻柔,用力均匀至腹中线产生温热感,或腹内肠鸣辘辘,有矢气排出为佳。每日可于饭后或者睡前操作2次,可达到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胃肠蠕动。以大拇指按揉脾俞、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每次1-2分钟(每分钟15次),手法以局部酸胀得气为度。(4)拔罐法:①取中脘、丰隆、水道、阴陵泉以祛湿化痰,配以天枢、大横、关元、脾俞、肝俞、肾俞、三焦俞、大肠俞、足三里,以化湿消脂、温肾健脾。②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局部进行常规消毒,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迅速将罐吸拔在穴位上,根据所拔罐的负压大小及患者的皮肤情况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耳针法:①选取口、饥点、肺、脾、胃、大肠、三焦、内分泌、皮质下,以达到健脾胃、化痰浊、利肠腑、消浊脂的功效。②操作方法:用拇食指同时在耳郭前后相对按揉耳穴,每穴按揉1-2分钟(每分钟15次),每日按压3-4次,3-5日更换一次。四、注意事项:1.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注意运动负荷强度和节奏。2.推拿摩腹时要求顺摩为主,配合逆摩,刺激量要达到腹部有热感或肠蠕动加快,有矢气排出。3.痰湿肥胖者肌肉肥厚,留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以不起水泡为度。小小耳穴压豆可治疗全身的疾病,为延续古人智慧,传承耳穴精髓;连庄中心卫生院耳穴治疗室周六日免费开放了。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jb/8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