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乙肝两对半rdquo中

北京扁平疣医院在哪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29850.html

医院都会咨询下面的问题:

1、我的同事是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我能和他一起吃饭吗?2、我的婆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现在怀孕了,将来能让她帮忙带孩子吗?3、我的男朋友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们准备结婚,我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我们可以要孩子吗?

首都医科医院人工肝中心副主任医师周莉将为您详细解答以上问题。

首先,周主任介绍,要回答以上这些问题,就要弄清楚两个问题:1)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有三种传播途径:血液途径、性途径、母婴传播。母婴传播途径也主要是通过母亲的血液来传播的。而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包括握手、拥抱、吃饭等等行为是不会传染的。2)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大小取决于什么?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有传染性要看他/她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定量,也就是HBVDNA水平:如果HBVDNA是阳性的,那这个人的血液就有传染性,而且HBVDNA水平越高,传染性越强;HBVDNA如果是阴性的,那这个人的血液就没有传染性。

现在,弄清楚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大小的决定因素,就可以回答以上问题了:

问题1、我的同事是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我能和他一起吃饭吗?和HBV携带者一起吃饭应该是安全的。只有一种情况下,有可能被传染,那就是HBV携带者的血液HBV-DNA水平比较高,并且HBV携带者的口腔里面有明显的破损/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而其血液接触到了餐具,之后这个餐具又接触到了其他一起吃饭的人口腔里面的破损处——这种情况下其实也是通过血液来传播的。要想避免这种情况下被感染,其实也很简单,自己打乙肝疫苗,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之后就是安全的了,就不用再担心会被感染了。

问题2、我的婆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现在怀孕了,将来能让她帮忙带孩子吗?关于刚出生的宝宝和HBV携带者接触的问题,如果这位宝宝的奶奶血液中HBV-DNA是阳性的,那么最好在宝宝满月之前不要和宝宝有太亲密的接触,因为我国现在新生儿都会打乙肝疫苗,刚出生的时候打第一针,满月时打第二针。在满月之前,可能宝宝还没有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这个时候还是有可能通过皮肤黏膜的微小伤口被感染的。而在打了第二针乙肝疫苗后一般宝宝就会产生比较稳定的乙肝表面抗体,也就对乙肝病毒有了抵抗力,就不怕会被感染了。当然,如果奶奶的HBV-DNA是阴性的,那就根本不用担心会有传染性,也就是可以照顾宝宝的。

问题3、我的男朋友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们准备结婚,我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我们可以要孩子吗?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途径传播,所以如果这个女孩的男朋友血液中HBV-DNA是阳性的,那么就有可能通过性途径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她,而如果他的HBV-DNA是阴性的,那么就完全不用担心会被他传染。这个女孩目前应该做的就是查一下自己得乙肝五项和肝功,如果肝功正常,而乙肝五项又是全部阴性的话,就需要尽快打乙肝疫苗,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之后就不用再担心被感染了,而且女方有了乙肝表面抗体的话,将来如果怀孕,宝宝也就不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了。

最后,周主任强调,要想自己安全,不被乙肝病毒感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打乙肝疫苗,等到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之后就不用再担心被感染了。其实预防乙肝真的很简单,所以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避而远之。

▲“乙肝两对半”又叫乙肝五项检查

分别代表的意义

▲以上是“乙肝两对半”中较为常见的组合方式

一、常见阳性组合模式

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大三阳,即一三五阳性。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分别是慢性HBV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

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其临床意义可归纳为: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小三阳,即一四五阳性。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以上组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与大三阳却别不同的是乙肝e抗原(HBeAg)阴性。

“小三阳”患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病毒阴性的小三阳,其二是病毒阳性的小三阳,某些人常认为大三阳严重而小三阳就没事,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病毒阳性小三阳的危害越来越受到肝病专业医务者的重视。

小三阳也只是反映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同样不代表病情轻重。

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恢复期、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3、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大二阳。是乙肝五项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阳性,相比乙肝大三阳只是少了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肝脏损坏严重、症状明显,是大二阳共同的特点。大二阳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因此,大三阳变大二阳后,如果转氨酶升高且HBV-DNA阳性,乙肝大三阳变成大二阳并不见到是病情的变轻。

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早期HBV感染或慢性携带者活动期,传染性强。

4、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小二阳。单纯的乙肝两对半检查出乙肝小二阳,并不能表明患者传染或者不传染乙肝病毒。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明确指出:肝功能正常,病毒量阴性,乙肝五项为一五阳性,就称之为隐匿性肝炎。小二阳都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

乙肝小二阳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对于乙肝小二阳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注意养生保健:保持开朗的心情,参加增强自身抗体;合理饮食,严禁饮酒,尽量戒烟,以避免乙型肝炎复发和加剧;适度食用护肝药。

一般认为小二阳是大三阳和小三阳的中间阶段,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进程,小二阳有可能变为小三阳,也有可能变成大三阳。所以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小二阳的情况,一般不可随意停药,以免造成病情的反跳或促进病毒的变异,造成损失。必要时要检查肝功能和HBV-DNA等指标,看是否需要变动治疗方案。如果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出现大三阳转小二阳,也应及时进行检查,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一般来说,大三阳转小二阳多认为是乙肝病毒受到了人体免疫力或(和)抗病毒药物等作用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情减轻,传染性低。但是严格来说,大三阳和小二阳并不能代表病情的轻重,需要结合肝功能、B超、HBV-DNA才能判断出病情的轻重。

乙肝小三阳和乙肝小二阳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乙肝小二阳属于不稳定状态,大部分乙肝小二阳都将会转为乙肝小三阳。若是小三阳直接转为小二阳则说明病情有好转,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乙肝患者的病情绝对的减轻,必须结合乙肝病毒DNA检测来确定病情情况,乙肝小二阳和小三阳都容易造成乙肝病毒变异,容易肝硬化,因此定期检测HBV-DNA复制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出现小二阳的情况,并且HBV-DNA阴性,肝功能正常,说明病毒复制基本停止,不需要治疗。平时要注意:1、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不要过度的疲劳,不熬夜;2、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及水果;3、继续戒烟、戒酒;4、适当体育运动,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不要盲目进补。

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急性或慢性期,传染性较弱。

5、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恢三阳。乙肝五项第2、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急性感染期后康复期,既往感染,具有免疫力。

6、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恢二阳,乙肝五项第2、5项阳性。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HBV-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所以“二、五阳”的人绝大多数是已经产生免疫的健康人,如不放心,可进一步检查HBV-DNA定量和其他检查项目已明确。

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非典型恢复期。

7、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即乙肝两对半第5项阳性,其临床意义为:(1)既往感染,但还未能检测HBsAb;(2)既往过后恢复期;(3)多急性窗口期。

8、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4、5项阳性。既往感染,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基本无传染性(少数仍有传染性)。

9、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项阳性。急性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即感染早期),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

1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4项阳性。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传染性弱。

1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3项阳性。乙型肝炎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活动期,传染性强。

1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3、4、5项阳性。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13、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2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4、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2、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2、4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16、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2、3、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17、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3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非典型急性感染。

18、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3、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非典型急性感染。

19、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3、4、5项阳性。急性乙肝病毒感染中期。

2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2、4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恢复。

2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2、3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2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2、3、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23、、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4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趋向恢复,一般无传染性。

二、正常组合模式

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五项检查全阴。未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五项第2项阳性。注射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中乙肝两对半罕见的七种组合模式

最后,小龙再大家一起来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Part1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

1

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

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

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

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Part2

乙肝职业暴露

1

---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

---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3

---特殊处理

?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Part3

丙肝职业暴露

1

---挤压与消毒

和乙肝职业暴露的处理方式一样: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

---抽血检查及处理

?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Part4

艾滋病职业暴露

1暴露的途径

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HIV感染的主要途径,皮肤的切割伤也较为常见。

粘膜暴露:粘膜部位如眼、鼻、口腔等接触HIV或含有HIV的血液、羊水等。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羊水、含血体液、阴道分泌物。含HIV的实验室样本、生物制品、器官等。

2不会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

在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情况下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做常规体检;

接触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尿液或汗液;

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谈话、握手。

3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有多大

健康工作者被HIV感染的危险性是存在的

发生率却是很低的

职业暴露不等于职业感染

职业性针刺暴露感染机率约为1/

4紧急局部处理

紧急处理可以减少80%的感染

1、清洗:a、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b、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消毒: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0.5%碘伏等处理伤口(局部浸泡或涂抹清洗消毒)并包扎伤口。

5报告和评估

1、报告: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主管领导及院感科报告,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即抽血检查(查HIV、肝肾功能及或RPR)

2、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暴露的程度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服药

6药物预防

一旦决定用药,越快越好,1小时以内效果好(最好在1—2h内),4小时效果降低,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7随访和咨询

1、暴露后0、4、8、12周、6个月,进行抗-HIV监测(同时应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2、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3、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的早期症状等

8职业接触级别

职业接触级别愈高致病危险性愈大。艾滋病病毒接触级别分为3级,发病危险性依次增大。

a)一级接触:接触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接触类型为:可能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沾染了接触源,接触量小且接触时间较短。

b)二级接触:接触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接触类型为:接触源沾染了可能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接触量大且接触时间长;或者接触类型为:接触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c)三级接触:接触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接触类型为:接触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以往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很多医务人员普遍性防护原则意识偏低,防护知识欠缺,暴露后处理的知识和技能欠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更多的是潜在的传染源,所以还是非常有必要掌握这类知识的。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jb/85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