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病
肥胖者,多痰湿,渐则瘀,无奈顽固,本方可以一试!
理脾健运汤
白术10g,茯苓20g,泽泻12g,桂枝6g,半夏10g,厚朴10g,砂仁8g,木香6g,薏苡仁30g,玉米须30g,山楂15g,鸡内金10g。
温中健脾,祛痰化湿。
肥胖病,属痰湿瘀阻者。症见肥胖体形,下肢轻度浮肿,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中桂枝振奋阳气,通阳利水、助膀胱之气化以促使机体运化排泄;白术、茯苓、泽泻、玉米须、薏苡仁健脾利湿,使湿有出路;配伍半夏、厚朴、砂仁、木香芳香化浊,祛痰燥湿,理气导滞,使气行则湿易化;山楂、鸡内金消积化滞。诸药合用,使脾胃健运,痰湿得化,气机条畅,肝脾调和,诸症自除。
如肥胖日久,湿阻气机,气滞血瘀,皮肤色黯,口唇舌质色紫者,可加桃仁、莪术、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20%,可谓肥胖症。本方经多年临床观察,适用于脾失健运,水谷精微排泄输布失常,脂肪代谢障碍,水湿不化,痰湿阻滞,经络气血不畅而致肥胖的痰湿瘀阻证。临床体会本方主要是增强机体自身排泄功能以达减肥之功,故宜多服,效果更佳。
郭某某,男,52岁,干部。年4月10日就诊。主诉肥胖已2年余。自年以来,逐渐肥胖,体重不断增加。年又出现血压高,头晕,头昏沉,四肢沉重乏力,心悸气短。现以上症状加重,行走困难,不能上班,曾服西药降压、利尿等,血压时低时高,肥胖不减,而来求诊。检査:患者肥胖体形,体重93kg,下肢轻度浮肿,血压21.3/13.3kPa。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诊断:肥胖症,属痰湿瘀阻者。
治疗:温中健脾,祛痰化湿。予理脾健运汤。
4月30日二诊:上方共服15剂,体重减轻5kg。头晕沉、浮肿、心悸气短等症状基本消失。血压18.7/11.3kPa。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脉濡。上方去玉米须,加石菖蒲10g,炒枣仁15g。又服20剂,体重减至81kg,诸症消失。后随访已上班并经常骑自行车下乡工作。
临床需辩证,切勿盲目用药
防己黄芪汤可减肥、治狐臭本文作者继承岳美中老的经验,用防己黄芪汤减肥,方剂保持原方,举例具体,有说服力。此方还可以治狐臭是小编的意外发现,从湿热论治,大家一并参考。《金匮》防己黄芪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两例
笔者依据岳美中老师生前治疗肥胖病的经验,采用《金匮》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二例,近期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病例一,王XX,女性,52岁,北京半导体器件四厂工人,年6月26日初诊。
患者自幼体胖,从年开始,体重增加过快。午后下肢困乏,口不渴,食欲一般,无明显饥饿感,大便正常,夜尿较多(每晚3次),右足后跟疼痛,舌质红苔白,脉缓弱。内脏检査无特殊发现,下肢Ⅰ度可凹性水肿。身高.5cm,体重98kg,腹围cm。尿常规阴性,血三脂、血糖、谷丙转氨酶升高,心电图不正常(见表一)。
中医辨证:脾肺气虚,不能运化水湿,升清降浊,通调水道,加以肾气不足,不能主水,致体内水液出入失衡,流溢肌肤,而见体重增加,下肢浮肿。乃拟益气健脾之剂为先;佐清热疏导药品治之。
处方:黄芪30克,防己12克,白术10克,甘草4克,生姜10克,大枣3枚,草决明20克,黄芩10克。
每日煎服一剂,连服三十剂。
同年8月14日来诊:服药后体重减轻1.5kg,腹围缩小4cm,但夜尿未减少,下肢仍浮肿,足跟疼痛如前。口微苦,食欲尚可。舌淡苔薄白兼微黄,脉濡缓。证属肾脏精气不足,上焦余热仍盛。拟前方加黄精18克煎服,同时增用六味地黄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以补肾利水。
同年10月16日来诊:继服8月14日方62剂,较初诊时体重减轻6.5kg,腹围减小6cm。小便量增加,夜尿减少至每晚1次,下肢浮肿消失,足跟疼痛已除,口不苦,体力有所恢复。自觉裤腰变大,用线折缝二寸,仍有宽松之感。舌质淡,苔白薄,脉濡缓。治疗后血液生化指标及心电图复查,较治疗前显著好转(见表一):
〔表一〕王xx血液生化及心电图治疗前后比较表:
自此以后,患者因爱人病重,未再坚持服药。至年3月初来诊,体重、腰围较82年10月无大变化。
病例二,杨XX,女性,39岁,北京市清河毛纺厂工人,年9月7日初诊。
体重增长过快已五年,自觉全身乏力,恶风,口渴而不多饮,胸膈满闷,上腹?胀,尤以食后为甚,大便干燥,腰部酸痛。月经正常,白带不多。既往有习惯性感冒病史。体检:身高cm,体重86.5kg,腹围cm。面色略赤,语音低而重浊,舌质淡红,苔白薄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缓而弱。内脏未见异常,下肢Ⅰ度可凹性水肿。生化检査:血脂增高(见表二)。
中医辨证:气虚脾弱,湿浊停滞,兼有积热。拟以益气健脾利水之法,与消积清热之剂并重。
处方:黄芪30克,防己15克,白术12克,甘草4克,红枣5枚,枳实10克,草决明24克,山楂20克,大黄6克。
每日煎服一剂,连服十剂。
同年9月18日来诊:服上方后,体重减轻1.5kg,腹围缩小2cm。大便稍溏,上腹部胀满减轻。舌苔、脉象同前,下肢仍有Ⅰ度可凹性水肿。为防止寒凉太甚,在上方中加入生姜6克,继续服。
同年12月11日来诊:服上方60剂,与初诊时相比较,体重减轻3kg,腹围缩小5.5cm。周身轻爽,上半身恶风感减轻,睡眠增加,大便稍溏,一日二次,上腹部由凸出变为平软,?胀显著减轻。口不苦,不发渴,食欲正常,下肢浮肿消失。血脂检查明显好转(见表二〉。
但胸部偶有刺痛,面色、舌脉无大变化。嘱继服上方十五剂,然后停药观察,年未再就诊。
〔表二〕杨xx治疗前后血脂检查比较表:
讨论:
单纯性肥胖病在临床上常与高脂血症合并出现。患者多为中年以上之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尚有升高的趋势。现代医学认为,此二种病的发病机理均为机体脂肪代谢失调,指出高脂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原因,肥胖病是影响寿命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有必要从祖国医学宝库中进行挖掘。
本报告采用的方剂为加味防己黄芪汤,该方是《金匮要略》治疗风湿和风水病的效方,适用于“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证。
岳美中老师生前认为,肥胖之人,凡下肢浮肿,身体沉重,脉象缓弱或濡,属元气不足,脾失健运,水湿潴留,病机与风湿、风水之虚证相同,故可取异病同治之法,投黄芪益元气、补卫气、固表利水,辅防己泄湿通经,佐术、草建立中阳,使姜、枣调和营卫,收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因肥人每以元气不足、卫阳虚弱为主,故黄芪的用量比例应较《金匮要略》有所增大。又因这两例病人均有血脂升高,内热湿浊中阻表现,故于方内加入草决明,以清热降浊,通便利尿,使邪从魄门和膀胱排出。实验研究证明,草决明含大黄酚等物质,长于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消炎通便,所以用于高脂血症,能起到降脂的作用。
岳美中老师曾指出,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疗效较漫无边际的因势利导为优。笔者在辨病的基础上,以防己黄芪汤作为治疗专方,草决明作为降脂专药,肾虚者,加黄精、六味地黄丸以补之,挟实者,加枳实、山楂、大黄以泻之。
两例病人服药后,自觉症状和理化检查都有显著改善,特别是:不仅起到减肥和降胆固醇作用,而且脂蛋白、三酸甘油脂皆明显下降,一例患者还获得心电图,谷丙转氨酶,血糖好转的效果。从而说明,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思路方法,很值得研究。
——中医药学报年第5期
防己黄芪汤治疗狐臭12例
防己黄芪汤系《金匮》治表虚风湿证方。笔者运用本方略者加减治疗狐臭12例取得满意效果。特介绍于后。
12例中男3例,女9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14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1年。
方剂组成:防己、黄芪各30克,炒白术15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20克。
水湿甚者加茅术、车前子、草;脾虚明显者加茯苓皮、泽泻;伴有肥胖病者加茵陈、焦山楂各20克。
12例全部治愈。最短疗程2月,最长6.5月,平均3.5月。
典型病例:孙xx,女,24岁,学生,82年8月3日初诊。自75年“天癸”至以来身染“狐臭”之疾,颇觉痛苦。两腋下潮湿粘手,?气甚浓,腋下衣服黄染,四季如此,夏季尤甚。伴有食谷不香,肢懒身倦,大便溏烂。素体肥胖,嗜好甘肥之味。适值炎热之夏天,气味扑鼻,用“西施兰”未效。舌淡苔白腻,脉浮滑。
治以防己黄芪汤加味:汉防己、生黄芪各30克,炒白术、泔茅术(苍术)各15克,泽泻、茯苓皮各20克,车前子、草各12克,生甘草6克。
3剂,腋窝汗出稍瘥,气味略淡。加滑石(包)20克,6剂。气味十去六七。再用8剂,服药3剂后适值经来,气味复浓,服完3剂,气味同此诊前。增汉防己至60克,用6剂,症状若失。继服5剂,腋下汗出正常,?气无。后用“异功”调治月余而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年03期
—THEEND—?版权声明:
1、文源:本文摘自中医药学报年第5期,作者/李春生;次篇摘自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年03期,作者/阮士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