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本品能辛散微温,甘缓不峻,药力和缓,既入膀胱经,又入肝脾经。善祛风胜湿而发表、止痛、止痒、解痉,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风湿所致病证,也无论兼寒兼热,皆可投用。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2、风寒湿痹,风湿疹痒。
3、破伤风,小儿惊风。
5~10g。
本品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服。
防风中主要含有挥发性、色原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类、有机酸类、聚乙炔类、甘油酯类等成分,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菌、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过敏、抗凝血等药理作用。
1、玉真散: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6g。具有散风解痉,镇痛止血,生肌之功效。主治破伤风。出处:《外科正宗》
2、羌活胜湿汤:羌活6g、独活6g、藁本3g、防风3g、炙甘草3g、川芎3g、蔓荆子2g,具有祛风胜湿之功效,主治风湿在表证,本方为治疗风湿在表的常用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属风湿在表者。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3、大秦艽汤:秦艽9g、川芎6g、独活6g、当归6g、白芍6g、石膏6g、甘草6g、羌活3g、防风3g、白芷3g、黄芩3g、白术3g、茯苓3g、生地3g、熟地3g、细辛2g。具有祛风清热,养血活血之功效。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出处:《保命集》
1、防风粥:防风10g,生姜5g,葱白2根,粳米g。先将防风、生姜、葱白洗净,共入沙锅煎半小时左右,取汁与粳米同煮为稀薄粥食,温热服用。功效:祛风解表,温胃化油。
2、防风祛湿粥:防风20g,防己15g,粳米g、薏米50g。防风、防己水煎取汁,加入粳米、薏米熬粥,分次食用。功效:袪风湿,止痛。
3、薏米防风茶:薏米30g,防风10g。将以上2味中药入水同煎,去渣,取汁。代茶饮用,或每天一两次,连饮1周。适用于风湿侵及经络而引起的肢节沉重作痛,甚至微肿发热。功效:祛风去湿,通经宜痹。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编辑:高美玲;责任编辑:陈晓沐
用心倾听患者心声切实提医院启动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
投稿邮箱:tougao
jxxzy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