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景春单味药有大功用

白蒺藜治肝郁阳痿

作者/孟景春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性微温,味苦辛,入肝经。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至于用以治阳痿,始见《慎斋遗书?阳痿门》。其曰:“阳痿,少年贫贱人犯之,多属于郁。宜逍遥散以通之;再用白蒺藜炒,去刺成末,水法,丸服。以其通阳也。”并附有验案。一人,年二十七八,奇贫,鳏居,郁郁不乐,遂成痿证,终年不举。温补之药不绝而病日甚,火升于头不可俯。清之、降之皆不效,服建中汤稍安。一日读本草,见蒺藜,一名旱草,得火气而生,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之火郁。因用斤余,炒香去刺为末,五日效,月余诸证皆愈。

按:

阳痿的原因颇多,非仅肾阳虚、命门火衰一端,故治疗阳痿,必须审因辨证,切不可一见阳痿,即投温补兴阳之品。

白蒺藜所治之阳痿,乃系肝郁而致者,以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肝气郁,则气滞血瘀,血不养筋而致痿。白蒺藜既能疏肝,又能泄降,以之治阳痿,实为肝郁致痿的治本之品。

《慎斋遗书》以蒺藜治阳痿,只云炒香为末,但未说明用量、服法。现从其治验案云用斤余,……月余诸证皆愈语推之,当为每服9g,1日2次。若痿证由情绪抑郁而致,则除服药外,尚宜给予思想开导,使情绪怡悦,当可加强疗效。

又按:

《植物名实图考》云:“蒺藜,近时《临症指南》一书,用于开郁,凡胁上、乳间横间滞气,痛胀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

九香虫为治血管瘤专药

作者/孟景春

九香虫性温、味咸,入脾、肾、肝经。功能理气止痛。外用治疗血管瘤,实属首创。

其用法是:

捕捉九香虫若干只,盛于纸盒或瓶中备用。用时以镊子2把,一把夹住虫的前半部,另一把夹住虫体的后部,挤出其腹腔内容物,涂在血管瘤上,视血管瘤的大小,涂布均匀为度,每日3~4次。连用数日可愈。无毒副作用。

本方(见《中医杂志》11:40.)效果十分显著。以此方治疗4例,均获愈。擦药后的皮肤由原红色、暗红色变成黄色,血管瘤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恢复正常肤色,不留痕迹。最快7天治愈,最长1个月。

验案举例

王某,女婴,50天。年7月初诊。其母代诉:出生后发现左食指皮肤上一红点,后越长越大,经外科诊治,认为系毛细血管瘤。动员俟其年龄大些时行手术治疗。病家恐其瘤欲逐渐增大,故延中医诊治。检查患儿左手食指中节拇侧有一红色肿块。中间布满红色血丝,高出皮肤,长约1cm,宽约2cm,包围了食指中节约3/4。如法外擦九香虫。2月后,家属怀抱女儿专程前来报告:自擦药后,瘤块皮色由红转黄,面积由大转小,半月之内完全消失,未留一点痕迹。

本药外治血管瘤,考历来本草学中九香虫的功用主治,未见治血管瘤的相似记载,本方的介绍,可谓是对九香虫功用的新发现,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确是值得推广的良方。但用时需选活九香虫,能否用干品研极细末,用米酒调匀涂擦患处,临床上不妨一试。

紫石英为宫寒不孕的要药

作者/孟景春

紫石英性温味甘,入心、肝经。关于其治宫冷不孕,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其后《药性论》有“女人服之有子。”《青囊秘方》云:“治妇人胎胞虚冷,久不受孕,或受孕多小产者。”《本草纲目》云:“肝血不足,女子血海虚寒者宜之。”由此可见,其治宫寒不孕的功效,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其用量多在20g左右,再配以其它温补之品。近代名医张锡纯所拟温冲汤(紫石英、生山药、当归身、附子、肉桂、补骨脂、小茴香、核桃仁、鹿角胶)治妇人血海虚寒不孕。当代名医朱良春亦盛赞其暖宫之效。

笔者在临床中遇宫冷不孕者,常以紫石英配以当归、熟地、附子、肉桂、鹿角胶、艾绒、香附;若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紫河车。

服此暖宫补气血之剂,必须脾胃功能正常,若脾胃功能差者,又须先调脾胃,俟脾胃功能正常后,方可服用。即脾胃功能正常者,亦必须于温补剂中稍加健脾和胃之品,方可久服而无弊。

按:

妇女不孕的原因有多种,张锡纯曾归纳为:有由冲脉郁者,有冲脉虚者,有由风邪久客子宫者,有子宫湿胜者,有气化不周者,有由于阴阳偏胜者。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于此可见宫寒不孕,仅是不孕的原因之一,切不可见不孕者即用紫石英治之。

凡属子宫寒冷者,月经后期者居多,经色紫黑,或见淡红;平素畏坐凉处,畏食凉物,即在盛夏,亦不喜食瓜果,至冬季则两足欠温明显,甚者小腹亦有冷感。子宫寒冷,命门相火不足是其根本原因,故治宫寒以温补下焦命门之火为治本措施。

紫石英为重镇温热之药,能使补命火辛温之药性凝聚于胞宫,故能坚持服用(少者10剂,多者30~40剂),服至畏寒诸症消失,月经按期而行,色红、量正常为度。

紫石英性温质重,虽为暖宫之要药,然单用久服则易伤阴、耗气,所以必须与温补气血之品同用,方可久服而无弊。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节选)

作者/黄煌

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所以,笔者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下面介绍一些笔者的临床相关经验,还有一些笔者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谈一谈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大家都是临床工作者,其中不乏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或许都有各自独到的经验,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

关于麻黄

麻黄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在经方中,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含麻黄方有14张,《金匮要略》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

记得笔者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因为临床上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

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原来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

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记载当时有个医生,看了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

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为什么呢?

20个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

年美国的一次网球赛上有一个妇女死亡,后来一查,发现与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的减肥药有关。后来美国FDA通报,一律禁止使用麻黄。不仅美国,在澳大利亚、英国,麻黄都是禁用的。但是很多医生搞到麻黄以后照用,因为麻黄确实是好药,不会用麻黄的医生不是好医生。附子是可爱的,麻黄也是很有魅力的。

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

要安全地使用麻黄,首先要对适用于麻黄的体质进行甄别。麻黄是什么样的人用的?必须看张仲景的原文。张仲景很多的条文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症状,其实他是指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甚至有的是指一种体质状态。

(1)黄肿

张仲景用麻黄是用来治疗黄肿。黄肿,这是麻黄的主治,这是安全、有效使用麻黄的重要指征。张仲景用麻黄,最简单的配方是甘草麻黄汤。只两味药,甘草二两、麻黄四两,两味药用来治疗什么病?里水!

里水是什么病?是一身面目黄肿,是小便不利、脉沉。脉怎么会沉的?胖的人、水肿的人,当然脉不容易摸到,是沉的。小便不利,所以水肿。全身性的水肿是使用麻黄的一个重要指征,这非常重要。

还可以看张仲景使用麻黄最大量的方子——越婢汤。麻黄用多少?六两。这么大剂量的麻黄用来治什么?用来治疗风水,恶风,一身悉肿。也是用来治肿的。这种情况下用大剂量的麻黄。

(2)无汗

除了黄肿以外还有一条——无汗。甘草麻黄汤服了以后,张仲景强调一定要“重覆汗出,不汗再服。”说明甘草麻黄汤有发汗的作用,而适合使用麻黄的,应该是无汗的。

问题是什么叫无汗?初学中医的人往往去问病人,你有没有汗啊?病人说我现在没有汗!病人的主诉不能算。无汗,要看出来的,要“观其脉证”,要“观”、要“看”。

无汗的人,皮肤往往是干燥的,而且粗糙,摸一下的话,好像有刺,或者其至是像鱼鳞,看上去脸色要发黄发暗,没有光泽,这种人就是无汗。

“一身面目黄肿”是一种体质,把这种体质叫做麻黄体质。这种人服用麻黄是比较安全的。麻黄体质,首先从体型体貌上来看,体型要壮实,肌肉要发达,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胖壮,胖或水肿,皮肤要干燥、粗糙,没有光泽,发暗,“一身面目黄肿”,就是对这种体型体貌所做的一个最简单扼要的表述。

其次,还要看看这种人的肚子,他的肚子往往腹壁脂肪比较厚,腹肌要有弹性。还有就是人要显得困倦,他的感觉、反应要比较迟钝一些。如果这个人消瘦、心下痞硬,麻黄是不能用的。

(3)脉浮紧

张仲景用麻黄非常重视脉搏,脉搏一定要有力。张仲景用大青龙汤,特别强调脉象要浮紧。什么是紧呢?就是有力,就是这个病人的心肺功能良好。因为如果心功能差,麻黄用上去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张仲景当时非常谨慎,大青龙汤方后,对多汗以后如何救护,就讲得非常清楚,要温粉扑,一服汗出的,不能过剂,中病即止等。安全使用麻黄的关键,脉搏要有力。形象地说,麻黄体质就是鲁智深,就是李逵。

还可以从好发症状上来判断这个人能不能用麻黄。一般来说,这些人容易受凉,感觉比较迟钝,等到有症状了,寒气巳经进去了,会出现身体疼痛、鼻塞、咳喘等症状。

麻黄体质的女性,容易出现月经问题,如月经周期长,或者闭经。很多人喜欢出汗,汗出以后,症状能够缓解,全身感到舒适。这个往往都可以看做是麻黄体质。

关于麻黄汤

麻黄汤这张方,学得最早,用的最少。医院实习,提出用麻黄汤,往往被老师臭骂一顿:这哪有什么麻黄汤证?哪有什么真伤寒?很多人不会用麻黄汤。

其实麻黄汤是张好方。麻黄汤是古代伤寒病的主方,是一个经典的辛温解表方,它适合于无汗而喘,无汗而身痛者。此处讲一讲麻黄汤的拓展使用:

(1)减肥

麻黄汤的减肥作用非常好。张仲景当年用麻黄甘草汤治里水,里水的表现是什么?是一身面目黄肿,服用麻黄甘草汤以后,汗出了,小便多了,人自然就瘦下来了,所以甘草麻黄汤其实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减肥方。而麻黄汤里面,就有这个组合。

六朝的陶弘景也说过,麻黄“令人虚”,这个“虚”不是后世所讲的八纲中的“虚”,这里的虚是“瘦”,是“消瘦”的代名词。

笔者前不久治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性,他是个经方爱好者,因为感冒,开了麻黄汤,他把两剂的麻黄汤并作一剂煎,麻黄15g,两剂并作一剂,一次就吃了30g。结果当天夜里大汗淋漓,几日不止,体重一周内下降四公斤!而且心慌非常厉害。笔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来救逆,用了以后,心率下来了,然而感觉人还很虚,再合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加上山茱萸等等,调治了半个月,他的心悸、自汗才慢慢消失了,体重才止跌回升。

这个案例说明麻黄的减肥作用非常明显。现在减肥光靠什么荷叶、山楂,能减到何时为止?要减肥来得快,可用麻黄,但是这个一定要看体质,弄得不好会伤身体,而且对心脏可能有损害。

(2)催生

麻黄汤还能催生,这是清代伤寒家舒驰远的案例。说有一个产妇发动已经六天,头已经向下了,就是产不下来,没有宫缩。医生用了催生的很多方子,催生的灵符、炉丹什么也用过了,都没有效。这个时候舒驰远到了,一看,这个人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说这个是麻黄汤证,为寒伤营、太阳伤寒。一剂麻黄汤后,热退身安,知饥索食,豁然而生。

日本的浅田宗伯也有个这样的案例,浅田宗伯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医生,他的医案叫《橘窗书影》。里面也记载了一个他用麻黄汤催生的案例。

有个妇人临产破浆以后,振寒腰痛如折,不能分娩,前医给她破血剂。结果先生跑来以后怎么看呢?脉浮数、肌热,是外感!给予麻黄汤加附子。吃了以后让她出汗,须臾腰痛稍宽,新发阵缩,宫缩开始了。然后让她坐上床,结果生产一个女孩。

以上两个医案提示麻黄汤可以催生,麻黄汤作用于盆腔,它能够兴奋盆腔内的器官以及肌肉。年《中医杂志》有个报道,介绍用麻黄汤来治疗子宫脱垂。这个经验来源于个案。

有一个中年妇女,恶寒发热,用麻黄汤以后,感冒好了,子宫脱垂居然也好了。这个医生他后来用麻黄汤加味,加党参、黄芪、熟地黄、当归,用了以后都有效。但是,他说劳累以后容易复发,不过再用麻黄汤加味,依然有效。这个医生应用麻黄治疗子宫脱垂的经验值得重视。

(3)发汗利尿

麻黄汤不仅对子宫起作用,对膀胱、肾脏也有作用,这就是所说麻黄汤能够发汗利尿。这个案例是笔者的“经方沙龙”上的案例:

有一个老太太,患有焦虑、坐卧不安,一直在服阿普唑仑。有一天牙痛,吃了阿莫西林以后,全身大肿如泥,原来很瘦弱的人,一下就变成了一个南极仙翁,头肿的非常厉害,医生用了十多天的药,激素、脱水剂都用了,都没有效果,当时血压/90mmHg。

后来这个医生他给她用了什么药?麻黄汤加防己、生姜、大枣。其中麻黄30g。一剂药,煎三次均分三次,每八小时服次。吃完药以后一定要喝粥,他用的是黄米粥,是学张仲景用桂枝汤的方法。结果一服以后,汗出如洗,大汗淋漓,小便通利,肿消大半,很有意思的是,血压还有下降,本来/90mmHg,变成/85mmHg。

这个老太太的老公说这个中医药真是神奇!确实,中药有这个效果。笔者在《中医十大类方》里也介绍过,赵守真先生在《治验回忆录》的医案,也是全身水肿,也用麻黄汤取效。

(4)醒脑开窍

麻黄汤对大脑也有作用。麻黄汤可以用来治疗煤气中毒,这是《新中医》的报道。

有一个男子煤气中毒,虽然经过抢救后苏醒,但是醒了以后还是十分难受,头晕、头痛、胸闷、烦躁、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用了麻黄汤:麻黄、甘草各15g,桂枝、杏仁各10g,只用一剂药,服后一身汗出,精神清爽如常。

服麻黄后脑子清爽,这个笔者经常试的。得了感冒的话,有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时用葛根汤,服用以后一般半夜里汗一出,第二天早晨起来脑子非常清爽。所以说,麻黄有兴奋作用,能够醒脑。

(5)治中风

值得现在







































白癜风是什么引起的
白癜风照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jb/3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