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1日,48岁的古龙死于肝硬化。说得诗意一些,是离开尘世,返回本来。说难听点,就是喝酒喝死的。
孙思邈历览前代医籍,以方书浩博,简册繁重,难于寻检。他根据自己在医药学上的研究和实践,删繁就简,编为《千金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之济,德踰于此”。(《千金要方序》)是书简易实用,可以救急,故曰《备急千金要方》。这部书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卫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对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所以把妇人方、少儿方列于全书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经验总结起来,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千金要方》的补充,书中收载了当时所用药物八百余种,对其中二百多种药物的采集、炮制等不仅作了详细的记述,并且补充了许多治疗方法。孙思邈认为食物对养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别列出《食治》一门,详细介绍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疗病的作用。并注重饮食卫生,如主张“食欲数而少”(《千金要方?养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陈腐的东西,食毕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数百步”(《摄养枕中方》),等等。他认为作医生的应当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食治》)他说:“药、食两攻,则病勿逃矣。”(《千金翼方?养性》)还主张把药物与针灸结合起来治病,所谓“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针灸》),这是医学上提倡综合治疗法的先声。当然还应指出这些书里还夹杂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这正是作为道教徒的孙思邈的宗教世界观的局限性。
明正统《道藏》中所收医药类书籍自《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难经》以及上述之《肘后方》、《千金方》等约二十部,但还有一些道教医籍如张三丰《仙传方》、赵宜真《济急仙方》、邵真人《青囊杂纂》、臞仙《寿域神方》等都未收入。总之,道教是重视医药的,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宗教上的求仙长生,但其内容包含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发掘整理。
一、道教与医药
道教为了达到成仙长生的目的,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寿。所以,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重要方术之一,凡是学道求仙的人必须懂得医药,医药成为有知识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课。道教徒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死。《抱朴子?对俗篇》说:“知上药之延命,故服其药以求仙。”中品药可以养生延年,下品药才用来治病。上药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药,葛洪说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云:“九转之丹,服之一日得仙。”还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抱朴子?金丹》)但是这种金丹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历史上许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药,不仅没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诗上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历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诸帝,如宪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药中毒死的。①五代时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冲等炼金石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临死时给他的儿子齐王李璟说:“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南唐书?烈祖本纪》)自宋以后炼外丹服食术求仙之风才日渐衰微。隋唐以前由于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药,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长生不死的“上药”,这种“上药”事实上是没有的,上药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寻可以延年益寿、治病养生的中、下药。为了服食,必须懂得医药,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
《神农本草经》是战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这部书里就带有明显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久服可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药百二十种,可以抗御疾病,补虚弱。下品药百二十五种,可以除寒热邪气,破积聚。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中药养性(生),下药除病”。(《抱朴子?仙药》)可见上药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这些药物大都出战国秦汉时方士所传,其中对好些药物都说:“不老神仙”,“长生不老”就是证明。在《汉书?艺文志》里就把“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书同列于方技略,正说明古代迷信与科学是互相杂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药物中列于首位的就是历代方士奉为仙丹妙药的丹砂。葛洪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药》)“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炼丹中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丹砂(HgS)加热离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反应,加热升华,又生成丹砂。道士们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把它看得很神秘,视为仙丹,结果许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时珍批判道:“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锻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条)
葛洪(-年)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他“综练医术”,(《晋书》本传)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医药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药方》十卷,《黑发酒方》一卷等。他感到医药的方书卷帙烦重,加以选辑整理,编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将方便经验方编撰为《肘后要急方》,用以救急,便于携带,可以悬于肘后,故又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它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儿科及兽医等各方面。对各种病的起源、病状、治疗方法都有所叙述。如其中关于痘症(天花)流行和结核病的记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又提出用狂犬脑敷贴伤口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这也为后来科学证明狂犬脑里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质。《肘后方》经陶弘景增补为《肘后百一方》,“取佛书人有四大,一大辄有一百一病之义名之”(《直斋书录解题》)。以后金代杨用道又取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所附药方,加以增补,名为《附广肘后备急方》,足见这部书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
陶弘景(-年)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弘景知识广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学者。史称其尤明“医术本草”。(《梁书》本传)他的医药学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补葛洪《肘后方》为《肘后百一方》,还有《药总诀》、《效验施用药方》、《集金丹黄白要方》、《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等。
如上所述,由汉代结集的一部古代药典《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分类法受炼丹方士的影响,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成仙,显然是不科学的。《本草》经过汉魏晋以来的历代传抄,字义残缺,品次错杂,弄得很混乱。陶弘景是精通药物学的,他在《本草》学上的贡献是:(一)整理了《神农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变了把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他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玉石、草木、虫兽、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类,这种分类法显然比三品法更科学、更明确一些。以后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都是在这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二)根据汉魏晋以来几个世纪许多名医用药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于《神农本草》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之外,又增补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取名为《名医别录》,把《本草》中药物发展成七百三十种。(三)对药物的性能、形状、特征、产地都加以说明。对于一种药物有多种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为本。中医在用药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别。但在《神农本草》中则以上品为君,中品为臣,下品为佐使,这种机械的划分显然是受了炼丹家方士的影响。陶弘景以药物主治之病来确其性能,如治黄疸病的药有茵陈、栀子等,祛风的用药有防风、防己、独活等。这是对《本草》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四)在药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药为君,辅助的药物为臣、佐使,又根据人的老少、男女、身体的虚实以及各地的生活习惯、环境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发展了《本草》学。
隋唐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年)。他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精于医药。著《备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正如倪匡在古龙讣告中的形容: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热爱朋友,酷嗜醇酒,迷恋美女,渴望快乐。据说,古龙临终前扫了一眼来看他的朋友们,抱怨了一句:为什么我那些女朋友,一个都没来?又据说,最终陪他一起上路的,还有48瓶XO。浪荡酒色,恣意人生。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癫狂与寂寥,都被他一个人给活尽了。说到这里,一个根深蒂固的画面从脑子里浮上来:李寻欢。人物来自古龙年出版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画面来自年播出的一部国产武侠剧——凭良心讲,这海报丑得确实令人发指。但我相信,在很多人的青春记忆中,这部《小李飞刀》都是古龙改编作品中的颜值巅峰——不管过去多少年,总有人会找出来反反复复看。首先当然要说当年的焦恩俊。造型师艺高人胆大,居然敢给古装男主烫头——但神奇的是,当年三十出头的焦恩俊硬是把这个“先锋造型”给扛下来了,而且还扛得英气逼人、风度翩翩,又非常贴合李寻欢的人物设定——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这是李园大门上贴着的对联。什么概念?不但念过书,还是个学霸,高考成绩全国第三;况且,出生一个书香(官宦)世家,父亲和兄长都中过探花,不但有文化,还有身份有地位,就连兵器都彰显了殷实的家底——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百晓生《兵器谱》上排名第三。几年前看到过这样一个脑洞大开的帖子:武侠里的暗器用完会回收吗?是的,不能蹲地上捡。不然怎么配得上剧里那一批大美人的痴情?是的,一批!首先是萧蔷。
别急着吐槽造型,这剧热播的时候不知道多少小姑娘在家拿着扇子往自己脑袋上比划年,林志玲还没与模特公司签约,萧蔷的“台湾第一美女”地位尚且无人能够撼动。萧蔷饰演的林诗音,则是剧中公认的“武林第一美女”。李寻欢和林诗音青梅竹马、天造地设,再经历了江湖上的生死劫难,理所当然应该双宿双飞。只可惜,半路杀出了个假仁假义的义兄龙啸云。龙啸云一面垂涎着林诗音的美色,一面又用对李寻欢的救命之恩玩起了道德绑架,一番套路之下,居然真的让李寻欢将心中所爱拱手让人,假意流连欢场,与风尘女子林仙儿出双入对,让林诗音对自己死心,投入义兄怀抱……《小李飞刀》的前22集,讲的就是这么一段又狗血又不争气的感情纠葛。男的确实帅,女的确实美,但人设都不怎么讨喜。李寻欢交友不慎、看人不准,无法识别龙啸云的两幅面孔,还把恋人当礼物、送人情,这要是放在现在的剧里,一定会变成千夫所指的渣男被骂上热搜。林诗音只信表象、不问究竟,看不穿李寻欢的道德包袱,被人当成人情送出去,她也就逆来顺受地认了,硬着头皮相夫教子,简直就是女德班的学习典型。然而,古龙笔下的人物,从来都伴生着各式各样的性格缺陷:花无缺压抑、傅红雪阴郁,楚留香则是出了名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而李寻欢又名“六如公子”:贪酒如命、嫉恶如仇、爱友如己、挥金如土、出刀如飞、视死如归。这“六如”里,没有一个字是留给爱情的。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从剧情到人物,这一版的《小李飞刀》对原著的改动都可以用颠覆来形容。比如接下来要提到的这个大美人——左边不是赵敏,右边也不是韦蝠王~孙小红,天机老人的孙女。天机老人在《兵器谱》上排名第一,却经常带着孙女在茶楼酒馆里说书卖艺,讲的故事大多都跟“小李探花”有关。说故事的时候,孙小红就是李寻欢的铁粉一枚,见到本尊之后更是无法自拔,直接爱上了那个岁数比她大、心里装着林诗音的男人,并且一直默默地跟在他身边,不求回报……原著小说里,孙小红的心里也一直装着李寻欢,而这版电视剧却为她开辟出一条新的感情线——快剑阿飞。《多情剑客无情剑》原本是双男主设定,阿飞就是主角之一。小说里的阿飞曾被林仙儿引诱,剧里保留了这段内容,又给他安排了一段有结果的爱情——99年25岁的贾静雯还没彻底退去婴儿肥,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却已经很会演戏。与贾静雯同年的吴京更是一张娃娃脸。浑身上下透着清澈又干净的少年意气。专业的武术功底让他桥马扎实、功架漂亮,因此贡献了许多经典的动作场面。其中最有意境的一场是:林诗音嫁给了龙啸云,李寻欢却结识了阿飞。两人梅林结义,对饮舞剑。酒后高歌磨剑,梦里快意恩仇。名利脚下踩,情义两肩挑。这两句格律和遣词都不怎么考究的打油诗,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行酒的小令,却展现出上世纪末武侠影视最后的辉煌风貌。很多人都不知道,99版《小李飞刀》的导演,是有“天下第一武指”之称的八爷袁和平。后来八爷为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做武指,就把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都看醉了:当时看到这则新闻,就特想拉着老爷子一起刷刷武侠经典,让他感受下真正的醉:叶问是“师”,而李寻欢是“侠”。叶问是有原型的人,而李寻欢来自于天马行空的浪漫世界。说到对原著的颠覆,孙小红和阿飞结婚还不算什么。最大胆的颠覆,其实是她——惊鸿仙子,杨艳。小说里压根就没有这个人。直到第23集才正式出现。还成了继林诗音之后第一个走进李寻欢感情世界的女人。这就相当于,拍《神雕侠侣》,给杨过新写一个老婆,让他忘了小龙女。对于原著粉来说,这种改编无异于找死。但!只能说俞飞鸿的魅力太无敌,虽然剧播了一半才现身,却活生生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第一女主角。不同于林诗音的隐忍、孙小红的克制,杨艳的角色设定充满了现代独立女性的特征:生得明艳动人,顾盼生辉。一手流星十八莲步出神入化。被仙子教训的这个小子叫上官飞,不是公孙策~耳垂上坠着的首饰闪着蓝光,那是萃了剧毒的流星镖,见血封喉。手动加字幕:找死!杨艳从小在镖局长大,跟着父亲走南闯北,交游广阔:“在这京城里,除了大明天子,小妹都可以拉上一点关系,攀上一点交情。”说这话的时候,眼角唇边,全都翘着骄傲。后来,她跟着李寻欢出生入死,征服男人全凭真本事。强将手下无弱兵。就连身边的小丫鬟,也是身手不凡、伶牙俐齿,动不动就把李寻欢怼到目瞪口呆:杏儿,杨艳的贴身侍女,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自轻自贱。面对黑白颠倒的世道,以及磨磨唧唧的痴男怨女,一张利嘴开口就骂:好一个山河动摇、日月无光。借着酒劲儿磨刀舞剑,在这个小丫头眼里都是男人们的瞎矫情。快意恩仇,又何必要在梦里?年,范冰冰18岁。《还珠格格》刚火起来,她手上的资源还以小丫鬟为主。只不过,杏儿这个小丫鬟可比金锁要带劲儿多了——第一眼看见阿飞,就认定了这个使快剑的男人。明知道阿飞喜欢的是孙小红,她也不管不顾地表白了。阿飞半开玩笑地问她:你有什么优点?她说:这个优点够不够?放在如今情感专家的文章里,可能是恐怖情人。但在武侠世界,这就是江湖儿女最动人的爱情宣言。后来,在阿飞和孙小红的婚礼上,杏儿为了保护新娘子的安全,自己穿上嫁衣,抵御强敌——她如愿了。成全了不爱自己的男人,戴着不属于她的凤冠霞帔,替他的新娘子去死。而当执拗的李寻欢终于决定接受杨艳的感情,一场大战之后,还是迎来了相同的结局:这个本就与原著无关的人物,也算对得起编剧送她的雅号:惊鸿一瞥,宛若幻梦。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剧把李寻欢的结局,从小说里的跟孙小红归隐山林,变成了守着孤坟买醉的悲剧。私以为,这样的结局其实更适合李寻欢。最终的孤独和失去,不过是在为当初的踌躇和顾虑买单。《平如美棠》里,晚年的饶平如这样回顾青春少艾之时与妻子的相遇:此景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我们各自是香梦沉酣的天真岁月,相逢也是惘然。。距离《小李飞刀》开播已经20年。距离古龙病逝34年。距离李寻欢这个人物的出现,已经51年。再版、翻拍、争论、遗忘……世上所有的兴衰起落,大抵都是如此。同样也只活到48岁的三毛,曾为古龙题下挽联:来得多彩多姿,去得无影无踪;不忘人间醉一遭。笔暗或许微微,安心稍待片刻;我们随后带酒来。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