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宝娃将为大家介绍
聚宝山药用资源植物——木防己
草质或近木质缠绕藤本。幼枝密生柔毛。叶形状多变,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10厘米,宽2—8厘米,全缘或微波状,有时3裂,基部圆或近截形,顶端渐尖、钝或微缺,有小短尖头,两面均有柔毛。
▼
植物形态
枝:木质藤本;小枝被绒毛至疏柔毛,或有时近无毛,有条纹。
叶:叶片纸质至近革质,形状变异极大,自线状披针形至阔卵状近圆形、狭椭圆形至近圆形、倒披针形至倒心形,有时卵状心形,顶端短尖或钝而有小凸尖,有时微缺或2裂,边全缘或3裂,有时掌状5裂,长通常3-8厘米,很少超过10厘米,宽不等,两面被密柔毛至疏柔毛,有时除下面中脉外两面近无毛;掌状脉3条,很少5条,在下面微凸起;叶柄长1-3厘米,很少超过5厘米,被稍密的白色柔毛。
花:聚伞花序少花,腋生,或排成多花,狭窄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可达10厘米或更长,被柔毛;雄花:小苞片2或1,长约0.5毫米,紧贴花萼,被柔毛;萼片6,外轮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1.8毫米,内轮阔椭圆形至近圆形,有时阔倒卵形,长达2.5毫米或稍过之;花瓣6,长1一2毫米,下部边缘内折,抱着花丝,顶端2裂,裂片叉开,渐尖或短尖;雄蕊6,比花瓣短;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同;退化雄蕊6,微小;心皮6,无毛。核果近球形,红色至紫红色,径通常7-8毫米。
果:果核骨质,径约5-6毫米,背部有小横肋状雕纹。
▼
生长习性
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西北部和西藏尚未见过),以长江流域中下游及其以南各省区常见。生于灌丛、村边、林缘等处。广布于亚洲东南部和东部以及夏威夷群岛。模式标本采自福州市附近的犬岛。
▼
地理分布
产各地,中国除西北地区外,均有分布。广布于亚洲东南部和东部以及夏威夷群岛。
▼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和毛木防己的根。
采收和储藏:春、秋两季采挖,以秋季采收质量较好,挖取根部,除去茎、叶、芦头,洗净,晒干。
主治祛风止痛,行水清肿,解毒,降血压。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损伤、蛇咬伤。
▼
保护现状
木防己在聚宝山公园内为零星分布,建议予以保护,禁止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