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涂擦
适应症:长期卧床发生压疮者
药用愈溃灵,主要成分:丹参、肉桂,达活血化瘀、生肌收口作用。
中药熏蒸:
适应症:肺炎
中药熏蒸2号方(外用):促进炎症吸收。
柴胡10g黄芩10g旋复花9g半夏9g苏子10g
泽泻10g防己10g葶苈子10g甘草5g
适应症:肺癌疼痛患者
活血通络止痛方(外用):活血通经活络止痛。(外用)
桂枝10g茯苓15g炙甘草10g炒白术12g
益母草30g苏子10g
穴位贴敷
悬饮
1、饮停胸胁:穴位贴敷丰隆、脾腧以以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⑵邪犯胸肺:穴位贴敷丰隆、内关以和解少阳、宣利肺气。
⑶络气不和:穴位贴敷丰隆、阳陵泉以理气和络。
⑷阴虚内热:穴位贴敷丰隆、肺腧以滋阴清热(滋阴清热,祛痰化饮)。
肺痨
⑴肺阴亏虚:穴位贴敷肺腧、三阴交以滋阴润肺
⑵气阴耗伤:穴位贴敷肺腧、足三里以益气养阴。
⑶阴虚火旺:穴位贴敷肺腧、太溪以清热降火。
⑷阴阳两虚:穴位贴敷足三里、三阴交以滋阴补阳。
瘰疬
⑴气滞痰凝:穴位贴敷丰隆、阳陵泉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⑵阴虚火旺:穴位贴敷丰隆、涌泉滋阴降火散结。
⑶气血两虚:穴位贴敷丰隆、足三里以益气养血消结。
血证
⑴阴虚肺热:穴位贴敷肺腧、太渊以滋阴润肺。
⑵肝火犯肺:穴位贴敷肺腧、太冲以清肝泻肺。
⑶燥热伤肺:穴位贴敷肺腧、太溪以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胁痛
⑴脾虚湿盛:穴位贴敷肝腧、脾腧以益气健脾、渗湿利胆。
⑵肝气郁结:穴位贴敷太溪、阳陵泉以疏肝理气和胃。
⑶湿热蕴结:穴位贴敷肝腧、太溪(期门、阳陵泉)以清热化湿、理气通络。
⑷肝阴不足:穴位贴敷肝腧、太冲以滋阴柔肝、养血通络。
中药贴敷疗法
胃肠道反应:涌泉、足三里、中脘,药用吴茱萸,用食醋适量调成糊状,以达和胃止呕的功效。
盗汗:神阙、肺腧、大椎药用五倍子,用食醋适量调成糊状,以达收敛止汗的功效。
白细胞减少:神阙、足三里、三阴交,药用干姜、肉桂、附子、当归、冰片,以达温阳益气的功效。
胃纳差:神阙、足三里、中脘,脾虚用神阙、足三里、脾腧(俞),主要用药有党参、黄芪、白术等,以达益气健脾的功效。
中医定向药透治疗
胃肠道反应:药用吴茱萸贴敷两足足三里,以达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疗效。
盗汗:药用五倍子贴敷神阙、大椎,以达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之疗效。
白细胞减少:药用干姜、肉桂、附子、当归贴敷两足三阴交,以达益气养血,温阳补血之疗效。
胃纳差: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贴敷神阙、中脘,以达益气健脾,化湿和胃之疗效。
禁忌症:急性发热、出血性疾病、局部皮肤损伤、妊娠患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