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糖原贮积症
女,7岁。月经不调6年,双踝关节、右手掌指关节肿痛年。7年前发现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尿酸达μ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提示空腹低血糖,餐后h血糖升高;胰高糖素试验提示空腹血乳酸水平升高。
图1肝糖原贮积症
CT平扫示肝脏密度均匀增高,左外叶可见一局限低密度灶,右叶亦见类似小病灶(图1A),动脉期可见病灶明显强化(图1B)MRT1WI为稍高信号(图1C),TWI为高信号(图1D)。
CT表现主要为肝脏显著增大和肝实质密度改变,当肝细胞内糖原积聚到一定量时,肝密度增高。然而,当并发弥漫性肝脂肪浸润,可部分或完全抵消糖原对肝密度的影响,此时肝脏密度取决于糖原和脂肪的相对量,可表现为升高、正常或降低,可以合并肝腺瘤、HCC。肝腺瘤有糖原和脂肪成分,一般T1WI为高信号,TWI为明显高信号,当合并出血时信号会发生改变。
不能单纯凭肝实质密度增加诊断此病。弥漫肝实质密度增加还可见于血红蛋白沉着症、肝豆状核变性等其他弥漫性疾病,要结合病史和多种影像学手段鉴别。
诊断依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CT和MRI动态增强主要是检出和定性可能合并的占位病灶。
肝脏穿刺活检左外叶病灶为肝脏腺瘤,周围肝组织为糖原累积。
此病是一种先天性糖原代谢紊乱性疾病,多数由于糖原代谢酶的缺陷而导致糖原分解或合成障碍,从而产生不同组织器官中糖原或异性糖原的过多积蓄,主要受累器官肝、肾、肌肉、脑和小肠等。Ⅰ型最常见,为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所致,典型表现为新生儿期出现肝脏肿大以及低血糖、高乳酸血症、脂肪代谢紊乱和血尿酸增高等,本病可继发肝脏腺瘤。诊断主要依靠是临床和生化检查,影像学提供补充信息和发现肝脏可能合并的占位病灶。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