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本草歌诀》卷四
41.(去声·五未)草(中品)
防己性寒辛苦味,痈疮肿毒诸邪畏。
膀胱热散便通行,去湿祛风消脚气。
〖笔记〗防己味辛、苦,性寒。归膀胱、肺经。功效祛风止痛,利水消肿。见载于《本经》,中药材的防己,一般指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前者药材称为汉防己,后者称木防己。据有关资料,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历史原因,加上中华地大物博,方言众多,中药材这种名称和药材之间的复杂关系,要靠自己去判断和区分了。
42.(下平·一先)木*
化癌散肿力撑天,去痛驱风拔毒全。
血弱气虚须谨慎,星星半克赴黄泉。
〖笔记〗这种马钱子,是马钱的种子,马钱又名番木鳖,为马钱科、马钱属乔木,原产东南亚一带。味苦,性寒(有剧毒);归肝、脾经。功能散结消肿,通络止痛。本品始载于《本草纲目》,但作为药用,早在北宋初年,已成为宋太宗用于杀死李后主的毒药。据说中毒者死时全身发紧,头足相抵,情状恐怖,故名之曰“牵机”。据资料载:成人药用量在5-10毫克即有中毒现象产生,约30毫克便可致人死亡,不可不慎!
43.(下平·十蒸)木(下品)
蛇伤跌打肿炎清,通络祛风有恃凭。
活血化瘀尤镇痛,抗癌降压显奇能。
〖笔记〗两面针为芸香目芸香科植物,主产两广和福建,在《本经》中作“蔓椒”,陶宏景说是“俗呼为樛”。味苦、辛,性平(有毒),归肝、胃经。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我觉得还是叫两面针最为形象,叶两面的针刺不怒自威,使人不自觉便产生畏惧心理。两面针的根做烟咀,据说可疗牙痛。
44.(入声·三觉)草*
理清水道心安乐,止呕和中能化浊。
开胃醒脾淡淡香,祛除暑湿功能确。
〖笔记〗藿香为唇形科刺蕊草属草本植物,始载于《别录》。味辛,性微温。脾、胃、肺经。功效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藿香为化湿解暑的常用药。一般有两种,一种指生长在广东的广藿香,另一种为散见于全国的土藿香,药效相同,功效当然以粤产者为优。
45.(入声·十三职)草(中品)
陈年阴冷伤积食,中焦湿困痰壅塞。
脘痞吐泻欲纾缓,药到宽胸除翳抑。
〖笔记〗厚朴,别名厚皮、重皮、赤朴、油朴、川朴、紫油厚朴等,木兰科落叶乔木,叶片有点似“芭蕉扇”是其主要特征,始载于《本经》。药用部分为根皮及枝皮,干皮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也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性温,味苦、辛。归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属化湿药。
46.(去声·二十三漾)草*
补脾健胃阳升上,化湿温中行气畅。
呕滞能消疟疾除,辛香缕缕心湖漾。
〖笔记〗白豆蔻为芭蕉目姜科豆蔻属植物,茎丛生,株高可3米,始载于《开宝本草》,原产于东南亚越老柬等地,海南、岭南等地有栽培。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豆蔻有分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等几种。白豆蔻又称多骨、壳蔻、白蔻等,皮色黄白,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草豆蔻又名草蔻、草蔻仁、假麻树、偶子等,辛辣芳香,性质温和;红豆蔻也叫红豆、红蔻、良姜子等,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另有肉豆蔻,又名迦拘勒、豆蔻、肉果等,为肉豆蔻科常绿乔木植物果实,性状相近,常被归为豆蔻类,其实乔木与草本植物是有所不同的。
〖文学常识〗豆蔻花也被称为“含胎花”,是因为豆蔻含苞之时颇为丰满,古人以之比喻年为十三、四岁的处子。据说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香艳之极,所赠什么人不问可知。
47.(上声·二十哿)草*
云南桂岭生奇果,燥湿温中调味可。
化积除寒消胀满,祛痰截疟性如火。
〖笔记〗草果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主产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温中,截疟除痰。始载于《宝庆本草折中》,它有个别名也叫草豆蔻,但与生于两广的草豆蔻是两种同科属、药用功能相近的植物。草果除了是药材之外,它还是调味用的香料,占了著名的五香粉其中的一“香”。
48.(上声·二十一马)木(中品)
难通便溺非同耍,导塞宣壅凭一泻。
借得猪苓肾水疏,湿除肿退浊淋下。
〖笔记〗猪苓本是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但在《本经》里却归到“木”类。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胃、肺、肾经。功效利尿渗湿。猪苓常与泽泻互为配伍处方,利水去湿清热多用之。但凡事总是利弊互见,猪苓削肾,多服宜慎!
49.(下平·七阳)草(上品)
明神养脏气能扬,祛湿通淋泻有方。
消肿宣邪兼止渴,毒清包络及膀胱。
〖笔记〗泽泻科泽泻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味甘、淡,性寒无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伤寒论》提到:“与茯苓、猪苓、桂枝等配用,如五苓散可治疗水湿停蓄之小便不利,水肿。”《药品化义》亦说:“除湿热,通淋浊,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利水第一良品”是最高评价,虽如此说,凡事有其利亦必有其弊,故尔肾虚滑精、无湿热者禁服。
然据有些网帖(不乏采稿大意,审核不严,辗转相抄,或者不慎以讹传讹的)介绍云:泽泻全株有毒,地下块茎毒性较大。非也!
50.(下平·九青)草(中品)
化淋利水热除清,关节酸麻疼痛停。
下乳通经新妇喜,顺行心肺小肠经。
〖笔记〗叫做“木通”的植物起码有三种,一是《本经》所载的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古称三叶木通),又被称为“通草”,《太平御览》书作“蓪草”。此外还有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这几种植物都统称为木通。
但是——
如今市场常见、临床常用的关木通与《本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木通虽同名为“木通”,却并非一物。关木通属马兜铃科,其所含马兜铃酸经研究证明可能引起人体肾脏损害,属“有毒”类中药(《中国药典》将有毒性的中药分为小毒、有毒和大毒三种)。而《本经》中所记载的木通为木通科的木通,其性无毒。
〖文学常识〗首句押韵的“清”字本属“下平·八庚”的韵部,与次句、末句所押的“九青”韵为邻韵。按格律诗的规矩,首句可以借用邻韵,叫“孤雁出群格”。这种情况在唐代还算是一种时髦呢。下同。
51.(去声·五未)草(中品)
御冷干姜辛辣味,祛风逐湿温脾胃。
停屙止呕化寒痰,壮脉升阳提正气。
〖笔记〗干姜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药用部位为芭蕉目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j-jicinaleRosc.的根茎;新鲜根茎就是生姜(鲜嫩根茎叫子姜,一般做烹调菜肴用),晒干或烘干后则称为干姜。姜的作用可谓大矣哉!不但可以作为食用及药用,在药材加工中也可以炮制或伍用其他药材以改良药性(干姜常与附子配对伍用,不但为佐,更可减降附子毒性,故二者堪称绝配),还可以提取芳香油,供食品、化妆品、饮料和医疗等行业使用。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因其性燥,止呕除痰特别好用,发汗解表功效明显,列《名医别录》中品。“老姜”亦为广东三件宝之二,民间佐膳调味不可或缺,故尔珍之。
52.(入声·四质)草*
粉研外用驱虫虱,化湿温中寒症失。
泻止积消痛可宁,气行胃暖腹安逸。
〖笔记〗山柰始载于《本草纲目》。粤西一带别称沙姜,是姜科山柰属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主产两广越南等地,雷州半岛一带品上。其根茎为芳香健胃剂,有散寒,去湿,温脾胃,辟恶气的功用。味辛;性温;归胃、脾经;《本草汇言》云:“入足阳明、大阴、厥阴经。”《本草再新》云:“入心、脾、肾三经。”主治温中除湿;行气消食;止痛。西粤佐膳调味常用之,雷州白切肉、茂名捞粉等食品的醮酱就是小磨花生油、酱油浸泡的沙姜。
〖注意〗有人用伪品苦山奈以充山奈,不可不察!苦山奈与山奈为同科植物,很难区分,且食用过量易中毒,不能作为替代药用。
53.(去声·八霁)木(上品)
和中燥湿消烦翳,理气健脾除积滞。
止喘化痰心火宣,祛寒泄浊阴邪逝。
〖笔记〗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而药材又分为“陈皮”和“广陈皮”,稍有异同。《本经》有“橘柚”条,功效类似的药品除陈皮外,还有橘红(以茂名市化州产者最优)、橘核、橘络、橘叶等。陈皮为广东特产,故又名为“广橘皮”,越陈越优,广东产此类药最著名者乃新会陈皮及化州橘红,均早已名传中外。
俗语说:广东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其中的两件“宝”,都是化湿温中的好药,亦可侧面反映岭南气候特点是湿气重了。
新会所产陈皮鲜果加工时习惯开等分三瓣,网上找来这个图开四瓣的,明显非正宗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有大红柑和小青柑之分,前者为成熟柑果所加工,主行肺经,有除痰理气,暖胃化湿作用;后者为未成熟果实加工,主行胃经,有消积健胃,化气解结作用。
[又]据新会籍友人称:陈皮以新会东甲、梅江等乡所产者为上佳,然近年修建轻轨(高铁),线路及站台刚好重叠东甲乡种植柑果之一处最佳地块,好陈皮将买少见少了。若然,惜哉!
54.(去声·五未)木*
沉香降逆诸邪畏,彻地通天扬正气。
镇痛清神吐泻消,温中暖腹安脾胃。
〖笔记〗沉香(古文书作沈香;按:沈、沉通假),为瑞香科沉香属乔木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味辛、苦,性微温。归脾、胃、肾经。具安神定惊,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始载于《名医别录》,产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琼粤桂台均有出产,海南的白沙沉最出名。沉香以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量多且优,尤以加里曼丹产者为最。此乃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枝干遭遇雷击、大型动物攀折等外力所伤,而分泌的树脂为有效成份。所谓“沉檀龙麝”,即指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沉香下行(降),所以安神。
又:凡香均可刺激神经。升扬者,可兴奋神经中枢;而沉降者,有安定宁和之功效。沉香成品外貌不扬,貌似枯木,故广府俗语:“上好沉香当烂柴”用来形容某些眼拙不识宝(常喻杰出人物)的人。
55.(下平·十蒸)木*
中舒气滞化寒凝,醒脑檀香慢慢升。
散毒消风心痛止,袪痰镇咳窍通澄。
〖笔记〗檀香始载于《名医别录》,檀香是一种寄生灌木,原产于印度,东南亚乃至我国南方数省也有出产。按色泽分一般有紫檀、黄檀和白檀,尤以白檀最佳,名贵者有印度的老山檀。这种檀香跟优质木材的“小叶紫檀”应该是不同植物,作为药用的檀香为檀香属檀香科二十年以上树龄的白檀的心材蒸馏提取物。檀香上行(升),所以醒神。
檀香名贵,不用多说了。许多木材,只要沾上个“檀”字,也都不得了!遍体布满金芒牛毛纹的“小叶紫檀”自是衿贵;而著名的海南黄花梨,学名就叫做降香黄檀。但这些,我觉得不可能是寄生,而都是大乔木。它们与制香的檀,相同一点,都是很贵罢了。
紫檀辨认有此一说:百龄原材大多中空,故有“十檀九空”之说,可知其珍贵。
谢谢观赏!
我祗是來玩的
梁健kent